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不少市民會有疑問,冬日裡蛇類是要冬眠的。12月份了,廈門還有蛇類出沒,是不是溫度較高的原因呢?昨日,記者請教林業專家找到了答案。
廈門野生蛇冬眠晚
林業人員表示,廈門屬於海洋性氣候,四季不分明。根據經驗,臨近12月時,廈門氣溫較低,不少野生蛇類都進入了冬眠狀態。但這幾年,廈門冬季氣溫變化太快,讓人難以捉摸,不少蛇類也「吃不準」。「11月中下旬,氣溫開始回落,我們仍接到了不少關於蛇類的求助報警。」
捕蛇志願者阿寶對野生蛇類冬眠做了更為詳細的介紹。阿寶表示,一般來說,氣溫在25℃上下時,蛇類活動頻繁消耗大,需要大量進食。等氣溫降到20℃上下,蛇類活動就開始放緩,進食較少。氣溫到了15℃上下,蛇類就會開始進入冬眠狀態。由於脂肪含量不同,不同蛇類進入冬眠的時間有所不同。較為瘦小的水律蛇,每年這個時間差不多就開始冬眠了;脂肪較多的蟒蛇還要等到農曆十一月份時才會冬眠。
由於廈門冬天氣溫下降不明顯,時而會出現回溫,有可能會打斷野生蛇類的冬眠。「有時冬日午後,我們會在路邊看到一條軟趴趴的蛇,這基本上都是蟒蛇。因為蟒蛇脂肪含量高,也比較『任性』。冬日午後氣溫回升時,蟒蛇就敢跑出來曬太陽,其他蛇類基本是不敢的。」阿寶說道。
作為一名資深捕蛇志願者,阿寶長期幫助林業人員捕蛇。阿寶表示,冬季氣溫下降後,林業人員在捕捉到野生蛇類後,是不能馬上放生的。因為溫度過低,不利於蛇類生存。這時,林業人員會把蟒蛇等蛇類寄養在阿寶這裡,待開春後再放生。這些蛇類寄養時是如何度過冬季的呢?阿寶表示,他會把蛇類放在通風的保溫箱裡冬眠,利用各種手段維持溫度在20℃以下。據阿寶介紹,溫度太低容易凍傷蛇類,溫度太高又會讓蛇類過於活躍,不肯冬眠。「這些蛇最終是要放生的,需要培養良好的冬眠習慣。否則來年放生後,它們在野外難以生存。」
「圈養」蛇或不冬眠
至於如玉米蛇之類的寵物蛇,冬眠的規律大多相同。蛇類愛好者於力表示,大多數蛇類冬眠前會有一段停食期。飼養者如果發現蛇類開始停食後,就判斷蛇類準備進入冬眠了。有些寵物蛇不會自主停食,需要飼養者幫忙。
飼養超過一兩年的大蛇,飼養者不必過於擔心,讓蛇類自然冬眠即可。對於體質較弱的小蛇,可以放在專門的冬眠箱裡。於力表示,廈門的天氣並不適合蛇類冬眠。冬日溫度超過20℃,蛇類冬眠時會被「吵」醒,生物鐘被打亂。
而動物園的蟒蛇基本是不冬眠的。昨日記者來到中山公園動物園時,它們正慵懶地趴在樹上。目前動物園內有3條蟒蛇。工作人員表示,蟒蛇的消化能力會隨著氣溫走低而變差,9月末,蟒蛇進食減少。工作人員在蟒蛇區內設置了一間保溫室,讓蟒蛇減少運動,但並不會完全冬眠。待冬日出太陽時,蟒蛇還會爬到外面曬太陽。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