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前不久,有一個詞語在一些社交平臺上流行開來——「少年感」。這個新生詞語一出現就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有人認為「少年感」是指已近不惑之年的明星卻擁有如少年一般的面孔;有人認為「少年感」是始終保持陽光青春的心態;也有人認為「少年感」是不被世俗的汙濁浸染,永遠保持純潔的心靈。
作為青年學生的代表,《春城晚報》向你就眾人「少年感」的現象約稿,請你以特約評論員的身份寫一篇社評,來表達自己對「少年感」的理解和認識。
要求:以「致少年感」為題寫一篇報社評論,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問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信件落款統一使用「一名高中生」不少於800字。
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作文。主要考查的方向:良好心態、價值取向、社會責任、勇於探究、堅守信仰、青春常在。考查考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價值觀。作文材料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使命,具有關照現實和社會的意義,貫徹了新課標對於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要求,關注了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能較好地檢測學生的核心素養。發言人應站在自身的立場上,結合材料內容,思考當下,思考未來,聯繫當下時代背景和家國責任,突出青年的成長、發展與時代的關係,體現青年該有的人生追求與素養。考生要特別關注材料中的關鍵詞即話題「少年感」,出題者帶有明顯價值導向的語句,如 「少年感」是指已近不惑之年的明星卻擁有如少年一般的面孔; 「少年感」是始終保持陽光青春的心態; 「少年感」是不被世俗的汙濁浸染,永遠保持純潔的心靈。準確把握命題人的價值引領和情感傾向。要求考生積極地思考時代背景下青年自身與社會、國家的關係,應該怎樣面對人生、生命、生活。不僅要思考自身成長應該具有的心性,更要思考個體人格與社會責任的關係。總之,只要圍繞「外在與內在、青年、擔當、家國、責任、心態、價值、操守」等關鍵詞來立意,角度就是自由的。
一、如何寫時事評論文章?
1、首先要評論一件事情要說出這個事情的現象。
2、其次引出問題的原因,由來,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最好是有新聞報導或文章作為論據,這樣可使人信服。
3、然後對這一件事情進行評論,發表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4、最後對這件事情進行結論,提出解決的辦法或進行呼籲,從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二、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
「透過現象看本質」是高考對發展等級作文的要求之一。見解新,給人驚喜,畢竟是暫時的、表層的。若要讓人感動,讓人深省,讓人難忘,還要開掘深刻,立意深邃,「發人所未發」。別人只看到表面現象,你卻看到了隱藏在深層的本質;別人只能「知其然」,你卻能「知其所以然」。這就能給人啟迪,催人深思,發人深省。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呢?
1、探究並解釋現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並解釋現象的共同特徵;
3、探究並解釋現象的特殊含義;
4、從特殊到一般並聯繫現實生活進行推演;
例文:
致少年感
尊敬的《春城晚報》編劇部:
你們好!我是特約評論員——一名高中生。下面我對貴刊「致少年感」的約稿寫作如下:
「少年感」,應該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融進血液裡的對生活熱愛、對夢想執著、對未知不停探索、對未來毫不畏懼的心態和能力
我們常會用「少年感」這個詞來形容青春、陽光,活力四射。雖然人的容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可避免地老去,留下歲月的滄桑,但我們仍可以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保持內心的「少年感」。如果要描述這種感覺,應該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融進血液裡的對生活熱愛、對夢想執著、對未知不停探索、對未來毫不畏懼的心態和能力。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青年官兵安於現狀,害怕改變,工作上消極應付,得過且過,只想吃老本,不願立新功,丟掉了年輕人應有的奮發向上的鬥志。更有一些「少年老成」者,偷懶耍滑、投機取巧、邀功希寵,剛入軍營時的初心被名利得失所蒙蔽。對這些同志來說,這樣的狀態和行為是對自己努力與理想的否定,理應對自己當頭棒喝:你還是當初的那個你嗎?!促使自己警醒。一顆年輕的心應當擁有蓬勃的力量,充滿躍進雄飛的壯志,充滿徵服困難創造歷史的豪氣魄力。如何讓心靈逆齡生長,保持內心的「少年感」?自我加壓和自我修煉是根本途徑。
保持內心的「少年感」,多一些不斷學習的進取。寫下名篇《周總理,你在哪裡》的詩人柯巖,晚年還堅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汲取營養、尋找靈感;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經濟學家于光遠86歲開始學用電腦,91歲時學開博客當「博主」;104歲的共產黨員吳可興說:「不斷的學習,是我保持年輕的秘訣。」不斷學習,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就像是給心靈不斷施以養分,讓它持續煥發青春活力。
保持內心的「少年感」,多一些看淡名利的平和。名利之心人皆有之,關鍵是如何對待。陳雲寫下「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的條幅以自警,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楊善洲一輩子追求「共產黨員」這個光輝之「名」和「實現人民利益」這個崇高之「利」。這種看淡名利的平常心值得學習,也只有放下名利的包袱,輕裝上陣,以平常心做事,才能不讓內心變得蒼老,求得心靈的自在。
保持內心的「少年感」,多一些直面困難的樂觀。年輕人登山,從不畏山高路陡,內心總懷「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年輕,就會有無限可能;保持年輕的心態,在逆境和困難中堅定地相信自己,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對困難的藐視以及戰勝困難的信心,能讓一個人充滿青春的氣息。
保持內心的「少年感」,多一些不隨波逐流的定力。從誓言「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到用畢生心血為村民修渠引水的黃大發;從誓言戰勝貧困、「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幹」的廖俊波,到被人稱為「科研瘋子」的黃大年,這些優秀共產黨人正是始終秉持著初心,像剛出發時的那個少年一般,不被世俗所牽絆,一以貫之地做自己要做的事,而成就了永不枯萎的人生。保持對目標和夢想的執著,不隨物流、不為境轉,不被五光十色所迷惑,始終向著目標堅定前行,才能永遠擁有一顆年輕的心。
人生的象限裡,橫軸是年齡,我們無力改變;縱軸是心態,我們卻能把握。懷揣一顆自信、純潔、樂觀的「少年心」去面對困難和挫折、戰勝恐懼和懦弱,才能不負自己的軍旅夢,在人生的象限裡寫就精彩的篇章。
以上便是我對「少年感」的理解和認識,敬請斧正!
一名高中生
2020年7月27日
行文結構:
首先擬定一個題目「致少年感」,這是命題作文的必需。開頭結尾按照書信的格式穿鞋戴帽,也一定要按照要求操作,比如落款為「一名高中生」。正文開頭部分先以定義的方式總說「少年感」。然後在主體部分擺事實講道理論證少年感的特點——自信、純潔、樂觀,永葆年輕向上的心。正反對比突出觀點,事例典型新穎增強可讀性。點例鋪排結合豐富文本內容,行文跌宕有起伏,語言流暢自然,思想深刻,富有哲理啟迪意味。結尾「人生的象限裡,橫軸是年齡,我們無力改變;縱軸是心態,我們卻能把握。懷揣一顆自信、純潔、樂觀的「少年心」去面對困難和挫折、戰勝恐懼和懦弱,才能不負自己的軍旅夢,在人生的象限裡寫就精彩的篇章」總結全文,升華深化觀點,結構完成,構思嚴謹。
參考立意:
1.當代少年風採,矢志不渝,初心不改
2.少年感——永遠年輕
3.少年感——青春風採
4.在時代坐標上讓青春常在與天不老
5.點亮青春,笑對未來
6.學會成長,直面人生,堅持自我
7.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堅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性
8.少年感表示樂觀心態
9.笑對生活
參考素材:
(1)生命中有一首詩,我們擁有它時往往讀不懂,可當我們讀懂它時,卻早已遠去。即使有再多的不舍也要揮手告別,它的名字叫青春……所以,當我們與青春相撞時,要學會珍惜,並笑著跟它揮手告別。
(2)遇見青春,便有了17歲那年的雨季。曾幾何時,我們流連於16歲的花季裡,對未來有過太多的美好而浪漫的期許,可是成長的苦痛註定會慢慢接近。於是,我們疼了,怕了,煩了……前行的步履有些彳亍,滿懷期待的心開始有了落寞、悵惘甚至失意、悲傷、痛苦。淚眼婆娑間便迎來了17歲的雨季,這裡有夢想要追,有責任要擔,有汗水揮灑,有淚水滴落……可是走過風雨,終會迎來彩虹,它或許不如想像的絢麗奪目,但那是由自己的雙足丈量,由自己的眼睛找到,可近距離觸摸可用心感悟,真真切切自自然然。17歲的雨季裡鮮豔的花朵愈發嬌媚欲滴,那是一道盛放於青春季節的最靚麗多彩的風景。
(3)吟唱著17歲的春之詩歌,我學會了勇敢堅強。莫泊桑曾言:生活不如我們想的那樣美好,也不會同我們想的那樣糟糕,但無論是好,還是糟糕,都一定要學會堅強。揚起你的頭,不要讓淚水湧出眼眶,因為每一道淚痕,都會鐫刻成心上的疤痕,流下或許會破壞青春的視覺美。吟唱著17歲的春之詩歌,我學會了拼搏奮鬥。總會有那麼些人,懷夢而來,含淚而走,我不想那是將來的我,也不要是明天的你。讓我們攜手並肩、執著前行,篳路藍縷不怕,披荊斬棘無懼。
(4)為青春打拼的樣子最美!不奮鬥枉費人生,不拼搏愧對韶華。我始終相信,常青樹下的剪影是我們努力奮鬥的最美形象。上天不會眷顧那些只會雙手合十念誦祈禱卻不付諸行動的人,而是把機會留給如我們一樣用心生活、竭盡全力的人。吟唱著17歲的春之詩歌,我學會了瀟灑告別。人生的列車運行不息,其間總會有人上有人下。人來了時我們必然開懷,離去時難免不舍和痛苦。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生必經的狀態。所以當我們行進於青春的列車上時,除了笑臉相迎八方旅客,還要學會含淚告別。該來的總會來,我們逃不掉躲不開,正如該走的也總會走,我們留不住一樣。遇見青春便要始終微笑著,莫要因著失去而消沉悲觀,遇見青春終會告別,告別是傷感的,但回報我們的卻是難能可貴的成長。
(5)遇見17歲的青春,讓我們一面含著淚一邊帶著笑,讀著青春的詩,唱著青春的歌,我們便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奮鬥,以及揮一揮衣袖地告別。有些歲月,有些事,有些人,都將是我們生命的過客,不永恆,可銘記。遇見青春是人生的美好,告別青春亦是一門藝術哲學。每個人都會經歷告別,哲學的告別是讓痛苦裡孕育著希望,藝術的告別是讓結束後便是新的開始……風雨總會被彩虹所替代,荊棘總會被鮮花所掩埋,青春總會被成長所覆蓋……所以,遇見青春,擁抱青春,讀懂青春,然後,才能以最陽光的姿態告別如詩的青春,這就叫青春的哲學。
【點睛】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評論文章這一文體廣大考生較為陌生,在寫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概念:評論的對象是事實,所以「敘」是基礎,「議」是「敘」的目的,是主旨。評論文章在對事件作出理性判斷和分析時並不排斥情感的作用,即要亦理亦情。
2.講究「時效性、針對性、準確性、說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準確性和說理性。
3.在寫法上,分為「就事論事」和「就事論理」兩類。就事論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過多的材料以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即可。就事論理,是對所評之事進行具體深入分析,充分說理,闡明一個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論事上,以達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寫作目的。
4.評「事」可以不限於一點或一個角度上,可以多點或多角度。但切記,所評所說,必須與所評之「事」密切相關,不能游離於此「事」高談闊論。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2020年高考複習:脫貧話題有關的題型
讓自信陪伴夢想一起飛翔
不要過分放任自由,一點也不加限制的自由,處與危險實在不少
寫在高考前:青燈下有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