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14時左右,四川省涼山市西昌再次發生森林大火,與去年此地發生的大火相隔剛好一年。為了儘快控制火勢,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先後派出了3000多名消防戰士參與滅火,經過1天多的奮戰,除瀘山背面的大營農場還有一道火線外,其餘區域的火勢已基本控制,不幸的是,在參與救火的人員中,有18名消除戰士和1名嚮導壯烈犧牲,向他們表示沉痛的哀悼。西昌連續兩年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火災,其背向的原因是什麼呢?
森林作為一個分布面積較大、由眾多動植物組成的複雜生態系統,也是經常發生大火的一個重要區域,去年的亞馬孫森林大火以及持續到今年的澳大利亞森林大火,其過火面積巨大、影響範圍之廣、生態系統損失之巨,令世人震驚。大家知道,燃燒發生必須要具備3個條件:可燃物、助燃劑(主要是氧氣)以及達到燃點的溫度。森林要發生大火,必須也要滿足這3個條件,因此,在分析其產生原因時,要對照這三個條件,對森林所在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水汽循環條件等進行分析。
涼山西昌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涼山西昌位於四川省南部,其「四至」範圍是:南到金沙江、北臨大渡河、東接四川盆地、西連橫斷山脈,處在東經100°15′-103°53′和北緯26°03′-29°27′之間。這裡的地形複雜多變,總體地勢是從西北到東南遞減,擁有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等眾多相互交錯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如果從衛星圖上看,在四川省西部和北部分布著眾多山脈,這些山脈均屬於橫斷山脈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的山脈有芒康山、雲嶺、沙魯裡山、大雪山等,基本呈現的都是南北走向,而且北高南低。受地質活動的影響,在第三紀末期至第四紀初期這段時間,這裡構造運動非常活躍,山體在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之下,反覆出現變形和解體現象,山脈的峰嶺和谷地高差起來越明顯。
在這種地形地貌影響下,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大江在這裡,隨著山脈之間幾乎平行的谷地也並列南流。在長期的河流衝刷下,這裡的河谷向下的水切力效果日益顯現,形成了江面狹窄、岸邊陡峻的「V型河谷」。而涼山正處於其中的一條河谷-安寧河河谷之內。
涼山西昌的氣候特徵
涼山西昌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比較明顯的氣候特徵是四季不甚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夏季顯得更加涼爽,冬季比較溫暖,年度溫差變化較小。
這裡年平均氣溫在14-17攝氏度,全年日照時長在2000-2400小時之間,太陽平均輻射總量為每年每平方釐米120-140千卡之間,全年無霜期在230天左右,光熱資源十分豐富,非常適合森林和農作物生長,因此植被覆蓋率很高。
該地區平均年降水量在1000-1100毫米之間,降雨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夏季,而春秋兩季氣候比較乾旱,其中6-8月的降水量可以達到全年降水量的30-60%。
當下涼山西昌的水汽循環特點
在每年的3月和4月相交的這段時間,正好是處於一年中比較明顯的乾旱季節,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之下,當下從海洋中形成的暖溼氣流逐漸佔據優勢地位,但是處在勢力不斷醞釀、與大陸冷空氣團展開拉鋸的時期。來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暖溼氣流團,還沒有形成強大的攻勢。該區域在南部和西南部高山的阻擋下,逐漸北上的暖溼氣流,在順著並列分布的低洼河谷前進時,其水汽的消耗比較嚴重,途中滯留性較強,深入腹地的能力不足。隨著太陽向北回歸線移動,這裡的光熱條件愈發充足,溫度回升很快,甚至要比同緯度的地區溫度高出3-5攝氏度,因此共同推動形成了比較乾熱的氣候特點。該區域當下比較乾熱的氣候,在地理學和氣候學中有一個名詞來形容,那就是乾熱河谷氣候。該氣候是由宏觀大區域的水汽循環條件與地理環境造成的局部小氣候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主要特徵就是在相對封閉的河谷地帶,在從冬季轉向春季的過程中,隨著水汽含量的緩慢提升,在水汽凝結時,會向環境中釋放可觀的熱量,造成空氣溫度升高和溼度下降的情況,從而使得空氣十分乾燥、植物生長緩慢、部分植被乾枯。
在我國的西南部地區,比較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包括四川的攀枝花、西昌,雲南的怒江等,涉及其中的大部分河谷地帶。
造成火災的氣候原因
關於此次火災的發生,目前還正在加緊研究和論證。那麼從燃燒的3個條件進行分析,當下該區域已經完全具備,主要還是歸於氣候層面的原因。
第一,當下該區域的氣溫很高。已經連續多天超過30多度,可以想像近地面的溫度會更高,地表溫度達到60多度的機率也會比較大。
第二,當下該區域的溼度很低。據有關資料顯示,該區域近期降水非常稀少,而且在受乾熱河谷氣候的影響,空氣溼度值僅為15%左右,空氣十分乾燥,森林地表區域所覆蓋的大量殘枝枯葉中的含水量已經非常低。
第三,河谷地帶的焚風效應明顯。焚風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迎風坡形成雲雨,在背風坡形成乾熱風。主要的產生機理是當大氣環流從高山經過地勢較低的區域時,會隨著地勢的降低而逐漸升溫。而該區域山脈分布廣泛,而且海拔很高,當氣流穿過高山進入谷地之後,就會在焚風效應的帶動下,急劇拉高河谷地帶的平均溫度、進一步降低空氣溼度。
總結一下
因此,在以上氣候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在遭受雷電、水滴聚光、腐殖質發醞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為明火的情況下引發連鎖性的燃燒,再加上山區地形複雜、風向多變,極易造成火勢的蔓延,也給撲滅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當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希望參與救火的人員密切關注火勢發展,做足做好各項防護措施,盡最大可能減少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