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黑洞,想必每個人都能說上那麼幾句。在茫茫的宇宙中,有超過將近幾十萬個黑洞天體。我們對它有了解,但還是有一定的局限。從黑洞理論提出以來,直到2019年人類才拍到了黑洞的首張正面照片。
既然宇宙中黑洞如此多,那麼是否宇宙中是否也存在著白洞呢?還別說,科學家還真提出過這種假設,只不過它到現在還是處在理論階段,在宇宙中並沒有發現過它的蹤跡。
那麼白洞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科學家又是怎麼提出來的呢?這裡就要說到物理學中經常離不開的一個老頭愛因斯坦了。作為世界公認的天才,他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說是十分著名,涵蓋了物理、數學、天文等眾多領域的內容。
而他對於這些領域中的預言也為他的理論穿上了神秘的面紗。愛因斯坦曾經根據廣義相對論預言過黑洞與引力波的存在,而這兩種事物也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被人們所發現。這也使得許多人相信了他預言的正確性。
當然關於白洞的預言也是他眾多預言中的一個。根據白洞理論,白洞與黑洞相似,都有一個封閉的邊界,但是與黑洞不斷吸收吞噬著周圍的物質不同的是,白洞確是將周圍的物質不斷推向外邊。
白洞作為宇宙中的噴射源,可以向外部區域提供物質和能量,但卻不能吸收外部區域的任何物質和輻射,所以白洞正好是這樣一個與黑洞相反,只發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體。
有人曾經提出疑問,黑洞吞噬了如此多的物質,那麼這些物質最終都到了哪裡去了。有科學家就曾認為他們就是從白洞出去的,畢竟這性質截然相反的兩種天體,相伴而存在也不是不可能的。
黑洞消滅物質,白洞「造出物質」,這種宇宙的平衡的說法,這麼看來也算是挺合理的。白洞作為宇宙中的「造物主」,可以把聚集在白洞內的物質,經邊界向外運動,但卻不能反向運動。因此白洞外面的物質不能進入。
那麼白洞又是靠什麼才具有了這種特性呢?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由於物質在時空中分布不均勻,這必然會導致時空的扭曲。
而扭曲的曲率正無窮大時,就會形成黑洞;時空的曲率負無窮大時,就是白洞。這就像一個球體,球體的外面形成的是黑洞,球體的內部就是白洞。正是這種扭曲的力量造成了黑洞和白洞截然不同的力量。
不過也有人曾提出假說,宇宙大爆炸之初就是一個白洞,起初兩個物質碰撞在一起,產生的交點就是白洞。
導致這種假說的原因就是因為,科學家觀察到一些高能物質並沒有在大爆炸時爆發,而儲存這些物質的地方就是白洞。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物質被白洞源源不斷地釋放在宇宙中。
不過愛因斯坦當初提出白洞之時也認為,白洞與黑洞是靠蟲洞聯繫在一起的,物質從黑洞進去穿過蟲洞就可以從白洞出來。這樣一來,三種現象都合理的解釋了。是不是覺得偉人的想法真的很大膽。
不管怎樣,關於白洞,至今仍然是一個理想的模型,也有人認為類星體的中心就是一個白洞。眾多假說,都需要我們去觀測到更多的宇宙證據。我們就靜靜期待科學家們的更多發現,讓我們早日了解到白洞的真面目。
作者:臉哥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關注「大臉科學視野」給臉哥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