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蜂通常都是指中華蜜蜂,也就是我國的特有品種。對於野外收來的強群與家中自己來的蜜蜂發展為強群後,為增加蜜蜂數量我們應該怎麼去進行分群呢?那我就此兩種情況來說說個人的觀點與經驗。

野外收的土蜂強群如何分為兩群蜂
我跟隨叔叔在大山裡一個空心的板慄樹裡面收了一窩蜜蜂,從蜜蜂做的蜂脾頁數來看,百分之百的強群,當時收回來的蜂蜜有十斤。蜜蜂收回來放入活框蜂箱內有五脾左右,如果按我們老家收蜂算數量的行話應該有六升蜂(這裡的升不是現在指的容積單位,而是我們老家用一個竹子節製成的竹筒,用來量米的)。其實收回來的蜜蜂數量肯定不能算是強群了,只有五脾蜜蜂,並且大白天去收蜂還有很多工蜂在外採集沒有回來的。在我的意識中低於六脾蜜蜂的只能算是在正常範圍內,低於四脾就只能算弱群了。

當時收回來的蜜蜂所建造的蜂脾在收集過程中基本被破壞,放入活框蜂箱內養殖,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將脾建造完成。蜂脾完成後再培育蜜蜂一段時間,使蜂箱內的蜜蜂超過七脾蜜蜂再開始培育新王。此時的蜂群肯定不會建立王臺,除非原蜂王已受傷,屬於殘王,工蜂才會建立王臺。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通過人工幹預促使蜜蜂建造王臺。採用隔離板將蜂王分區隔離,迫使另一面的工蜂能感受到蜂王的氣息,而又無法餵養蜂王,另一側的工蜂將建造王臺。王臺建造好後,將王臺拿到蜂王這一區域讓其產卵。當王臺被蜂王產卵後將蜂王移入另一區域,讓工蜂在此側培育新王。

經過16天左右蜂王培育出王臺前,提取活框蜂箱內含有王臺的三脾蜂放入新蜂箱。新蜂王出世後再觀察一個星期是否已試婚配種,再查看蜂脾上的產卵情況,無異常就表示分群成功。從此一變二,等產蜂蜜時增加不少的產量。
家中穀倉裡面的蜜蜂如何分為兩群蜂
家在農村的朋友有大部分都經歷過野外的蜜蜂在穀倉建立蜂脾做為窩點的事。當看著穀倉裡面的蜜蜂脾越建越大,蜜蜂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不清楚怎麼去分群。我在此不講用活框蜂箱來說如何分群,講講以前曾經移到新木桶裡的經歷。成功率有多少沒有測試過,但以前移入的蜂群基本分群成功。方法比較笨,覺得不合適的就當看了一個故事吧。

那次在1995年的夏天,家裡那窩蜜蜂是94年秋天就來的,經過春天的發展,脾有十多片,最長的脾將近70CM了。我爸爸想著蜜蜂這麼多,不如分成兩個地方養,就找了一個豆腐桶(木製的),然後用我們在野外收蜜蜂的方法收集了一部分蜜蜂,並將蜂王帶上。在豆腐桶底上灑了一些蜂蜜水,再將桶倒立,然後將引導蜜蜂到豆腐桶裡面。蜜蜂慢慢的往上爬去,等全部上去後,將蜂王也放入蜂群。倒置的豆腐桶下面留下一條很小的縫,只夠工蜂自由進出的。
桶裡的蜜蜂經過半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建造了三片蜂脾,出工也特別的勤快,從表面上看基本是正常了。但我們用豆腐桶養的蜜蜂也不敢翻轉過來看,就不清楚蜂王產卵的情況,不像現在的桶蜂可以從頂上將板取下來觀察。而穀倉裡面的蜜蜂因為失王,工蜂將之前未出世的卵改造了幾個王臺。最後也成功出王,沒有因失王而導致蜂群滅群。

一窩土蜂如何分為兩群蜜蜂,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相應的方法。但萬變不離其宗,蜂王是必須要有的,沒有蜂王想辦法也要創造蜂王出來,否則沒有蜂王的蜂群將分群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