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們火星探測器和月球探測器相繼發射,中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越來越被世界關注。而相比起探索月球、火星等「高大上」的項目,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要更加貼合現實層面,在這個領域中,我們也已經打造了「北鬥」這樣優秀的產品。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如今在全世界195個主要國家中有165個國家的首都,北鬥系統的觀測率都高過了美國的GPS系統,此時距離北鬥系統宣布全面建成還不到半年的時間,北鬥就交出了一份讓國人都滿意的完美成績。
GPS的全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在1978年首次發射,並於日後組建成功的全球第一套衛星定位系統,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壟斷並主導了全球的衛星定位市場,其市場覆蓋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是這套系統無論有多麼地優秀,終究還是屬於美國的技術,更不用說美軍曾經在實戰中,將GPS作為一種武器來使用,通過直接切斷目標區域的GPS信號,使得對方的精確制導武器變成了瞎子。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促使我們必須搞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可是建造北鬥的過程與其說是歷經波折,倒不如說是步履蹣跚。在涉及到全球衛星定位的技術上,我們起初完全是摸不到門路,更無法從國際上獲取一星半點的技術支持,例如最開始希望加入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來實現技術轉讓,但最後不僅交了學費,卻連技術也沒有學到;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則更多的是為滿足軍用,俄不可能輕易對外分享技術和數據。
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擋我們,在經過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們努力攻關之下,北鬥系統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在技術上實現了對GPS的追趕和超越。成為了「中國智造」一張響噹噹的名片。反觀美國現在雖然還在啃著冷戰時代的技術紅利,名義上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最大贏家,但是他們卻已經在各個領域都遇到了天花板,而我們卻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這就意味著,無論美國是否願意,他們都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究竟應該如何同「老二」和平相處。如今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不再是雲泥之別,中美在各個領域的較量都已經拉開了序幕,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美國在過去百年的時間裡整倒「世界老二」的經驗,如今放在中國身上都已經失去了作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留給美國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而北鬥系統這類大國重器只不過是一個開始,美國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來迎接自己有可能從世界第一的寶座上退下來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