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1-01-13 墨竹文化

我們今年世界地球日宣傳主題確定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

顧名思義,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與地球應該是相互關愛,和諧共生,可是太多人忘本而去傷害地球,到最後發現最終受傷的還是我們自己。

地球上不是只有我們一個國度,也不是只有人類一種生物,人人和平共處,人與自然與其他動物生物和平共處,需要我們都在一個精神層次裡面。

很顯然現在我們每個人精神層面的思想是有階級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古代文人的思想精神。

總有一些人在為大家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奮鬥,他們的心中有大愛。

中國知名藝術家姜子龍老師,以竹子代表自己的心聲,把水墨竹畫做到了極致,他用幾十年如一日的畫竹換取了筆下的竹子無一不具有生命力,號召力。

竹子大家都知道是君子的象徵,是品德高尚的代表,姜老師以竹為代表我們國人精神,去號召更多的人能有這樣的認知,可以友愛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可以心存善心,可以積極上進,可以不放棄,讓世界知道我們在一個頻道的時候,世界是愈發的美好。

相關焦點

  • 朔州四小: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朔州市第四小學利用這樣一個特殊契機,進一步對學生加強人類生命共同體的教育,讓學生深刻理解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生死與共、和諧相處的生命關係。為了引導廣大師生將關愛家園、保護環境的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開展了「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系列線上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活動從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入手,深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同時進行環境和生命教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中,各班以「釘釘班級群」為平臺,開展了以環保為主題的線上隊會活動。
  • 世界地球日|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線上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採用線上宣傳活動,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地球日是宣傳我國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平臺。2020年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時間為4月20日至26日,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鹿邑真源四小65班開展「珍愛地球,和諧共生」主題隊會活動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鹿邑真源四小65班召開了主題隊會活動!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除了疫情之外,地球上還發生了許多重大自然災害,地球媽媽「生病」了。
  • 4.22世界地球日手抄報徵集活動開始了,你準備好了嗎?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手抄報比賽作品徵集小夥伴們你準備好了嗎?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為迎接世界地球日活動,倡導共建美麗地球家園,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在世界地球日活動周向北京市中小學生徵集「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手抄報,宣傳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理念。
  • 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0年,仿佛在新年伊始就被按下了暫停鍵。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各地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牽動著世界人民的心,仿佛是地球母親不堪重負,向我們昭示她的傷痕和不滿。而今天是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地球孕育生靈萬物,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也需要大家保護,生態文明的建設也需要每個人都參與進來。世界地球日為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 北京世園會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作者: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部生態文明建設教研室副主任 郭兆暉  4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延慶出席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的重要講話。
  • 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
    作者:王雨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  庚子年發生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類要恢復對自然的敬畏,進而真正維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這一範式的基本特點是反對現代性價值體系所秉承的主、客二分的哲學世界觀和機械論的自然觀,反對把自然僅僅看作是滿足人類需要的被動客體,主張世界萬物處於普遍聯繫和相互作用之中的有機論的哲學世界觀和自然觀,主張立足於「人—自然—社會」彼此聯繫的整體看待世界,認為自然是不斷生成和發展的有機整體,也具有其內在價值。
  • 世界地球日的反思:疫情,能否讓我們學會善待自然?
    半月談評論員 郭豔慧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最近,全球媒體都不約而同地報導了一個現象:受全球疫情蔓延影響,人們的外出活動普遍減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野生動物得到了更多生存空間,自然環境也迎來自行修復的機會。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意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正好回應了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切的重大問題,對人類與世界何去何從的問題給出了積極的應對方案。因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廣泛的價值意蘊,不僅關乎中國人的命運,同樣也關乎世界的命運。深入研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所蘊含的價值內涵,對於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無疑具有現實價值。
  • 【世界地球日】今天,為地球母親轉發
    【世界地球日】今天,為地球母親轉發 2020-04-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地球日,市黑嘴鷗保護協會這樣做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市黑嘴鷗保護協會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積極引導孩子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增強他們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意識。4月21日,市黑嘴鷗保護協會線上慶祝第51個世界地球日暨「我為野生動物代言」表彰會舉行。
  • 資源環境領域專家世界地球日訪談
    閱讀提示:今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目前,世界地球日成為宣傳我國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平臺。自然資源部確定2020年世界地球日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2020年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
    2020年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  答:2020年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紀念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從4月20日起開展為期一周的線上宣傳教育活動。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間萬物皆有因果)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敬畏自然,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這不是一句口號,更應該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實際行動。十四個堅持中提到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表現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表現在綠色生產發展,表現在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自然萬物和諧共處。
  •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偉、許晴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化,提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要求。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標誌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
  • 世界地球日 雲南50位地質學家共同發聲
    世界地球日 雲南50位地質學家共同發聲 朱丹 攝雲南網訊(記者 朱丹)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雲南50位地質科學、地球物理化學勘査和地球科學等領域的專家共同向全社會發出倡議。
  • 2020年世界地球日主題是什麼?
    2020年世界地球日主題是什麼?  答:2020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製作的《「世界地球日」廣東自然資源科普片》將列入「粵課堂」全省一至九年級當天課程。「世界地球日」當天下午(4月22日)16:20-17:00,科普片將在廣東廣電、中國移動IPTV、南方+、騰訊等渠道播放。  備註:「世界地球日」知多D  自上世紀70年代起,每年的4月22日被定為「世界地球日」。
  •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這些你應該知道!
    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天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日前,為引導公眾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態環境,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蜀山區科協聯合安徽省地質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地質調查院舉辦探索地質科普線上教育活動。
  •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推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長期戰略引領、以人民為中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加快現代化建設需發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引領作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鳳才認為,走向生態文明必須進行生態治理,其積極內涵在於倡導綠色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因此,要從觀念、制度、措施等多方面著手,通過多主體參與,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共建綠色發展的美麗世界。
  • 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的現實緊迫性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