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史前人類曾追殺2米高巨型樹懶 致其滅絕

2020-12-05 中國搜索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外媒報導,考古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批化石,證明史前人類曾經與巨型樹懶搏鬥。科學家有望通過這一發現揭示遠古人類狩獵的方式。而巨型樹懶的滅絕,也極有可能與人類行為相關。

巨型樹懶曾是史前人類的勁敵,它們直立時身高超過2米,擁有尖銳的利爪。然而,學術界的共識卻是:這種巨獸恰恰是因為人類過度狩獵而在1.1萬年前滅絕。

最新發現的化石證實,人類曾經追逐並擊倒了一頭巨型樹懶。在本周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學進步》雜誌上,一支由英美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該團隊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處鹽灘發現了人類以及巨型樹懶的腳印化石。「非常罕見」的痕跡表明,人類腳印緊緊跟著前方的巨型樹懶腳印,隨後雙方的腳印還直接相對。

科學家在論文中猜測,史前人類然後投擲長矛擊中了巨型樹懶的致命部位。「巨型樹懶的足跡證明,它曾經逃避追殺。根據其足跡則可推斷出,它成為了獵物,人類很可能曾對現已滅絕的巨型樹懶進行襲擾、追蹤、獵捕。」

論文作者之一、英國伯恩茅斯大學教授本內特(Matthew Bennett)介紹說:「對腳印化石的研究並非新鮮事,但我們一直在等待不同腳印之間的互動。遠古人類曾經和如此巨大的野獸搏鬥,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項發現。這種面對面搏鬥非常危險,很有可能受到重傷。通過這組化石,我們能開始了解史前人類如何襲擾、捕獵這種巨獸,也能了解人類活動是否導致了其滅絕。」

本內特表示,研究這些腳印,就仿佛在讀一個故事,能夠看到史前人類相互合作試圖擊殺一頭巨獸,「野獸被轉移注意力、進行轉身時,另一個人就能衝上前去嘗試給出致命一擊。」他認為,人類可能也曾用相似的方式來獵殺猛獁象。

這支研究團隊總共分析了100多處腳印。其中,既有那些追逐並直接與巨型樹懶搏鬥的人類腳印,也有另外一些腳印說明其他人曾經試圖幹擾巨獸的注意力。在沒有人類腳印出現的地方,巨型樹懶的足跡呈一條直線;而一有人類腳印出現,巨型樹懶的足跡就開始突然改變方向,顯示出逃避的跡象。

位於新墨西哥鹽灘的這組遠古腳印化石,大約發現於十年前。通過全新的三維建模技術,計算機能夠渲染出高精度的模擬圖像。研究人員相信,這一發現有助於揭開史前人類與其他已滅絕巨獸之間的互動關係。論文還進一步指出,史前人類在氣候變遷時的捕獵行為,很有可能導致了巨型樹懶在北美地區的滅絕。(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考古新發現!史前人類曾追殺2米高巨型樹懶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外媒報導,考古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批化石,證明史前人類曾經與巨型樹懶搏鬥。科學家有望通過這一發現揭示遠古人類狩獵的方式。而巨型樹懶的滅絕,也極有可能與人類行為相關。巨型樹懶曾是史前人類的勁敵,它們直立時身高超過2米,擁有尖銳的利爪。
  • 科學家發現樹懶足跡化石 揭示古代人類與巨型樹懶搏鬥現場
    不過,您知道嗎,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傢伙在一萬多年前可是一種巨大的動物,體重可達4噸,體長大約6米。近日,科學家們通過足跡化石發現了古代人類與一隻巨大樹懶搏鬥的證據。據了解,這是一種巨型樹懶,身高近2米。,此次科學家發現的巨型樹懶的腳印地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國家公園。
  • 巴西地底發現地下隧道,長約610米,可能和已滅絕的史前樹懶有關
    地球已經誕生46億年,而人類才出現不過幾百萬年,因此遠古時期地球是什麼樣的,人類知道得極少,尤其是對於遠古時期的生物系統,我們只能通過一些考古發現來推斷。而在地球表面有一些非常古老神秘的建築,讓科學家迷惑不已。
  • 史前樹懶的發現和美國總統有關?它們行動緩慢,卻扛過了物種滅絕
    如果說世界上移動速度最慢的動物是哪一個,大家估計都知道是樹懶。不過它們動作這麼緩慢,怎麼還沒有滅絕呢?按理說捕食者應該一抓一個準啊。
  • 遠古人與巨型樹懶發生過「戰爭」?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國家保護區,考古學家發現了100個以上的腳印化石,這些腳印非常大,是早已滅絕的巨型樹懶留下的巨型樹懶可不像我們現在所知的樹懶那樣可愛,它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大的一種樹懶,它的身形和大象一樣大,高度和長頸鹿一樣高,即便身體十分笨重,它還是習慣依靠兩條後腿站起來行走,站立高度為3.6米左右。別看巨型樹懶如此巨大,其實它是溫順的食草動物,它那50釐米長的鋒利爪子,只是用來折斷樹枝的。   回到腳印的話題。
  • 4米長的普魯斯鱷突襲史前樹懶,留下46個齒痕!
    發表於《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通過研究1300萬年的一塊史前樹懶脛骨化石以及化石上的46個牙齒印記,確認它是被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普魯斯鱷殺死。據悉,古生物學家弗朗索瓦·普約斯(Francois Pujos)於2004年在探索秘魯納波河沿岸的佩巴斯(Pebas)組的巖石層時,發現了一塊史前巨型樹懶的脛骨化石,清理後的脛骨上面清晰顯示有很多齒痕。但他和團隊研究人員不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損傷,而且當時學界對史前樹懶是否在南美洲生活過知之甚少。因此化石一直保存在秘魯利馬博物館(UNMSM)。
  •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
  • 亞馬遜熱帶雨林發現1.2萬年前壁畫,滅絕動物原貌被完整保存
    考古學家在亞馬遜雨林裡發現一面巨型巖畫,時間可追溯至1萬2500年前,而壁畫上也畫滿大量史前生物,包含滅絕1萬多年的乳齒象及冰河時期的馬類等,由於當地氣候溼熱,歷史文物幾乎難以保存,壁畫上的圖像還能夠如此完整,讓考古學家都驚嘆不已,甚至稱其為「史前版」的壁畫教堂。
  • 阿根廷發現史前雕齒獸甲殼化石 直徑2米
    人民網布宜諾斯艾利斯12月29日電(陳統) 阿根廷埃塞薩市斯佩加茲尼區的一位村民,25日在流經自家田間的一條小溪中發現了一塊史前雕齒獸甲殼化石。 據新大陸周刊報導,化石發現者何塞表示,當時他正沿著小溪走,無意間看見溪邊有個像汽車輪胎一樣的東西,於是開始用鍬挖掘,開始覺得象石頭,後來覺得象一枚巨型的蛋,之後他用手挖,發現是一個動物甲殼化石,於是報告警方。 專家鑑定後發現,這塊高1米,直徑2米的化石,是一個史前雕齒獸的甲殼。
  • 十大可怕的史前生物,恐龍根本排不上號
    它長到12米長,體重可達2噸,幾乎和成年長頸鹿一樣重。在恐龍滅絕後不久,泰坦巨蟒就出現了,填補了恐龍作為頂級掠食者的空缺。但是,如果泰坦巨蟒和恐龍共存,那麼巨蟒和霸王龍之間的戰鬥誰會獲勝?估計其翼展約10米左右,而早先的估計更加誇張,超過18米。體重甚至更難衡量,但科學家們認為體重在450斤之間。麗齒獸在恐龍出現之前,我們的星球上充滿了可怕的史前生物。麗齒獸便是其中的典型,它生活在2.6億年前,在恐龍成為地球統治者之前。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我們都知道恐龍的個頭很大,但不一定知道公牛一般大的老鼠、比人還高的海洋蠍子、皮球一樣大的巨型蛙、小個子成人一般大的企鵝、酷似地懶一般的有袋動物和15米多長且比現代大白鯊還要重30多倍的鯊魚。這些巨型動物都曾存在過,只是出現的時期和地方不同。
  • 亞馬遜雨林發現1.2萬年前巨大巖畫!記錄大量冰河時期滅絕動物
    古團隊日前在亞馬遜雨林發現巨型巖石壁畫,描繪大量已滅絕的冰河時期動物和人類,畫作可追溯到1萬2500年前,總長8英裡(約12.8公裡)。綜合外媒報導,考古學家近日在哥倫比亞偏遠雨林發現大型史前壁畫,紀錄乳齒象(mastodon)、古時美洲駱(palaeolama)、巨型樹懶和冰河時期的馬類等已絕種動物,考古學家把壁畫與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等穹頂畫比較,將石壁譽為「史前的西斯汀小堂」(SistineChapel of the ancients)。
  • 【探索】氣候變化造成南美洲樹懶等巨型哺乳動物消失
    中國科學報報訊 人類和氣候變化一直被懷疑是南美洲大型哺乳動物消失的「頭號嫌疑犯」。這些動物自1.5萬年前的末次冰河期開始,數量急劇下滑。但一項新研究顯示,人類似乎能擺脫這個惡名,至少在安第斯山脈地區是如此。資料圖片:樹懶。(來源:百度)研究人員指出,南美動物滅絕的罪魁禍首是氣候不穩定性接二連三地打擊,而非人類活動。
  • 史前人類遭遇的10種可怕動物
    步氏巨猿分布在亞洲,由於其化石與已滅絕的熊貓祖先一同被發現,故估計它可能棲息在竹林中。大部分證據都指向巨猿是吃草食性的。一些學者相信步氏巨猿是因與人類競爭而步向滅亡的。劍齒虎在更新世晚期,大約公元前10000年時滅絕,這個時期還有很多其他更新世巨型動物群的大型食草和食肉動物滅絕。這時期到達北美的史前人類獵殺了很多大型動物,被認為導致了這次大滅絕。
  • 聖勞倫斯河發現新化石,疑似史前巨獸爪子,它的主人是誰?
    發現史前巨獸爪子1986年的時候,考古學家意外發現了這一巨型怪獸爪子,實際上這並非是第1次發現了,此前修建航道的時候,工人們曾挖出了很多化石,不過這些化石都受到了損害,根本無法確定屬於它們的主人是誰。於是這位考古學家帶著它的三位學生開始尋找道路,經過三天的尋找無一收穫,讓這位考古學家比較苦惱,喪失了尋找動力,幸運的是第4天尋找過程中,再一次發現了一個史前化石。
  • 考古學家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神秘地點發現大量史前巖石藝術藏品
    科學家在亞馬遜雨林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巖石藝術藏品之一。有人稱其為 "古人的西斯廷教堂",在懸崖峭壁上有數以萬計的繪畫作品。藝術品包括12500年前創作的動物和人類的畫作。這些藝術作品位於哥倫比亞的一處橫跨近8英裡的懸崖峭壁上。
  • 史前巨型企鵝揭秘:身高竟超過2米!
    企鵝是生活在南半球的遊禽,這個大家族中有18個種類,其中有許多種類的企鵝很小很可愛,而最大的企鵝要數著名的帝企鵝了,其身高超過1.1米,體重在35千克左右。不過,在3000多萬年前,曾經有一種企鵝抬起腦袋嘴尖距離地面超過2米,它就是企鵝家族中的大哥大:古冠企鵝。
  • 你可能知道樹懶,但你知道大地懶嗎?
    ,並與1796年,由法國古生物學家居維葉將其命名為美洲大地懶(Megatherium americanum),這種巨型生物當時在歐洲風靡一時。不過,不久之後恐龍化石的發現(1822年),讓這個明星古生物光芒暗淡了不少。隨後,大地懶化石在整個南美洲都有發現,也就是說,這種史前巨大動物在曾在南美洲大量存在。研究發現,大地懶大約生存在2.3萬年前至1萬年前,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其近親泛美地懶居住在更加北部的熱帶地區,甚至在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時,成功入侵到溫帶的北美洲。
  • 紐西蘭現巨型史前企鵝化石 身高1.7米
    據《地鐵報》12月12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紐西蘭海岸發現了5500萬到6000萬年前的企鵝骨骼化石,令人驚訝的是,這塊骨骼化石無比巨大,經測量,這隻史前企鵝足有五英尺八英寸高(約1.7米),和人類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十分接近。
  • 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
    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時間:2017-02-19 18:4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 看過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親們應該都知道在第八集中出現了史前霸王蠑螈,對此,不少網友好奇,這史前霸王蠑螈到底是什麼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