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上的太陽能發電裝置
核心提示
樓頂上擺兩組光伏板,扯上電線後,開封市民王勇花1萬多元,搗鼓出了一個小太陽能「電廠」,除了能滿足自家的用電需求外,還剩餘一些,如果實現併網以後,多餘的電還可以賣給供電公司。3月21日,王勇成為我省首個居民家用光伏發電系統申請併網的客戶。
□首席記者 周斌 實習生 馬啟朋 通訊員 孫家寬 文圖
[A]
發的電儲存在蓄電池裡
昨日,記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來到王勇的家中,探訪這個小型「太陽能光伏發電廠」。
王勇家住在6層,在樓頂上記者看到,朝南方向擺放著兩組光伏板。王勇說,他建設的這個系統共使用3塊260W多晶矽光伏組件和5塊130W多晶矽光伏組件和一臺3kW逆變器,裝機容量1.5千瓦。也就是說光照度好的話,1個小時最多發電1.5度。這個系統使用的是「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光伏板吸收太陽能轉換成直流電,然後通過逆變器再轉換成交流電,儲存在蓄電池裡。
「我自己家裡一天用電量大約是5度,因為現在還未實現併網,發出來的都只能儲存到蓄電池裡,發的電大部分儲存起來都被損耗掉了。」王勇說。
[B]
成本花費了1萬多元 10年才能收回成本
王勇建設這個小型的光伏發電項目,花費了1萬多元,是他兩三個月的工資。為啥要建這個太陽能發電裝置?王勇說,他是開封市晉開集團的一名職工,他的母親是一名電工,小的時候在母親的影響下,他就喜歡搗鼓電路,尤其對太陽能發電很感興趣。
他在網上加入了一個「QQ群」,這裡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愛好者,他和網友們經常在網上交流,並在網上購買了1萬多元太陽能光伏組件及蓄電池,開始設計組建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去年10月份,他的「小發電站」終於組建成功,並投入使用。
今年3月1日起,國家電網正式實施《關於做好分布式電源併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承諾對於普通用戶自建發電設施所產生的太陽能、風電等清潔能源,國家電網公司將按國家規定電價予以全額收購。
「聽到這樣的消息,可能每個家庭用戶都會動心」,王勇說,「按照目前的發電成本測算,短期內想利用家庭光伏發電省錢甚至賺錢還不太可能。」
王勇告訴記者,自己之前僅各種光伏發電設備已投入1萬多元,要想收回成本還是比較漫長的。「我現在裝機功率1500瓦,正常情況下,差不多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收回。」
他們家平時用電量比較少,家用電器有電燈、電視、電冰箱、電腦、空調,每年的電費大概1200元。自從去年10月份用太陽能發電到現在為止,他家節省了大概有二三百元的電費。
談到太陽能光伏板的使用壽命,王勇說:「使用壽命是20年以上,20年後,光電轉換率下降20%。」
[C]
「清潔能源值得倡導」
雖然收回成本要花費10年之久,但是王勇還是認為使用這種潔淨能源非常有意義。
王勇說,現在用的火力發電,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固體、液體、氣體燃料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這種發電方式有汙染,造價高,而太陽能發電裝置,能源清潔、環保,是值得倡導的一種發電方式。
開封市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想要申請個人分布式電源併網,需要完成六項手續,主要有:申請併網的居民需要由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以及相鄰居住業主共同出具「同意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的籤字及蓋章證明材料;帶身份證、戶口本、土地證、房產證等來供電部門填寫並提交《分布式發電項目併網申請表》;供電公司派專人進行現場查勘並指定接入方案等。
「目前,王勇申請併網才剛剛走出第一步,併網後他所供的電國家如何補貼,還得等待相關政策出臺,我們也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