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石油戰爭已經開啟。
沙特計劃增產導火索與此前恐慌情緒的積累等多種因素的疊加下,國際油價繼上周五重挫之後,再迎黑色周一。
9日晚間,美盤,美國WTI原油開盤34.78美元/桶,在經歷了亞盤史詩級下跌之後雖努力復甦油價,但受美國股市,華爾街期貨及美國國債收益率下滑的影響繼續拖累油價。
截至3月9日收盤,WTI跌10.15報31.13美元/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注意到,當地晚間,布倫特原油開盤38.08美元/桶,日內跌幅有所收縮,但同樣受亞盤影響,讓原本持續下跌的石油市場更顯緊張。截至收盤,布倫特跌10.91報34.36美元/桶,
全球油價這一自由落體式的下落,不僅一舉擊穿了4年來的價格底部。同時,超過31%的日跌幅也創下了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跌幅。
而這一現象也被業內稱之為「史詩級雪崩」。
普遍的觀點認為,作為周一美股市場裡討論最多的話題,歐佩克減產協議的談崩是傳導鏈。
事實上,這樣的跡象早已在上周五顯現。
3月6日的OPEC+聯合會議上,俄羅斯拒絕歐佩克提出的繼續聯合減產150萬桶/日的提議。
市場考慮到上一輪合計170萬桶/日減產協議將於4月1日終止,彼時的原油市場以數年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宣洩著對於未來油價不看好的悲觀預期。
截止到當天收盤,美國WTI4月合約收盤下跌10.07%至41.28美元/桶,為2014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合約收盤下跌9.44%至45.27美元/桶,也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國際油價大幅跳水並未就此終結。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擔心產油國打價格戰搶市場份額、試圖迫使各方重回「談判桌」的沙特直接發動價格戰。其國有石油巨頭沙特阿美在給客戶的郵件中提及,將大幅降低銷往歐洲、亞洲和美國等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其中,4月銷往亞洲的原油定價下調4-6美元/桶;4月銷往美國的原油定價下調7美元/桶,折扣幅度創逾20年來新高。
儘管價格戰並非長久之計,但沙特這一「自殺式」的降價舉動迅速波及市場。
同時,世界範圍內公共衛生事件也導致需求不確定的增加,加上此前積累的恐慌情緒,看空成為這一市場的主旋律。
高盛直接發布報告稱:將2020年第二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調降至30美元/桶,並警告油價「可能下跌」至20美元/桶附近。
甚至,有分析稱,「市場隨後開始沿著『無人知曉』的方向發展。」
如今,事關國際油價罕見暴跌等因素引發的全球性資產危機似乎仍在加劇。尤其是聯盟和利益體的作用被壓制,世界各國各自為戰,在混亂中順著下行通道一路狂奔的當前。
一眾分析人士稱,這可能只是下跌的開始。接著,一系列的災難性後果將陸續登場。而股市將首當其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馮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