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又稱為「太陽能晶片」或「光電池」,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它只要被光照到,瞬間就可輸出電壓及在有迴路的情況下產生電流。在物理學上稱為太陽能光伏(Photovoltaic,縮寫為PV),簡稱光伏。
太陽能電池是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以光電效應工作的薄膜式太陽能電池為主流,那麼,太陽能電池板是如何工作的呢?我們來觀看下面的視頻:
友情提示,建議在Wifi下欣賞,留著流量學知識!
以太陽能發展的歷史來說,光照射到材料上所引起的「光起電力」行為,早在19世紀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
1839年,光生伏特效應第一次由法國物理學家A.E.Becquerel發現。1849年術語「光-伏」才出現在英語中。
1883年第一塊太陽電池由Charles Fritts製備成功。Charles用硒半導體上覆上一層極薄的金層形成半導體金屬結,器件只有1%的效率。
到了20世紀30年代,照相機的曝光計廣泛地使用光起電力行為原理。
1946年Russell Ohl申請了現代太陽電池的製造專利。
到了20世紀50年代,隨著半導體物性的逐漸了解,以及加工技術的進步,1954年當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在用半導體做實驗發現在矽中摻入一定量的雜質後對光更加敏感這一現象後,第一個太陽能電池在1954年誕生在貝爾實驗室。太陽電池技術的時代終於到來。
自20世紀58年代起,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就已經利用太陽能電池作為能量的來源。
20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時,讓世界各國察覺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1973年發生了石油危機,人們開始把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轉移到一般的民生用途上。(我們會經常與大家分享一些新技術、新資料、新概念,希望大家對新能源汽車多去了解和深入的學習,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參加我們組織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