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文章字數|1452字,閱讀約3分鐘
在希伯來聖經的創世紀一章中,有一個千百年來人類耳熟能詳的故事,那就是諾亞方舟。傳說上帝看到人類的墮落,暴力和邪惡後,決定發洪水毀滅世界。同時,上帝也動了憐憫之心。他選擇了一個善良的人類諾亞,提前告訴他洪水泛濫的消息。
在上帝的指示下,挪亞提前修好了一個巨大的方舟,不僅把家人撞上了方舟,還把地上所有的牲畜和飛鳥都帶到了方舟上。當一切準備就緒時,上帝打開了天窗,雨下得很大。這場雨持續了40多天,淹沒了整個世界。結果,地上所有的生物都死了,除了亞當一家和方舟上的其他生物。
當洪水退去,大難不死的諾亞開始了新的生活,與這些倖存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最終創造了今天的世界。至此,諾亞方舟的故事結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基督教《聖經》,伊斯蘭教《古蘭經》也有同樣的故事。這讓考古學家不僅質疑諾亞方舟的傳說是否屬實。歷史上真的有這麼大的洪水嗎?
其實,在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國的童話故事中,都有與大洪水有關的記載,我國大禹治水就是明證。1850年,考古學家在古亞述帝國的廢墟上挖出了一塊名為「古爾傑梅什史詩」的石板,其中也清楚地記載了毀天滅地的一場大洪水。然而,在洪水中拯救世界的不是諾亞,而是一個名叫納皮提姆的人。
要知道,這塊石板來自5500年前,正好是諾亞方舟故事發生的時間,這一切都暗示著當年諾亞方舟的真實性。
最令人驚訝的是1883年,土耳其境內海拔5000多米的埃亞特拉山發生大地震。地震導致山頂的冰川一度裂開,而在這個裂縫中,有人發現了一艘12至15米長的大船。
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有一艘非常古老的船。即使是現在,也沒有這樣的技術。更何況,在那個時候。因此,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艘船就是當年的諾亞方舟。畢竟,根據聖經記載,洪水吞沒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洪水退去後,方舟仍可能擱淺在山頂。
因此,這艘船成為考古學家關注的焦點。無數宗教界人士和考古學家前往阿亞特拉山一睹這座「方舟」之美。但由於冰層太厚,無法深入,他們只能遠遠地觀望。
直到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名俄國飛行員才駕駛戰鬥機飛越埃亞特拉山。當他往下看時,他看到一塊冰原滑落下來,為封在冰下的大型船隻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入口。當時他就回去向俄羅斯政府報告了。後來,俄羅斯政府派了一支軍隊到阿亞特拉山進行實地考研。
很快,這艘船被找到了,戰士們給它拍了很多照片。人們還發現,這艘船比看上去要大得多,有幾百個房間,還有一個很大的柵欄用來隔離動物。一切似乎都和傳說中的諾亞方舟一模一樣。
那麼,它是諾亞方舟嗎?史學界也是眾說紛紜。當時,哥倫比亞學者指出,如果洪水真的能到達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亞特拉山,那麼降雨量將是史無前例的。即使一直下雨,40天也不夠,至少需要300多天。
與此同時,5000多米高的水位又是如何迅速下降而不留痕跡的呢?如果單純依靠地下滲透和地表蒸發,估計到現在地球還是一片汪洋。
此外,一名勘測人員對冰川中的古船進行了全面勘測,發現其體積在4萬立方米以上。雖然它已經超越了當時最大的客船,但仍然不足以容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因此,雖然這艘船可以比肩諾亞方舟的傳說,但其真實性還有待考量。
但是,如果這艘船不是諾亞方舟,那它是誰呢?古人是如何到達阿亞特拉山的?時至今日,這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這裡是《最棒的飛蘭》,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