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自建電站 餘電賣給電網
南方電網首例居民「個人電站」在桂林建成併網,每天可發電近20度
維護這類系統比較專業,大面積推廣有難度
工作人員在向房主了解個人電站的相關情況。
在自家樓頂裝太陽能電池板,發電供自己用,多餘的電還可以賣給電網……2013年12月30日,桂林「牛人」黎光輝將其變為現實。作為南方電網首個併網發電的居民「個人電站」,兩天來,黎光輝樓頂天台上太陽能電池板所發電力,除了供自家所用外,還上傳37度電到南方電網,賺了30多元。
5萬元建起光伏發電項目
黎光輝自稱是電子器件「發燒友」,做了幾十年的進出口生意,其中就做過太陽能電池板。「在國外,居民光伏發電項目已經運行幾十年了,方便又環保。」今年8月份,他得知南方電網出臺相關政策,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併入電網「最後一公裡」大開綠燈,就想著當個首吃螃蟹者。
去電力部門申報、購買太陽能電池板、動手安裝調試……從2013年11月開始,黎光輝花了一個多月,用5萬元錢在自家的屋頂和門前空地上「倒騰」出一套總裝機容量為10千瓦,由39塊光伏電池板和光伏逆變器、空氣總開關組成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2013年12月30日,經供電局工作人員驗收合格後,黎光輝將電閘推合。片刻,供電部門專門為其安裝的電錶上的液晶數字跳動起來。發電成功!這讓在場人士都很高興。
這幾天桂林都是大晴天,至1月1日,小光伏電站運行正常。「電錶顯示,發電總量接近40度,除了自家用了一點外,其餘都賣給電網了。」他說,裝這套設備並不算複雜,裝完了也不太需要管理。「太陽能發電無輻射、無噪音,每年只需調整幾次太陽能電池板的位置,讓其更好吸收陽光即可。」
注重實惠更看重環保
為了能夠自己發電併網,黎光輝已經投入了5萬多元,從經濟上來講,他這樣做是否「划算」呢?黎光輝透露,「個人電站」建成後,6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而太陽能發電設備,理論上能夠工作20年左右。
「我算了下,以桂林地區的光照強度和時間,10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一年大概可以發電1萬度。」黎光輝說,我國當前的居民光伏發電,除電網公司會以一定價格回收外,國家還給予一定補貼,合計上傳一度電可獲得0.9元左右。按照合同,供電部門每月抄表後和他進行結算。「現在冬天陽光弱,發電量少點,等到夏天陽光猛烈的時候,每天能發四五十度電。」
自己發電自己用,聽起來很美,但如果遇到長時間陰雨天氣,自家用電如何得到保障呢?「太陽能電池板陰天也可以發電,只不過發電量少一點;如果實在沒電了,我還可以用電網的電力。」對此,他似乎並不擔心。
不過他也強調,他安裝光伏發電項目,除了考慮到實惠外,也更注重環保。「如今提倡節能環保,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我也想用實際行動為低碳事業發展盡一份力量。」
「個人電站」推廣有難度
「如果有市民或單位想建設分布式發電項目,申請並不複雜。」廣西電網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現在,客戶只要攜帶好有關申請材料到當地供電營業廳即可辦理光伏發電項目安裝手續。施工過程中,也可請供電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工程竣工後,供電公司驗收合格,安裝電能計量裝置,與項目業主或電力用戶籤署購售電合同和併網調度協議。通過調試後,即可併網運行。
「併網設備並不複雜,只需在原有入戶電纜上,接上併網控制器和雙向電錶,向電網送了多少電,用了電網多少電,全都是液晶數字顯示,一目了然,不會混淆。」該人士表示,此前已安裝分布式電源的用戶只要符合併網條件,也可隨時向供電公司提出申請,將富餘電量售給電網。
「個人電站」看起來很美,但併網後安全性如何?有業內人士透露,家庭光伏發電雖然是一種清潔能源,卻也給供電部門帶來了新的挑戰。「分布式電源併網將給電網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電網斷電了,但『個人電站』還在向電網輸送電量,工作人員處理起來就可能存在危險。」所以,必須加強建設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電力系統。同時,業內人士也提醒居民,光伏電板等設備有自身的使用壽命期限,需要及時更新。發電設備也需要定期進行清洗、測試、維護。
「同是太陽能,我能把家裡的太陽能熱水器改造成發電項目嗎?」近日,南寧市民馬先生去電力部門諮詢,被告知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源吸收轉化系統,是不可行的。
記者還了解到,由於大部分市民都不具備光伏發電相關知識,而安裝維護這種系統比較專業,因此大面積推廣起來有所難度。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王春楠 通訊員 毛雨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