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26日,由馬林科夫主持的團主席會議中,揭露了貝利亞以前存在的嚴重歷史問題,並且指出他要叛黨。當時在場的布爾加寧和米高揚等人,都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可他們的話還沒有說完,馬林科夫就命令全副武裝的蘇聯軍官帶走了貝利亞,負責抓捕他的人是蘇聯國防部第一部長朱可夫,1953年12月24日,貝利亞被執行槍決。
貝利亞原名拉夫連季·巴甫洛維奇·貝利亞,他是史達林時代的紅人,蘇聯國家安全系統,(即克格勃前身)的頭子,史達林稱他為「拉夫連季同志」和「我的蓋世太保頭子」,在蘇聯的「大清洗運動」中,貝利亞害死了不少蘇聯的高級軍官。
朱可夫與貝利亞的職務截然不同,他從十月革命後加入布爾什維克,在烏拉爾河和哥薩克白軍打過仗,一路從騎兵連連長成為團長,之後又晉升為旅長、師長、軍長,到1938年他已經是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員。
一個是秘密警察頭子,一個是在戰場上帶兵打仗的司令,他們之間看起來沒有任何聯繫,可是當朱可夫拿著槍在團主席會議中指著貝利亞腦袋的時候,朱可夫出了一口惡氣,貝利亞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活著了。
貝利亞是史達林的救命恩人,1933年史達林在度假時遇到了行刺者,是貝利亞挺身而出擋在了史達林面前,史達林非常感激他,任命他為秘密警察負責人。
「蘇聯肅反運動」是從1934年展開的政治迫害運動,這場運動在1937年到1938年達到了恐怖的頂峰,先後有100多萬人被殺害。
1938年貝利亞被任命為內務部長,繼續執行肅反運動,大量的國家知識分子和高級官員被殺,朱可夫也被貝利亞帶領的「契卡」,安上了叛徒的罪名。
然而朱可夫很幸運,當時貝利亞搞了一個「軍人陰謀集團」,企圖用這個罪名置朱可夫於死地,但是當時由於戰爭馬上就要爆發,肅反中又冤死了不少軍官,所以史達林沒有相信貝利亞的陰謀,他信誓旦旦的說:「我了解朱可夫,這樣的事你以後不能再做了。」
事實證明史達林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閃電戰」,對蘇聯實行了突然襲擊,佔領了蘇聯600公裡的國土。
如果不是朱可夫一直在前線指揮作戰,守住了莫斯科,恐怕蘇聯早就從地球上消失了。朱可夫打跑了德國人,也打出了自己的名聲,這讓它在蘇聯人的心中成了民族英雄,和他們的領袖史達林一樣偉大。
但是史達林怎麼可能願意和別人分享名譽,他也覺得隨著朱可夫的名望越來越大,自己的地位很可能不保,所以他想除掉朱可夫。
在史達林的授意下,貝利亞等人到處在黨內散布謠言,說朱可夫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軍事集團,他準備叛黨叛國,根本就不是蘇聯人心中的英雄。
當謠言迅速流傳之後,史達林就即刻下令逮捕朱可夫,準備槍斃了他,幸好朱可夫平時人緣不錯,有三位元帥出來為他擔保,史達林迫於無奈只能放了朱可夫。
貝利亞做事不分青紅皂白,一心只聽史達林的命令,屢次陷害朱可夫,要不是朱可夫命大,可能早就死在自己人的槍口下了,殺了貝利亞應該也是朱可夫的夢想。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這個時候貝利亞的權力還很大,朱可夫雖然是國防部長,也不能把他怎麼樣,真正讓朱可夫有機會除掉貝利亞的,是蘇聯高層的權力鬥爭。
史達林去世後黨內一片混亂,權力的主要競爭者有馬林科夫、赫魯雪夫和貝利亞,馬林科夫是部長會議第一主席,但此人做事瞻前顧後,沒有獨當一面的魄力,不值一提。
剩下的對手就是赫魯雪夫和貝利亞,貝利亞做事殺伐果斷,從殘酷的「大清洗」運動中就可以看出來,因此赫魯雪夫只能先下手為強,他找到了和貝利亞有仇的朱可夫,讓朱可夫在會議中逮捕貝利亞。
獲得了朱可夫的支持後,在1953年6月26日的團主席會議中,以赫魯雪夫為首的人極力抨擊貝利亞,說他是德國的代言人,在處理德國問題上過於寬容,還說他造成了黨內的混亂,企圖叛黨叛國等等。
貝利亞從沒想到,以前一直是自己誣陷別人是叛徒,現在他也被群起而攻之了,沒等赫魯雪夫等人說完,一旁的馬林科夫就按下了電鈴,貝利亞被十幾個衝進來的軍官重重包圍,拿槍頂著他腦袋的,正是被他陷害過好幾次的朱可夫。
貝利亞從被捕到執行槍決,從未公開審判過,這其中究竟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也已經永遠成為歷史了。從貝利亞和朱可夫,甚至是朱可夫和史達林的矛盾中,已經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前途,高層領導相互傾軋,作為領袖的史達林小肚雞腸不能容人,這樣的國家如何能長治久安,蘇聯的解體,與其內部鬥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