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仿佛在新年伊始就被按下了暫停鍵。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各地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牽動著世界人民的心,仿佛是地球母親不堪重負,向我們昭示她的傷痕和不滿。而今天是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地球孕育生靈萬物,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也需要大家保護,生態文明的建設也需要每個人都參與進來。
世界地球日為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現在,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2020年,我國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顆蔚藍的星球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但回顧人類工業文明僅僅兩、三百年的歷史來看,,人類對地球的改變,或者說是破壞、重創,是以前任何時代都無法比擬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大。」
工業文明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是一個奇蹟,但它卻不是神話,所有這一切讓人類感到驕傲、自豪的成就,都源於對自然資源的過分攫取、掠奪。就像某種守恆定律表徵的一樣,工業文明創造的生產力,同樣需要以消耗自然自然為基礎。 如果工業文明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創造生產力,那麼它也將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吞噬自然資源。
工業文明的惡性膨脹,就如同是在培養劑上接上了菌種,雖然對小小的細菌而言,培養劑就是消耗不盡的營養,但當它們的數量以指數級別的速度增加時,會在幾天內耗盡所有的營養,最終整個菌群都會因飢餓而死亡了。
早在我國先秦古籍《逸周書》中就說道:「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為春天樹木剛剛復甦生,不去拿斧頭進山林砍伐,讓草木自然生長。《周禮》上說:「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還有「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的律令。
人口的增加,工業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進步,都離不開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而工業化的發展也使人類徵服自然的文化達到了極致。
你知道嗎?全球每分鐘有11公頃土地變成荒漠,每年至少6萬種生物滅絕,每分鐘消失的森林相當於36個足球場之大……
以前人類野心勃勃地想要「徵服大自然」,但是現在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的發生,說明地球再也沒有能力支持人類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人類是該看看自己基石的時候了!大氣汙染,全球氣候變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環境不容樂觀,大自然的警鐘已經敲響,人與自然本來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不要過分陶醉於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否則苦果最終將由人類自己吞噬。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恩格斯 《自然辯證法》
在此前疫情高峰時,當人類的腳步慢下來,這時的地球是怎樣的?自一些地區按下暫停鍵後,人類停止了戶外活動,河水變清了,空氣變好了,天空變藍了,動物都跑到專供人類行走的公路上了……這似乎是地球用自己的語言為人類記下的條記,讓忙碌的人類慢下來,聽聽地球的心聲。
我們需要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如同敬畏我們自己。因為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知,時刻懷著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珍視與我們共處的生靈,愛護我們的地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踐行。保護環境,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生。地球的形象既不是一個取用不盡、隨意挖掘的資源庫,也不是一個避之不及的荒原,而是一個有待照料、關心、收穫並愛護的大花園。我們要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自己,沒有了人類,地球照樣自轉;沒有了地球,人類只能流浪。未來地球,它的命運,在你我手上。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都與腳下的土地,頭上的天空,遠處的樹木,樹上的鳥兒等有關,這些包圍著我們,和我們人類一起譜寫共同生存的家園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