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白居易的成名作,描寫了大自然的頑強生命力,流傳了千年

2021-01-07 草夕寸品文史

長安,是大唐帝國的首都,是無數人嚮往的城市。如同現在無數懷揣夢想來到「北上廣」的青年人一樣,在唐朝,許多人也有一顆「長安」夢。長安,是經濟發展的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集中地。盛世的大唐,長安留下了李白瀟灑的身影,留下了王維絕妙的琴音,酒肆歌樓環繞著觥籌交錯的喧鬧。這裡是許多人夢開始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夢碎的地方。少年白居易懷揣著「長安夢」,也渴望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看著蒼茫草原的的碧草連天,想著人生的未知,在夢想的招引下,寫了自己最早的代表作: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太著名了,特別是前四句,蘊含了大自然循環往復的生長奧秘,也表明了詩人強大的自我生命力。此時的大唐江山,長安城池,就像眼前的這片草地一樣。一年一年,榮枯往復,雖然被野火焚燒破敗不堪,但是,當明年的春天,春風吹起的時候,嫩草又會發芽,新鮮的綠色還是會迅速擴散起來,又會重新煥發青春,這就是大自然的生命力,這也是平凡的小草的頑強。

而這一切,難道說的不是年輕的白居易自己嗎?理想與現實總是相背離,長安雖好,卻居住不易。自己的才華與學識究竟能不能被人賞識,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出人投低,建功立業呢?但是荒草總有復生的一天,人只要堅持又怎麼不會成功呢?

後面的四句回歸到了主題——送別。「王孫」並非指的具體的某一人,而是出自《楚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泛指行者。白居易這裡卻變換了意思,「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但是,這裡送別的又何嘗不是從前年少的自己呢?

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據說白居易只有十六歲,少年白居易想要闖出一片天,就必須和從前的自己告別,告別滿是擔憂的雙親,踏上一條充滿荊棘和兇險的前程。雖然「萋萋」二字稍顯悽苦,充滿了不舍,但是細細看來這難道不是少年人的壯志與豪情嗎?

看著眼前的悽涼之景,看著一片城池破敗的殘破景象,回想著過去在父母身邊的無憂無慮,離別之苦雖痛,但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祖國的康復,只能強忍著不舍,強忍著悲痛,勇往直前。只能用自己稚嫩的雙肩,肩負起歷史的使命。當這條路走起來的時候,就是白居易和從前的自己告別的時候,這是成長的開始,也是人生的進步。

生在動蕩的年代,白居易註定了一生無法擁有平靜的生活。沒有了大唐盛世的李白、杜甫等人,中唐時代急需一位偉大的詩人開創局面,白居易就是這個「天選之人」。他能在十六歲的年紀說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豪壯之語本來就是一種天賦。難怪後來顧況看到了這首詩對他大加讚賞,為他的「長安夢」起到了很大幫助。

只是白居易的「長安夢」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才華而最終實現,的確,「長安不易居」縱然有顧況這樣的學者的賞識,白居易想要在長安立足,還是十分困難。最終在夢想與現實的衝突下,白居易還是妥協了。他最終又離開了,離開了長安,來到了江南。也許白居易的「長安夢」從未破滅,這只是他追逐夢想的一次實踐,「長安夢」也不一定要留在長安,只要心中有夢,哪裡不都是施展抱負的地方嗎?又何必執著於「長安」不放呢?

對於白居易的這首詩,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本文版權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切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它是大自然的寵兒,誕生於5億年前,有著超乎想像的頑強生命力
    雖然人類是地球的霸主,是智慧生命,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聰明智慧大腦的同時,並沒有賦予人類一個非常強大的身體。人類的身體強度相比於自然界的很多動物是遠遠不如的,就拿在我們眼裡非常渺小的螞蟻來說吧,它能夠舉起比自身重數倍的物體,而人類要舉起和自身相等重量的物體也是比較費勁的,更不要說幾倍於人體重量的物體了。
  • 十首不可錯過的古詩,皆與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相關
    它看似陰柔,但能水滴石穿,不僅展現了以柔克剛之道,同時,也告訴世人若有頑強的毅力,可戰勝任何困難。而與水有著同樣頑強品性的植物,它雖不起眼,但在林間小道可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即便環境惡劣如懸崖峭壁、茫茫沙漠,可你仍然能找到它的身影。它是什麼植物能?它就是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草。
  • 擁有頑強生命力光棍樹
    在大自然裡,有一種奇樹,一年四季都呈現光禿禿的形象。不要以為這是枯樹,實際上它是生機蓬勃的。這種樹名叫「光棍樹」,產於非洲的沙漠地區,我國海南也有大量生長。為了生存,植物除憑藉頑強的生命力外,還要採用各種各樣的巧妙辦法去適應大自然。植物與乾旱作鬥爭的最常用辦法就是「節約開支」,減少葉片的蒸騰作用。光棍樹用綠色的莖與枝條代替葉的功能,進行光合作用,通過吸取陽光的營養來強壯自己,而葉就退化了。這是它與乾旱作鬥爭的最巧妙的辦法,也是它在長期自然選擇中的結果。
  • 它是自然界中生命力最頑強植物,人稱「九死還魂草」,遇到請保護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一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小學課本裡的一首詩,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這首詩是讚美野草頑強生命力的詩歌,雖然野草在人們眼中都很平凡,但是它們的生命力之頑強,不僅古人佩服,我們現代人也應該加以欽佩。那麼大家知道自然界中什麼植物生命力最頑強嗎?
  • 失傳千年後重現天日,韋莊的這首《秦婦吟》終究還是不如白居易
    《秦婦吟》是晚唐詩人韋莊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篇幅要比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都要長,達到了1666字之多。 但論名氣,《秦婦吟》卻比白居易的這兩首詩差得太遠了。
  • 解讀白居易《鳥》:千年前對人和自然要和諧共處的呼籲,今天依然現實
    「詩魔」白居易,作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作品語言通俗易懂,他的代表作《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無不如此。白居易曾在《新樂府序》中說:「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也就是說,詩歌不是為詩而詩,而是要反映現實生活。這是白居易關於詩歌創作非常重要的思想,即使放到現在也是具有現實意義和一定先進性的。
  • 這兩種生命力頑強到極致的植物,你知道嗎
    現在的人們對於植物的希求也越來越多,都會在自己的房間裡或者庭院裡養上幾種來點綴家園,但是,卻有那麼一些生長環境極其惡劣,但依然頑強生長的植物,那麼這兩種生命力頑強到極致的植物,你知道嗎?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些頑強的植物吧。
  • 白居易60歲左右的書法,像極了他的文風,雅素潔淨、風骨內斂
    白居易的書法流傳下來的不算多,但件件都很耐賞讀。介紹白居易的書法並不難,因為史書中關於他書法的記載很多;同時又有很大的阻礙,因為他的作品資料實在難找。但今天,通過不懈努力還是找到一些資料,供大家欣賞。傳記介紹白居易的生平事跡後,對其書法作如下評價:「觀其書《豐年》《洛下》兩帖與夫《雜詩》,筆勢翩翩,大抵唐人作字無有不工者。如居易以文章名世,至於字畫不失書家法度。作行書妙處,與時流相後先。」文中所提到的諸帖均未能流傳下來,但流傳下來的遺墨足可作印證。
  • 20張震撼的大自然照片,植物生命力的頑強!
    可以確定的是,植物的生命力之強,超過我們想像!日本海嘯之後,有70000棵樹倒下,但這一棵堅持了下來暴露在巖石外的根本,顯示出生命的頑強
  • 三首描寫雪景的古詩詞:白居易的雪最大,孫道絢的雪最輕盈
    白居易《夜雪》—唐代: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大雪壓倒竹子作者白居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唐代大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這首詩是白居易在45歲時所作,當時白居易的境況並不好,因為他上書討論當朝宰相遇刺一事時惹惱了皇帝,被貶值到江州當司馬去了。
  • 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不怕熱不怕冷,小孩卻能輕易捏死!
    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不怕熱不怕冷,小孩卻能輕易捏死!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物都有習性特徵,與人類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久而久之,建立了和平的生態關係。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規律,很多規律是更古不變的,無法改變。地球上存在很多生命力頑強的生物,即便在惡劣的環境下,它們都能頑強的生存。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的詩作,平易近人。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這首詩不難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 頑強的生命是它們對大自然的饋贈!用生命譜寫「華麗樂章」
    頑強的生命是它們對大自然的饋贈!用生命譜寫「華麗樂章」文/堅果自然界中的花有各自的習性,不同的植物對於土壤、水份、營養都有不同的要求。可是有一部分的植物生長在積極惡劣的環境下,不僅沒有豐富的水資源,而且土壤也非常的貧瘠。但是它們依然旺盛的生長,好像在用自己頑強的生命,向世界訴說生命的美好!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擁有頑強生命力的植物,學習他們不去不難的氣勢。
  • 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地衣
    植物世界中,數地衣的生命力最頑強。據試驗,地衣在-273攝氏度的低溫下還能生長,在真空條件下放置6年還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溫度高一倍的溫度下也能生存。因此,無論是沙漠、南極、北極,甚至大海龜的背上它都能生長。
  • 描寫冬天的詩句:夜雪
    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彭城縣令(公元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
  • 貌似柔弱的蝴蝶生命力相當頑強 可逃過白堊紀大滅絕
    蝴蝶最多只有幾個月壽命,給人的感覺十分柔弱,但有科學家指,早在1.6億年前已在地球生存的蝴蝶,生命力其實相當頑強,甚至逃過白堊紀大滅絕。由細細的蟲卵,孵化成幼蟲,再由幼蟲變成蛹,最後破蛹而出,一隻鮮豔的蝴蝶,經歷「完全變態」四個階段後,終於誕生。
  • 一場超豪華陣容的送別席上,白居易元稹各寫首怪詩,千年難分高下
    詩王白居易在唐代詩壇當真是頗有人緣的,於是就有了這場詩壇的超豪華送別宴。公元829年,57歲的白居易分司東都任職,長安眾好友在興化池亭設宴相送,在場的都是重量級的人物。當時在場的共9人,目前能確定的有3人。
  • 50個描寫神奇壯麗大自然的優美詩句,每一句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大自然中的高山大川、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已經存在了成千上萬年。星轉鬥移,滄海桑田,「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自然中的匆匆過客,走了又去,去了又來,有多少人曾經目睹它們的容顏,但又有多少人能發現它們的神奇壯觀,對他們謳歌讚美,留下不朽詩篇?也許很多,也許不多,但歷代總有文人騷客,揮毫潑墨。然而大浪淘沙,被歷史湮沒的,多是糟粕,那些經典,自然會流傳千古,華光閃爍。
  • 白居易在雪天寫了一首溫暖的詩,只有20個字,便驚豔了整個冬天
    大自然賦予了四季之美,春天明媚,風和日麗,鶯歌燕舞;夏天熱情,枝繁葉茂,色彩斑斕;秋天靜美,天朗氣清,風輕雲淡。冬天雖然蕭瑟荒蕪,北風凜冽,卻擋不住孕育著春天的勃勃生機。白居易就有這樣一首詩,他晚年隱居洛陽時,和自己的好友劉十九常有往來,一次天寒下雪,他想留下朋友一起喝酒吃飯,就寫下了一首溫暖的小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驚豔了上千年:《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烏龜能活多少歲?說了你別不相信!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一句十人九不知,卻值得深思!文/婉清中國歷史底蘊深厚,所以留下來的寶藏也同樣博大精深,比如俗語。俗語是歷史遺留下的非物質寶藏, 歷經千年仍然值得我們關注。俗語憑藉著深邃的道理在歷史長流中站住了腳,雖然話語粗糙且有些還迷信,但其實細看並非如此,俗語是有著非同一般的內涵的,不只有歷史,還有文化。在《俗語辭典》有一句俗語叫做「千年王八萬年龜」,雖然乍聽著像是罵人,但其實並非如此,說的是長壽。難道王八真的能活千年,龜能活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