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宋紫雲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文│宋紫雲
上海街頭錢莊銀號林立
上海錢莊,歷史悠久,米店和布店兼營貨幣兌換業務是它最早的形式。早年的書報慣於用「錢米店」和「錢布店」字樣,可見早年有些米店和布店是兼營貨幣兌換和存放款為副業的。
洋商銀行從1847年起在上海設立,本國銀行從1897年起在上海成立,而錢莊在177年之前已存在。根據上海錢業公所的內園(地址在今豫園路168-170號)碑記所載:從1776年到1796年(乾隆41年到嘉慶元年)這一時期內,歷年承辦錢業公所事務的錢莊共有106家。可見早在177年,上海錢莊已有錢業公所的組織,而錢莊的成立當然比錢業公所還要早。
舊上海,洋商銀行也好,本國銀行也好,物質條件,銀行比錢莊優越,大銀行資本雄厚,規模宏大,人才濟濟,操作方法先進。而錢莊則相形見絀,規模狹小,設備簡陋,操作方法陳舊,帶有濃厚封建性,似乎難以與銀行相抗衡。但錢莊在舊上海仍然繼續存在,穩步發展,經久不衰,其故何在?實踐證明,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錢莊也有錢莊的優點,主要具有下述五方面的生命力。
土生土長 根深蒂固
錢莊與廣大工商業相互依存。上海是工商雲集的大都市,錢莊的作用是協助工商融通資金,商業需要的營運資金,有賴於錢莊予以短期的周轉。錢莊又靠廣大工商業開展存放匯業務,錢莊與廣大工商業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由於工商業的發展,市場的繁榮,都要靠錢業資金的滋潤,故俗稱「錢業為百業之首」。
錢莊經理土生土長,熟悉地方情形。大銀行的經理,一般知識淵博,學貫中西,但他們往往對地方情況不夠了解,與地方人土格格不入。錢莊經理,一般都是土生土長,不僅對上海的工商界人頭熟悉,對外地攜眷避居上海的地主、富紳、官僚、政客也多有接觸,錢莊拉到這些客戶,存款金額大,變動性少,可以長期運用生息。
錢莊歷史悠久,根深蒂固。舊上海,早在十七世紀已有錢莊。本國銀行和洋商銀行,在上海紮根營業者都比錢莊晚。
機構精簡 開支節約
秦潤卿畫像
基建投資少。大銀行高樓大廈,建築輝煌。錢莊營業用房屋,大多設在裡弄中,但求堅固實用,不求十分華麗,既減少基建投資,又節省修理費用。
薪津開支少。錢莊的內部組織,包括經理、職工及學徒,一般只有數十人,規模較大的錢莊,組織比較健全,經副襄理之下,分設清帳、跑街、匯劃、錢行、跑銀行、洋房、信房、客堂(俗稱八把頭),連同所有學徒,棧司,共總也不超過一百人。機構精簡,分工明確,各司其事,有條不素,薪津開支較少而工作效率較高。
豫源錢莊經理秦潤卿,鑑於錢莊的規模小,發展慢,經商得豫源創業人的同意,於1919年2月改組為豫源商業儲蓄銀行,結果,銀行的開支收益不如錢莊多,因此,又於同年5月豫源商業儲蓄銀行收歇,改設福源錢莊,仍由秦潤卿任經理,穩步前進,說明了錢莊的規模雖小,而收益不一定比銀行少。
錢莊莊票 信用昭著
錢莊莊票
工商界信任莊票。錢莊為資本家的合夥組織,不是股份有限公司。合夥的股東,不但負有無限責任,還負有聯帶責任。在合夥股東中,如有不能墊付對外債務時,則由其他富裕的股東聯帶負責清償,所以錢莊的莊票,一貫得到工商界的信任和支持。合夥錢莊的股東,大都是工商界的巨富。有的經商、有的開廠,有的擁有大批房地產,錢莊有了股東撐腰,相應地提高了錢莊在金融界的地位,增強了莊票的信用。有些錢莊與錢莊之間,互為聯號,例如福源錢莊、福康錢莊與順康錢莊,都是蘇州程家獨資創辦,不搭外股,但是經濟上三莊一體。又如恆巽、恆賚、恆興、恒隆四家錢莊,都有顏料巨商秦涵琛投資人股,經濟上是四恆的後盾。所以,錢莊莊票的信用昭著,工商業開出銀行的支票,有時頭寸不足,不能付現,變成「空頭支票」,而錢莊開出的莊票,素有信用,到期付現,社會上認為莊票比支票吃香。工商界呼錢莊莊票為「金蝴蝶」,因為莊票可以滿天飛。
洋商銀行,信任莊票。鴉片戰爭失敗以後,上海闢為國際通商口岸,洋商銀行相繼在滬開業,英商有滙豐、麥加利,美商有花旗、大通,法商有東方匯理、中法實業,日商有橫濱正金等等,帶有封建性的本國錢莊,均非資本主義國際金融勢力的敵手。但由于洋商銀行在我國內地缺少分支機構,洋商銀行通過洋行買辦,深人我國內地推銷洋貨和收購土產,都要通過各地的經銷商,這種買賣,全憑信用,洋行買辦也不了解各地經銷商的信用,因此又必須藉助於上海的錢莊為之居間。例如某經銷商為洋行推銷五萬兩銀子的洋布,由經銷商請他有往來的錢莊籤發一張十天期或二十天期的莊票,洋行收到莊票就介人洋商銀行,是時將貨物發給經銷商,經銷商賣出貨物收到貨款後就歸還錢莊的貨款。由於此種交易,全憑信用,所以經銷商推銷洋貨向錢莊申請貨款,樂於付出較高的利息和手續費,錢莊坐得其利。莊票是錢莊開出的本票,錢莊保證兌現,經銷商可以放手進貨,洋商銀行可以順利推銷洋貨。洋商銀行在我國內地收購土特產的款項,也靠錢莊分匯內地,由於頭寸調撥靈活,洋商銀行也不得不緊緊靠攏錢莊。
錢莊莊票流通於上海華洋商人之間,不僅確立了錢莊莊票在上海金融市場的地位和信譽,錢莊的莊票還揚名海外,至今倫敦大英博物館中還陳列有上海福康錢莊的一張莊票。
師徒制度 發揮作用
錢莊匯票(錢莊工作人員需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站好櫃檯,熱情為顧客服務。錢莊的學徒,必須站櫃檯,站好櫃檯,方能滿師。站好櫃檯,也是錢莊的生意經,顧客上門,笑臉相迎,以禮待人,熱情為顧客服務,更容易招攬顧客,開展業務。站好櫃檯,面向顧客,也有利於學徒的思想集中,提高服務質量。
學用結合,培養實用人オ。師徒制度,是錢莊裡長期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培訓店員的好方法。俗說,「在錢莊打過滾,銀錢算盤都明白,將來不會沒飯吃。」師傅帶徒弟,實行手把手的傳、幫、帶,對錢莊來講,是著重培訓徒弟的基本操作方法。例如看打算盤,學記帳、練書法等等,能密切結合錢莊工作的實際需要,做到學用結合,養成實用人才。
學徒滿師,保證就業。舊社會,對職工教育重視不夠,教育與生活嚴重脫節,學生在中學畢業,往往畢業即失業。錢莊的學徒滿師,可保證就業。錢莊以學徒作為職工的補充隊伍,收受學徒,事先均經過慎重選擇,有相當文化基礎,經過三年培訓滿師,會寫會算,業務熟悉,滿師後一般都由本庄留用,否則也負責轉向其他素有聯誼的錢莊引薦,而無失業之虞。
人事協調,和衷共濟。錢莊的學徒,與錢莊經理往往有親屬或親戚關係。學徒進店學生意,首先要拜師傅,一般是由經理收為徒弟。徒弟滿師留用,成為本庄的職工,因此,經理與職工,既是店夥關係,又是師徒關係,彼此感情融洽,能夠緊密團結,和衷共濟,搞好店務。
洋釐行市 錢業操縱
上海市私營金融業第一聯營集團招牌
洋釐的意義。我國幣制,早期使用銀錠、銀塊,後來外國銀元輸入,本國也先後鑄造銀元,形成市場上銀兩和銀元並用的局面,而以銀兩為記帳單位。「洋釐」,即俗所謂銀元的行情。銀元每枚計庫平7.2錢,全漕平7.3錢,洋釐行情上落,由一釐到九釐不等,但上下不出釐位,故稱洋釐。
錢業操作洋釐行市。洋釐的行市,每天由錢業公所掛牌,錢業公所視市場銀元供需情況,可酌情調整洋釐差價。例如每一枚銀元,按正常情況,折合銀兩7.3錢,但市場需要銀元緊張時,錢業公所便調高牌價。工商界到錢莊交換銀元,錢莊根據牌價進行交易,可獲得洋釐差價的收益。
1932年,國民黨政府提出「廢兩改元」,工商界ー致贊成,因銀兩與銀元並用,工商業須有銀兩和銀元兩套資金,而且常因洋釐上落而不斷受到損失。但錢莊樂於銀兩和銀元並存,可保持銀兩和銀元的兌換收益,要求財政部延緩實行,財政部未予採納,終於1933年3月正式宣布實行,從而使錢莊失去了這方面的生命力。
上海解放後,黨和政府根據對民族工商業「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認為金融業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足以操作國計民生,因而首先對私營金融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2年私營金融業實行全行業改造,所有私營銀行和錢莊都參加公私合營銀行,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從此上海的舊錢莊成為一個歷史名詞而宣告結束。
原標題:《格局不大,但生命力頑強……上海「百業之首」錢莊業的歲月留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