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爆炸與黑洞,猶太神秘學早已給出了詩意解答

2020-12-06 造就
黑洞的引力彎曲了周圍的光線

若你信仰科學如信奉宗教般虔誠,你可能會詫異地發現:物理學和神秘主義不乏共同之處。

和物理學一樣,猶太人的神秘學——卡巴拉思想——也致力於探尋宇宙的起源和原理。非但如此,卡巴拉和宇宙學之間,還存在一種「耐人尋味的類似性」。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宗教研究教授、卡巴拉學者艾略特·沃爾夫森(Elliot Wolfson)說。

這一猶太神秘學源於中世紀,它對宇宙起源所作的描述,跟當今科學家描述的現象相互對應,尤其是在大爆炸和黑洞方面。而且,它所探討的問題很多都是當今物理學家一心想要解答的命題,比如發展「大一統理論」。因此,有必要考慮物理學該如何聯手神秘主義,描繪出我們對宇宙的宏觀理解。

「在我看來,神秘主義和科學可以相互啟迪,這是毫無疑問的,」沃爾夫森告訴我們。「科學和神秘學都要能闡釋一切現實背後的統一性,這是最重要的一個交叉點。」

01 黑暗與光明

圍繞宇宙起源,盛行的科學理論認為,一切都源於一場大爆炸。緊接著,周圍溫度達到55億攝氏度,在一片漆黑之中,浩浩渺渺的中子、電子、質子等基本粒子四處遊蕩。

那時還沒有光。「自由電子會導致光(光子)散射,就像太陽光被雲層中的水滴所散射。」NASA解釋稱。但經過長時間的冷卻,自由電子與原子核結合,構成中性原子。由此,大爆炸發生38萬年後,世界終於有了光。

換言之,起初的很長一段時間,一切都籠罩在黑暗之中;之後才有了光。這跟《聖經》裡的描述很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在猶太神秘學中,黑色是一種重要的顏色——其他一切色調與生命都萌生於此。卡巴拉經典《光明篇》以「生命樹」的形式,闡釋了一切存在。每一根樹枝代表現實的一個維度及其特徵,用不同的顏色表示。最高的維度——名為「Keter」,意為「王冠」——是黑色的,代表「原始黑暗」和「創世黑光」,在1999年出版的《卡巴拉符號:哲學與心理學視角》(Symbols of the Kabbalah: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一書中,哲學家、法醫心理學家桑福德·德羅布(Sanford Drob)這樣寫道。

02 無限

根據猶太神秘學,一切存在都始於一個點的爆炸,從此不斷倍增。由此,沃爾夫森看到,在當代大爆炸理論和「宇宙由一個點爆炸而來」的卡巴拉理念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關聯。用神秘學術語來講,它就是無限的神光,名為「Ein Sof」。

在希伯來語中,「Ein Sof」的字面解釋為「無限」。因此,神(或言上帝)只是「無限」的代名詞。而卡巴拉學者,正是研學「無限的示現」的人。正如物理學探尋「大一統理論」來解釋一切存在,神秘學也是如此。對卡巴拉學者而言,「這個大一統理論就是無限的光,它顯化為一切萬物」,沃爾夫森說。

這種生於黑暗的光既是具體存在的,也是象徵性的。作為一種概念,它告訴我們,事物比乍一看去複雜得多,而最抽象的概念卻解釋了整個物質世界。「放到量子物理的語境下,我們可以將這道非物質的光看作粒子,將作為載體的物質看作反粒子。它們在零重力的虛空中相遇、碰撞,從無生有,以至萬物,」沃爾夫森說。

03 通往「另一邊」的門戶

黑暗孕育光明的神秘學概念也令人聯想到黑洞。按照NASA的解釋,黑洞的引力極其巨大,連光都無法逃脫,原因是物質被壓縮到了極小的空間內。

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之初,小型黑洞也隨之形成。我們無法用肉眼觀測到黑洞,但能依據黑洞對繞行恆星施加的作用,推知它們的存在——黑洞會導致周圍的光線出現彎曲。

而在猶太神秘學中,「洞」也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黑洞是卡巴拉思想所探討的靈性之洞的具象。」理論物理學家亞歷山大·波爾託拉克(Alexander Poltorak)在致力於探索科學與宗教交界的「量子妥拉」(Quantum Torah;「妥拉」為猶太教律法)網站上撰文寫道。

卡巴拉思想中的「洞」用「rah」一詞表示,在希伯來語中,它的意思是「惡」,是從善至惡的穿越之門。但它又是無限光的一部分,因此本身並無好壞。與之類似,黑洞也從宇宙中吞噬著物質、能量和信息。有的宇宙學模型假定,黑洞或是蟲洞,即通往平行宇宙的門戶,類似於卡巴拉思想中通往「另一邊」的門戶。

2016年,《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of Letters)刊載論文,報告了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首次觀測到的兩個黑洞併合的事件。這一併合產生了引力波,科學家們得以觀測到並將之轉化成了聲波。據波爾託拉克所言,這一發現表明,和「rah」一樣,黑洞並不只吞噬宇宙物質,還會向外發射東西。黑洞融合時發出引力波,提供了一扇通往過去的窗戶。科學家收聽聲波形式的引力波,聽到的是某種意義上的「宇宙歌聲」——最初那片黑暗的聲音。收聽它,就仿佛在收聽「大爆炸和宇宙誕生的迴響」。

04 一切萬物皆相互關聯

不可思議的是,昔日的卡巴拉學者們既沒有探測黑洞的工具,也沒有物理學家們得出宇宙大爆炸理論所用的數學模型,但他們對宇宙學的理解,卻跟今天的物理發現有著驚人的相似。「神秘學的範式,即『一』與萬物的並置所預言的普世主義奇點,得到了科學數據的印證,」沃爾夫森說。

簡而言之,科學家和之前的神秘主義者一樣,發現一切存在都生於「一」,這個「一」持續倍增,無盡創造,而這就是宇宙本身。宇宙豐富而又混沌,但它的運作之中,存在著某種永恆。

在研習過程中,沃爾夫森使用科學概念,啟發自己對神秘學經文的理解,反之亦然。「我認為,這兩個學科的互動是值得的,」他說。「具體點來說就是,人文學者很有必要與自然科學家增進聯絡,自然科學家也有必要跟人文學者增進聯絡。」

不過,很多科學家都對靈性敬而遠之。在數字雜誌《Aeon》中,齊亞·馬拉利(Zeeya Merali)發表了一篇有關佛學與宇宙學的文章,並在其中寫道:「將宗教經文與物理學相提並論,這樣做並不時髦;你不光做不成大師,連物理學家的聲譽都會不保。」

但也有一些勇敢的人正在探索物理學和神秘主義的交叉點和交界面,幫助解答宇宙的難解之謎,他們包括:研究佛學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學家阿卜哈·阿什特卡爾(Abhay Ashtekar)、研究古印度哲學的史丹福大學宇宙學家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至少,在科學探索的方向上,神秘學與哲學隱喻可以為我們提供線索。

沃爾夫森明白科學與靈性的差別。但他認為,兩者沒有必要一刀兩斷——考慮到神秘學對相互聯繫的注重,這也許並不出人意料。他認為,神秘主義的世界觀跟當代科學高度相關,這裡的當代科學不僅僅是宇宙學,還包括生態學等。

他指出,事實證明,神秘學思想的一個根本層面是認為一切萬物都具有相互交織的本質,而這在環境科學中也是一大關鍵。現在我們知道,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之間都有著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若某種蚊子的種群數量下降,或入侵植物大量繁殖,生態系統中其他部分也會改變。沃爾夫森說:「神秘學宣揚一切事物相互關聯。在當前環境下,這是非常有益的,它能讓人們更加敏銳地意識到: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繫的。」

翻譯丨雁行

編輯丨李莉

校對丨賀丹

來源丨Quartz

相關焦點

  • 暗物質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3月23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的這一理論認為,這些原始黑洞是由在大強子對撞機(LHC)中發現的神秘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產生的。暗物質是什麼?沒有人真正知道,但一種可能性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 暗物質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3月23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的這一理論認為,這些原始黑洞是由在大強子對撞機(LHC)中發現的神秘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產生的。暗物質是什麼?沒有人真正知道,但一種可能性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黑洞?看看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
    為什麼宇宙在一開始沒有坍縮並變成一個黑洞?有時人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宇宙大爆炸不是黑洞。無論如何,在大爆炸初的一瞬間,物質的密度遠大於現有的任何一顆恆星,高密度的物質將會強烈地扭曲時空。在一定的密度下,在希瓦茲凱爾德半徑內將有足夠質量的物質形成黑洞。然而,大爆炸卻沒有陷入自身形成的黑洞中,而且矛盾的是,在奇點附近的空間是平坦的,並沒有被強烈扭曲。這是為何?
  • 你想認識神秘的黑洞?這兩本書必讀!
    ,讓我們去認識神秘的黑洞近期,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面世。黑洞,這個神秘的天體終於和大家見面了。一直以來,黑洞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吞噬一切,甚至光線,所以我們無法捕捉到它的模樣。但是,在我們歡呼雀躍的同時,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黑洞的呢?而在這之前,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很早就提出了關於黑洞的假設,並不斷的進行研究。但直到他逝世之前,都沒有能夠證明他的理論的依據。而如今,黑洞的照片面世,他卻已經不在人世。霍金教授與諾貝爾獎的失之交臂,著實讓人感到遺憾。
  •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黑洞嗎?科學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看完恍然大悟
    為什麼宇宙在一開始沒有坍縮並變成一個黑洞? 有時人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宇宙大爆炸不是黑洞。無論如何,在大爆炸初的一瞬間,物質的密度遠大於現有的任何一顆恆星,高密度的物質將會強烈地扭曲時空。在一定的密度下,在希瓦茲凱爾德半徑內將有足夠質量的物質形成黑洞。
  • 如果宇宙來源於奇點大爆炸,奇點哪來的?科學家猜測或許在黑洞裡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如果宇宙來源於奇點大爆炸,奇點哪來的?科學家猜測或許在黑洞裡對於宇宙的起源,普遍讓大家所接受的一個理論就是奇點大爆炸。也就是說,宇宙在那一個瞬間就誕生了,而且速度非常快的向外膨脹。只是如今宇宙也依然在向外膨脹過程中,在未來到底宇宙能擴張到什麼地步,是一個未知數。
  • 黑洞奇點和宇宙大爆炸奇點有什麼不同?宇宙奇點的來源或也是黑洞
    根據宇宙大爆炸學說,我們的宇宙最初就誕生於一個奇點;而根據現在的黑洞理論學說,也認為在黑洞的中心有一個奇點,那麼誕生宇宙的奇點和黑洞中的奇點,又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呢?黑洞的奇點是黑洞中的物質匯聚點,它被認為是體積無限小而密度無限大,它的產生是由於黑洞的產生才形成的;而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也被認為是宇宙中物質能量最初的匯集之處,也可以認為它是體積無限小和密度無限大,所以黑洞的奇點和宇宙誕生的奇點說起來也是很相似的。
  • 黑洞能量和黑洞大爆炸
    本周我們來說一說黑洞吧。黑洞一直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是宇宙中一個超級大的能量收集站。許多人對於黑洞典型的印象就是吞噬。黑洞可以吸收靠近它的一切的能量,就算是光能,也不能夠避免。那麼,黑洞的一些額基本想必各位小夥伴早就了解到了,那我們今天就再說說別的。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個黑洞嗎?
    而黑洞的中心也有一個類似奇點的存在,與宇宙起源「奇點」相比較,它們看上去都具有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引力無限強、溫度異常高的特點,那麼能否從此推斷出宇宙大爆炸前也是一個黑洞?或者說現在的黑洞也可能會像宇宙起源那樣發生爆炸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宇宙起源的那場大爆炸。
  • 超大黑洞爆炸,威力僅次宇宙大爆炸,爆炸中心可容下15個銀河系!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詭異的天體,沒有任何東西能逃脫它的魔爪,甚至連光線都會被它吞噬。若按照質量劃分的話,黑洞在理論上有「超大質量黑洞、中等質量黑洞、恆星黑洞、量子黑洞」這4種類型,而宇宙裡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
  • 黑洞與大爆炸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科學家給出了解釋,答案很奇妙
    為了確保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我再次展示了黑洞的定義。圖解:哈勃太空望遠鏡圖像:在銀河心臟處的黑洞「黑洞:物質的集中,其引力場強度足以使時空完全彎曲,以至於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逸,甚至於光線,據說是一個黑洞。
  • 「直接坍塌」的黑洞可以解釋宇宙中神秘類星體
    【博科園-科學科普】如果你對本文有知識疑問等可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儘可能的為你解答,同時也歡迎大家展開討論。大家能學到知識,了解不曾知道知識信息,方不負作者撰寫這樣一篇科學科普文章。宇宙中最遠的X射線射線,來自於類星體GB 1428,其距離和年齡大致相同,如類星體S5 0014 + 81;兩者距離光年都有120多億光年。
  • 宇宙大爆炸後,最初期形成的黑洞還是恆星?
    大爆炸後3億年,宇宙在「黑暗時代」裡形成了第一代恆星、星系、黑洞。計算機模擬可以向我們展示宇宙在這一時期中充滿疑問和遐想的波瀾壯闊的過程。我們的宇宙始於130多億年前的「大爆炸」。大爆炸之後的數億年裡,恆星、星系等發光的天體尚不存在,這個時期被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
  • 大爆炸後不久,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並釋放出強大的噴流的?
    然而,仍有一些事情仍然是不受討論的,比如當帶有超大質量黑洞(SMBHs)和大質量噴流的星系首次出現時。根據國際高等研究學院(SISSA)和來自日本和臺灣的天文學家團隊最近的研究,提供了關於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在大爆炸後8億年開始形成,以及在不到20億年後開始形成相對論噴流的新見解。該案例表明宇宙中巨大物體的形成比我們想像的要早。
  • 宇宙一直循環著,已發生20次大爆炸,未來還會發生
    霍金逝世前認為宇宙已發生20次大爆炸,宇宙竟然是如此循環的,從爆炸到聚集,然後再爆炸。霍金還預言未來還會繼續循環,這是怎麼回事呢?大爆炸理論是現在研究宇宙的基礎,而且大爆炸留下的線索——「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恰巧的證明了宇宙在膨脹,是從一個點出發膨脹形成的。然而也不乏有一些科學家質疑這個理論,他們認為宇宙既然是爆炸而來,那麼爆炸前是什麼形態?以後又將是什麼形態?這些不可知的問題,引起許多科學家的研究,霍金也是其中一員。
  • 宇宙一直循環著,已發生20次大爆炸,未來還會發生
    霍金逝世前認為宇宙已發生20次大爆炸,宇宙竟然是如此循環的,從爆炸到聚集,然後再爆炸。霍金還預言未來還會繼續循環,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知道,現在天文物理界以及全世界都認為宇宙是從大爆炸中誕生的。大爆炸理論是現在研究宇宙的基礎,而且大爆炸留下的線索——「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恰巧的證明了宇宙在膨脹,是從一個點出發膨脹形成的。然而也不乏有一些科學家質疑這個理論,他們認為宇宙既然是爆炸而來,那麼爆炸前是什麼形態?以後又將是什麼形態?這些不可知的問題,引起許多科學家的研究,霍金也是其中一員。
  • 5個關於黑洞的腦洞問題
    Thorne和他的同事們自此找到一些方程的解答方法,因此使得蟲洞可以被安全穿越。唯一的問題是他們不得不編造一個總能量為負的所謂「外星」物質。這個並不像聽起來那麼不可能,但也不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關於蟲洞及超光速旅行的另一個棘手的事情是任何時候,當你以超光速旅行時,你會逆時光飛行(這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個結果
  • 黑洞神秘貪婪,那麼宇宙是否有白洞?它和黑洞又是怎樣的關係?
    說到黑洞,想必每個人都能說上那麼幾句。在茫茫的宇宙中,有超過將近幾十萬個黑洞天體。我們對它有了解,但還是有一定的局限。從黑洞理論提出以來,直到2019年人類才拍到了黑洞的首張正面照片。既然宇宙中黑洞如此多,那麼是否宇宙中是否也存在著白洞呢?
  • 宇宙大爆炸後第一個超大型黑洞是如何迅速形成的?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時空起源於宇宙大爆炸。宇宙從那個又熱又密的開始膨脹和冷卻,但過了一段時間恆星和星系才開始點綴天空。直到大爆炸後38萬年,原子才聚集在一起,並以氫氣為主充滿宇宙。當宇宙只有幾億歲的時候,這些氣體聚合成最早的恆星,形成星系團聚集成星系,其中最古老的出現在宇宙誕生後4億年。令他們驚訝的是,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一點上另一類天體也開始出現:類星體。
  • 黑洞奇點和大爆炸奇點有什麼區別?
    大爆炸奇點是一個體積為零的點,但質量很大,這使得密度極高。大爆炸(bing)這個奇點包含了宇宙中的全部物質和能量。大爆炸的最初時刻仍然是個謎。然而,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相信,在最短的那幾分之一秒之後,強大的核力和電磁力便分開了,這很可能導致宇宙開始膨脹。大爆炸創造了空間、時間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全部物質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