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世紀,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最早提出了「世界七大奇蹟」的說法。昂蒂帕克總結沿途所見的7處最偉大的人造景觀,稱它們為「世界七大奇蹟」:巴比倫空中花園、羅德斯島太陽神雕像、摩索拉斯王陵墓、阿爾忒彌斯神殿、宙斯神像、法洛斯燈塔、埃及金字塔。
或因天災,或為人禍,世界七大奇蹟如今大都灰飛煙滅。令人扼腕的是,這樣的事情仍在發生……今天的Google Earth看地球帶大家去看一看現在身邊正在消失的美景。
盧克索神廟群位於尼羅河西岸,聚集著大小40多座廟宇和成千個貴族的墓地,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紀。如今,盧克索神廟的現狀岌岌可危,不僅受到旅遊業和盜賊的威脅,而且尼羅河自身也危及神廟的存在。
盧克索神廟群
盧克索神廟群
40年前建成的亞斯文水壩引起鹽在盧克索神廟土壤周圍沉積,不斷侵蝕著神廟塔基,許多古墓中還灌滿海水。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目前正為盧克索神廟遺址保護制定管理方案,並希望對該建築群進行自亞歷山大大帝以來最大規模的修繕。
消失原因:土地沉降、旅遊破壞
具體坐標:25°43'8.15"N 32°39'23.51"E
巴比倫是古巴比倫王國的首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是尼布甲尼撒國王建立的最大建築群,「空中花園」就位於那裡。20世紀以來,自從考古學家發現巴比倫古城遺址後,古城內的古物不斷遭到搶掠、破壞和汙染。
空中花園模型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軍還在那裡挖戰壕,軍用坦克碾碎了古老的道路。大英博物院最近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說,伊拉克目前缺乏恢復巴比倫古城原貌的資源。
消失原因:文物掠奪、戰爭破壞
具體坐標:32°32'31.68"N 44°25'4.00"E
印度尼西亞珊瑚礁三角區是世界上種類最為繁多的海洋生物棲息地之一,從印度尼西亞東部水域一直延伸到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馬來西亞部分和索羅門群島。截至目前,科學家已在那裡發現了逾3000種魚類、600種珊瑚。然而,那裡的生態系統正面臨來自過度捕撈和破壞性捕撈越來越大的威脅,這不僅使海洋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而且還不斷危及其棲息地。像石斑魚、拿破崙隆頭魚等諸多賞心悅目的魚類如今正瀕臨滅絕。
美麗的珊瑚礁
消失原因:過度捕撈、環境汙染
具體坐標:2°7'8.31"N 127°13'5.41"E
馬丘比丘古城建於1460年左右,1911年被美國歷史學家海勒姆·賓厄姆(Hiram Bingham)所發現,從此便成為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每年吸引50萬遊客前來參觀。馬丘比丘古城擁有200座各式建築,不過由於位於地質斷層帶,遊客的不斷湧入令古城古老的石基日益受到磨損和破壞。而遺址周圍的商業開發使馬丘比丘古城面臨著山崩威脅,令這座古城隨時都有從地球上消失的可能性。
馬丘比丘古城
為遏制這一趨勢,秘魯政府最近將每天參觀馬丘比丘古城的遊客限制在500人,同時古城每年關閉一個月,對受損建築進行修繕。但是,補救措施為時已晚。
消失原因:旅遊破壞
具體坐標:13°9'50.14"S 72°32'39.79"W
亞洲島國馬爾地夫是由1.2萬個小島構成的,擁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海洋動物。但由於該國逾80%的領土位於海平面以上僅1米處,因此更加受到全球變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被淹沒的威脅。2004年印度洋海嘯不僅毀壞了馬爾地夫的基礎設施,而且令一些小環礁消失,該國地圖因此被重新繪製。環保人士希望讓受損珊瑚礁重新生長,從而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馬爾地夫
消失原因:自然災害
具體坐標:3°20'17.65"N 73°22'53.64"E
幾乎自公元452年建城起,威尼斯便一直以每百年超過一釐米的速度下沉。義大利所處的非洲板塊目前正滑落到歐洲板塊下面,引起亞得裡亞海的海平面上升。此外,義大利重工業不斷從威尼斯城下抽取地下水,而貨船和油輪經過時留下的潮水痕跡更加劇了這一趨勢。如今,威尼斯就如同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面臨日益上升的海平面束手無策。
威尼斯
消失原因:地下水層遭破壞、地表下沉
具體坐標:45°26'8.48"N 12°20'1.10"E
蜿蜒於中華大地上的萬裡長城以其無比宏偉的雄姿久聞於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地標式建築。今天,長城已有近三分之二被腐蝕,加之沒有節制的旅遊開發,目前對長城的保護不容樂觀。
萬裡長城
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這些奇蹟消失之前去看一看。但你是否想過,你的足跡或許已經成為它們的負擔?我們無法見證奇蹟的誕生,但願,我們也永遠不會見證奇蹟的消亡。
消失原因:旅遊破壞、自然腐蝕
具體坐標:40°21'13.80"N 116°0'25.2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