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能性不大,有這麼幾個原因:
1、首先說時間是有限的,因為太陽隨著氦參與核聚變,其光度,熱度,體積都會變大。從大的時間尺度上說,地球的溫度也會升高到不適合生物生存。問答中提到的幾億年,差不多就是極限了。地球上的水溫到了100度,以水為基礎的生物還有多少能生存?時間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世界不會給生物無數次改變自己的機會。
2、生物的進化,只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如果環境完全適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就不會有根本的變化。即使生物有偶然的基因突變,對環境也不會從適應變成不適應。否則細菌也不會存在幾十億年,鱷魚存在了上億年也沒有變成鱷魚人。今後也不會,因為鱷魚的進化指向只是適應生存環境。
地球上重新出現人類有兩種途徑,就是下面兩種情況。
3、一個新物種能不能發展成人類?新物種的產生,往往要有生存環境較大的改變。比如小行星撞擊地球、大冰川時代的到來,使生存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造成一些物種的滅絕,一些物種的興旺,但也是有條件的。直徑一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對地球造成巨大影響,但還不會是物種滅絕。直徑大於10公裡的小行星,大約一億年撞擊地球一次。在前面所說有限的時間內,也沒有多少機會。大於50公裡的小行星有560多顆,一顆足以讓地球上高等點的生物全部滅絕,但沒什麼可能性。
大冰川時代周期大約3億年,第四紀大冰川開始至今260萬年,看來也就是一次機會。超級火山爆發影響會更小些,不再細說了。即使這一切真的發生了,新物種的進化方向,也很難指向人類。所以由原物種的滅絕,由新物種發展成人類沒什麼可能。
4、有人可能認為現有的生物,如猩猩類,能不能進化成人類?人類和黑猩猩,基因有著98%的相似度。所以幾乎沒辦法否認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在某一個節點,人類和猿類進化走向不同的方向。你如果說人類比猿類進化的更快些,那你錯了!因為我們和猿類是進化大樹上,現實存在的不同分枝而已。人類和猿類都按自己的進化方向,進化的到自己的極致。從這個視角說,猿類進化的更好也說的通。因為人類即使消亡了,細菌也不會消亡,你能說細菌進化的不如人類?所以猿類既然進化的比人類還適應自己的環境,幹嘛要進化成人?也就是說,猿類進化的方向不是人類進化的方向。
來總結一下。
翻開地球的歷史,你會發現人類的出現是一種偶然,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運氣,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試想一下,地球上到處是這種體型巨大的獵食者,靈長類動物哪裡會有生存空間啊。
事實上,也正是恐龍滅絕之後,靈長類動物才開始呈現出輻射狀演化的,而人類的最早的祖先正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就好比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即便過去稍微改動了一點,那麼都可能會引發蝴蝶效應,進而導致現在及未來都會巨變。
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就只出現了人類這一支文明,而看看咱們的太陽系還能穩定多久呢?恐怕不會再有46億年了,太陽正在朝著赫羅圖的紅巨星方向演化,而這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30億年之後,地球上,恐怕就不會有如此適宜的環境了,所以,在今後有限的時間內,想要再誕生一次「人類文明」根本沒有可能性。
但是會不會出現其他種類的高等智慧生物呢?是有這種可能性存在的。如果地球的下一代文明距離我們時間太久的話,他們在地球上不會發現,在他們之前,在地球遙遠的歷史中,曾經有過一次輝煌而又燦爛的文明,但已被黃沙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