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白居易《鳥》:千年前對人和自然要和諧共處的呼籲,今天依然現實

2020-12-05 騰訊網

「詩魔」白居易,作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作品語言通俗易懂,他的代表作《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無不如此。白居易曾在《新樂府序》中說:「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也就是說,詩歌不是為詩而詩,而是要反映現實生活。這是白居易關於詩歌創作非常重要的思想,即使放到現在也是具有現實意義和一定先進性的。

白居易留下來的3000多首詩裡,有諷刺、有傷感、有休閒,題材不僅有《長恨歌》這樣長篇敘事詩來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也有《賣炭翁》這樣描寫底層百姓疾苦的題材,更有一些不知作於何時的一些不太著名的詩,但這些詩,同樣具有極強的表現力,來反映這位詩魔的思想情感。《鳥》就是這樣的一首詩。

《鳥》:「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誰說動物的生命微不足道?它們和人類一樣也是有血有肉。勸人們你不要殺害枝頭的小鳥,因為巢中的幼鳥正在盼望她的母親回家。

《鳥》這首詩,開篇用反問句,提出一個假設前提的疑問,那就是誰說動物的生命不珍貴呢?那麼這裡的這個「誰」又是什麼人呢?是所有人嗎?顯然不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珍惜動物的生命,這就有所指了,表面看是指不愛惜動物生命的人,古代詩人尤其像白居易這樣,生活在蕃鎮割據戰爭不斷時代的偉大詩人,一定還會有更深層次的寓意。

每一個動物都和人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所以我勸你們不要再傷害它們,它們家裡都有幼小的孩子等著呢。在首句提出疑問後,緊接著,詩人發出了愛惜生命的呼籲和勸誡。1200多年前,一個古代的文人就發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呼喚,這是中華民族天人合一樸素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華夏文明的精髓之一。

人應該和動物和諧相處,何況人與人呢?可能這是詩人最終想要表達的境界,暗寓是白居易常用的寫法,所以詩人在這首詩裡,一方面勸誡人們不要殺害動物,同時另一方面也是以鳥喻人,勸誡權貴階層尊重底層平民階層,這也是詩人對所處時代現實狀態發出的呼籲。

這首詩中,「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兩句,以樸素、簡潔、通俗的語言,通過擬人手法來表達動物的企盼,以「子盼母歸」這一最樸素而真摯的情感角度出發,更使這一勸誡具有生命力和說服力,情感更濃、更真,這兩句詩也成為流傳甚廣的經典名句。

經典需要傳承,歷史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特邀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山西、甘肅、廣東、陝西等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共同書寫這首白居易情感質樸的《鳥》。

19位老師共書寫了24幅書法作品,精選其中19幅展示如下:

1作者:洞庭老龍(湖南)

2作者:董平立(河南)

3作者:昝財川(天津)

4作者:劉嶽生(湖南)

5作者:譚琦英,女,湖南岳陽人。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湖南省詩詞協會、老年書法協會、新聞出版書法協會會員,嶽陽市楹聯學會、詩詞協會、書法協會會員。聯墨作品多次獲獎。

6作者:陳長水,河南廣播電視臺二級美術師,中國文藝家藝術研究院會員。

7作者:夢回唐朝(河北)

8作者:鄒忠誠(四川),華西醫大藥學院藥物分析專業,製藥工程師,喜歡書法,2017年5月開始學習書法,參加過市2018年、2019年迎春杯書法展,獲優秀獎。

9作者:隴上墨言,甘肅省白銀市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10作者:姚昱平(湖南)

11作者:韋傑(河北),書法愛好者,學習小楷兩年時間。

12作者:樊朝陽,河南省鄭州市黃帝故裡新鄭人,八二年畢業於黑龍江工程學院。現就讀於新鄭市老幹部大學書法研究班。師承家傳,習歐楷。作品《轉輪大藏經》收藏於中國嵩山少林寺。

13作者:李文(廣東),美國企業管理博士,新加坡蘭亭書畫協會會員,東莞市黃江鎮書法家協會會員,師承新加坡著名書法、國畫大家黃明宗先生,是吳昌碩的再傳弟子。

14作者:王海彬(四川)

15作者:萬海濱(湖南)

16作者:榮光(湖南)

17作者:劉陽明,湖南岳陽市詩詞楹聯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嶽陽市委機關詩聯學會副秘書長。嶽陽市詩詞協會、楹聯學會、書法協會會員。

18作者:黨曉山(湖南)

19作者:郝乙,師承牛逍先生。中國書畫家聯誼會軍旅書畫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註:文中圖片除書法作品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與鳥和諧共處
    人與鳥和諧共處 中安在線   2020-06-18 16:56:28   來源:中安在線   人與鳥和諧共處簡述:董鋪水庫西側大壩附近這個鳥島和大壩外的居民區相隔二百多米,鳥與人和諧共處。
  • 江西千年鳥道十萬隻候鳥回遷,宇宙萬物和人類和諧相處
    這裡生態環境極好,藍天白雲,湖水清澈,人煙稀少,這就是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卷,智康科技莫名生出一種感動的情緒。千年鳥道是一條延續千年的神秘鳥道,是一處候鳥遷徙的必經隘口。一講到遷徙,很多人都會想到鳥類遷徙,但事實上某些無脊椎動物,比如東亞飛蝗,黑白金斑蝶,還有爬行類動物,比如海龜等等,都會有季節性的,長距離更換住所的行為。
  • 蘇黎世遊記:人與鳥在湖畔和諧共處,構成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湖面上,白天鵝和野鴨子在遊弋,湖邊,休閒的人們會不時的給它們餵食,人與鳥在湖畔的和諧共處,構成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蘇黎世 湖的北端有塊綠地,那就是布爾克利廣場,旁邊就是遊船碼頭,此處,面向明媚的 蘇黎世 湖,是 蘇黎世 現代繁華與自然風光的交匯點。
  • 揚州暖心 「烏鶇日記」生動展現人鳥共處的和諧場景
    5月26日,4枚鳥蛋全部誕生。時隔一個月,陽臺上再添一窩烏鶇 「5月19日,發現兩隻烏鶇來築巢;5月21日,烏鶇生下第一枚蛋,這窩只生了4枚蛋;5月26日,烏鶇開始孵蛋;6月7日,烏鶇孵化出第一隻小鳥……」近日,一篇「烏鶇日記」走紅網絡,熱心市民王先生用鏡頭記錄了「烏鶇夫婦」前來他家陽臺築巢並養育下一代的整個過程,生動展現了人鳥共處的和諧場景。
  • 大連老虎灘海鳥保護節啟幕 呼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活動當日,近千名遊客聆聽鷗鳴,餵食海鳥,近距離地觀察、親近海鳥,充分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依山傍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海鳥提供了舒適的家園,成為了海鳥的傳統棲息地,也是南遷鳥類的休整地。每年3-4月份都會吸引大量海鳥前來築巢、覓食,海鳥數量大幅增加,從剛開始的幾百隻已經逐年增加到了近萬隻,種類也不斷豐富,由單一的品種增加到了近十種。
  • 鳥古詩拼音版 白居易鳥拼音版
    白居易的《鳥》就是借用描寫動物,提醒人們要愛護它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鳥》  唐·白居易  shuí dào qún shēng xìng mìng wēi?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譯文  誰說這群小鳥兒的生命微不足道?
  • 「作文解析」唐山二模:籠中思過,敬畏自然
    考生寫作時,要認真分析漫畫的內容和寓意。漫畫中,籠子裡的人們戴著口罩,蜷縮在一起,驚恐地注視著籠子周圍各種經常成為餐桌美味的野生動物。漫畫的題目是「自閉思過」,點明了漫畫的寓意和命題人的觀點。考生審題立意時要從漫畫出發,進行思考和分析,有機關聯現實生活中的新冠肺炎疫情情況,不可脫離材料或另起爐灶。2.典型任務的限制。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重意蘊
    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明確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論述,蘊含著極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 河南首部城市飛鳥紀錄片首播,講述人與鳥和諧共處的鄭州
    「希望能通過紀錄片讓孩子們認識大自然,發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同時也讓生活在鄭州的人都能發現更多身邊的美好。」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河南區域總裁楊海波在談及碧桂園參與製作《飛鳥家園》的初衷時如是說。通過紀錄片讓更多人發現身邊的美好《飛鳥家園》正式播出的前一天,舉辦了紀錄片的首發儀式。
  • 科學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內涵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於生產力的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關係億萬人民福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的現實緊迫性更加凸顯。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 新時代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價值意蘊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重大現實意義。
  • 失傳千年後重現天日,韋莊的這首《秦婦吟》終究還是不如白居易
    《秦婦吟》是晚唐詩人韋莊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篇幅要比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都要長,達到了1666字之多。 但論名氣,《秦婦吟》卻比白居易的這兩首詩差得太遠了。
  • 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一定要給野生動物必要的生存空間
    可這也帶來一些問題,如鳥會啄食果農種植的水果,給果農帶來一些損失。他們不的不架起了防鳥網,無形中又增加了成本。怎樣調節好野生動物與人類和諧共生,就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人們總是喜歡那種鳥語花香的環境,要做到這一點,人類就要給鳥類及其它野生動物一個良好的棲息環境,給它們留下生存空間,這樣它們就不會過多的侵擾人類的領地了。
  • 白居易見小孩打樹上的鳥,於是寫下一首詩勸告,足見一片仁愛之心
    古人除了有著無窮無盡的智慧之外,還有就是那一片仁愛之心,畢竟這些古人讀著聖賢之書,自然對於萬事萬物,這世間所有的生命,那都是心生敬畏之心,也正是這樣的一種仁愛之情,更是令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特別是像白居易這樣的偉大的詩人,無論是學識,還是他的人品,那都是一流。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當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和諧」,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諧者,相合也,強調順和、協調,力避牴觸、衝突。在古希臘語中原意是將不同的事物連接或調和在一起,通常用於音樂表示將不同的音調調和在一起成為音階。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和」具有和諧、和平、和睦、和氣等內涵。如今,和諧作為一種思想、觀念或價值已經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和方向。
  • 海冰融化威脅生態和諧 北極圈小鎮「與熊共處」
    海冰融化威脅生態和諧 北極圈小鎮「與熊共處」 2020-11-11 12:20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意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正好回應了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切的重大問題,對人類與世界何去何從的問題給出了積極的應對方案。因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廣泛的價值意蘊,不僅關乎中國人的命運,同樣也關乎世界的命運。深入研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所蘊含的價值內涵,對於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無疑具有現實價值。
  • 世界地球日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們今年世界地球日宣傳主題確定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界地球日顧名思義,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與地球應該是相互關愛,和諧共生,可是太多人忘本而去傷害地球,到最後發現最終受傷的還是我們自己。地球上不是只有我們一個國度,也不是只有人類一種生物,人人和平共處,人與自然與其他動物生物和平共處,需要我們都在一個精神層次裡面。很顯然現在我們每個人精神層面的思想是有階級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古代文人的思想精神。總有一些人在為大家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奮鬥,他們的心中有大愛。
  • 白居易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正對應了「滄海桑田」的成語內涵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他用這首古詩描繪的海潮的起伏,寫出了其內在的規律和巨大的力量,可以給海灘帶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且看: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這首詩詞的題目是《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浪淘沙是一個詞牌名,所以白居易的這首詩詞並不是一首唐詩,而是一首有著經典內容的唐詞。在這首詩詞的一開始,白居易就描寫了遠處海浪的氣勢之大。「白浪茫茫與海連」,遠處的白浪一望無邊,和整個大海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