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老下雨,老下雨,煩死了!」近期經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查看氣象統計數據發現,1 月26 日以來,碭山、淮北、滁州、宿州、肥東較常年同期降水偏多3 倍左右,全省其他地方降水也明顯較常年偏多。同時,我省大部氣溫也較常年明顯偏低。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溼冷的天氣?省氣象臺專家對這種天氣現象背後的原因進行了解讀。
數據:陰冷潮溼天氣唱主角
據省氣候中心監測,剛剛過去的1 月份,我省平均日照時數82 小時,較常年同期偏少3 成,為2013 年以來最少。自1 月16 日以來,全省平均日照時數92 小時,比常年的124 小時偏少26%。據相關氣象專家介紹,因為1 月後半月還有一段晴天,所以綜合來看,進入2 月,日照時數偏少幅度可能更嚴重。
2 月11 日,因雪後難見陽光,合肥城管系統職工加緊清除路邊雪堆。(本報資料圖片)
氣溫方面,自1 月26 日以來,我省長江以北地區氣溫偏低1℃左右。長江以南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以內。自2 月5 日到2 月14 日這一統計周期的數據表明,全省氣溫大面積明顯偏低。其中偏低幅度最大的是金寨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3.7℃。淮南、六安、樅陽、安慶等地的偏低數值也超過3℃,只有皖南黃山市和宣城市轄區的幾個縣和常年持平。
從全省來看,進入2 月份,由於陰雨天氣增多,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省氣候中心提供的數據表明,1 月26 日到2 月14日,與常年同期相比,我省碭山縣降水增多331%,排在第二位的淮北市增多325%。滁州、宿州、肥東也都較常年同期增多三倍左右,合肥市的降水也比往年增加了232%。當然,從全省來看,大部分地區降水都較常年同期有所增加。
分析:冷空氣多暖溼氣流強
為何會持續低溫並伴有如此長時間的雨雪天氣?對此省氣象臺相關專家解釋稱,1 月底以來,冷空氣比較活躍、頻繁南下。受其影響,我省氣溫一直維持在偏低狀態。由於這些冷空氣以偏東溼冷空氣為主,它們在南下過程中與強盛的西南暖溼氣流相遇,冷暖交匯就形成了持續降水。在降水過程中,伴隨著氣溫在較低位置的上下輕微波動,就會出現雨雪轉化。
對於日照時間偏少的原因,氣象專家解釋稱,在冷空氣和偏東風的溼冷空氣作用下,疊加副高或南支槽輸送上來的暖溼空氣,這樣的冷暖交匯容易形成長時間、大面積的層雲,陽光難以穿透,所以即便是在雨雪間隙也難以看到陽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