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希臘,除了雅典,一般路線還包括三島:聖託裡尼(Santorini)、米克諾斯(Mykonos)和梅提歐拉(Meteora)。時間有限,我只去了前兩座。登機之際隨手抓了本村上春樹的希臘紀行《雨天,炎天》當作機上讀物。
盤踞聖島山頭的層層白樓 本文圖均為 蔡宸亦 圖
村上春樹去的是東正教徒聚集的「聖山」阿索斯山。阿索斯島在希臘北部,與土耳其隔岸相望。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寫的三件事,一是在阿索斯遇到羅馬天主教修道僧組成的宗教旅行團,僧人們氣色好得出奇,挺著大肚子,總是咯咯笑個不停。若與正教僧人相比,他們如同烏鴉群中的白鷺,至於東正教的全素夥食,則差點把村上餓死。二是村上在修道院碰到的一隻貓 「呼嚕呼嚕」響著喉嚨乞食,最後對著浸在酸豆湯裡的發黴麵包吃得「吧唧吧唧」。而村上家裡那隻貓卻連鰹魚味、牛排味和雞肉味的貓食罐頭都不肯正經吃。三是村上在路上碰見了一個野猴般髒兮兮的僧人,居然苦口勸他洗心革面皈依正教,實在讓人懷疑哪裡才是現實的邊界。
村上是個嬉皮,對正教教義毫無興趣,也吃不慣魯克米、希臘咖啡和烏糟酒。一路上,他全程與溫飽作鬥爭,自然沒有太多閒情逸緻附庸風雅。我在南部完全感受不到飢餓,不過食物選擇的確有限。魯克米、希臘咖啡和烏糟酒是希臘三大特產,前者甜品,即便已讀過村上的評價「甜的下巴發癢不敢沾牙」,我還是忍不住好奇,買來一嘗究竟。魯克米在聖島的甜品店裡價格不菲,一份約10歐,吃了一口就被我扔至機場垃圾桶裡,真的好像「糖不要錢一樣」。希臘咖啡口感細膩,我幾乎每天都喝,網上一查,才知是用咖啡粉衝泡,儘管算不上高檔的咖啡料理,但也算成功的懶漢發明。烏糟酒就是茴香酒,顏色看似石灰水,村上稱之為希臘燒酒——「忽一下子直衝鼻孔」,我喝起來則像 「殺蟲劑」,總之刺激嗆口就對了。
聖島上鏡頭感最好的一座藍頂教堂
科幻島嶼
聖、米二島在希臘南部,一望無際,儘管眼下不是觀光季裡最佳的出遊時間,但這裡仍舊一片陽光大好,懸崖峭壁,海水清澈見底,陽光升起時不見任何遮蔽,島上所有房子都漆成白牆藍頂,地表呈紅褐色,如夢似幻。米島距雅典四小時船程,從聖島至雅典則需乘45分鐘飛機。
南部海島是支撐希臘旅遊業的重鎮,面對國際遊客,自然要打起精神。這裡的遊客以歐美老人居多,國外人年紀越大養老金越多越有閒,因此可以推斷希臘屬於高檔消費遊。我住的度假村全都統一裝潢成地中海風格,一樓遊泳池邊總是坐滿了人老皮皺的美黑一族,曬著太陽發呆,時間多得不急著出門望一眼,我已出門兜了一大圈回到賓館,他們仍趴在泳池邊紋絲不動。還有大把穿著婚紗在池邊照婚紗照的中國遊客,也成了美黑人士的一大景觀。
臨近晚餐時分,山頂 上的飯館正等著這條三文魚下鍋。
沒撞見野猴般的正教徒,但見識了同樣餓得窮兇極惡的貓。在飯店戶外吃海鮮時,20多隻貓為了只蝦頭在周邊爭相搶食廝殺,連那些尚不會進食的幼貓都已養成競爭意識。上菜的侍者粗魯地踹了它們一腳,貓們立刻四散而去,但侍者一走,就又重新圍在飯桌四周,眼神悽慘迷離。異日,一隻飢餓的野狗,嘴上叼著一片偷來的血淋淋的生肉一路開溜,遊人紛紛讓路。許多小動物身上都有皮癬症狀,弄得我等愛貓人士都不忍下手。
《雨天 炎天》不見得有趣,倒是村上以希臘南部小島為背景的小說《斯普特尼克戀人》有意思。火熱的太陽高照,萬裡無雲,連棵樹都沒有,紅土地上勉強有幾小片曬得發黃的無葉草叢。當地人把看夕陽當成「崇高的儀式」,報紙上每天都登落日的具體時間表,落日前,遊人便三三兩兩向海邊聚攏,直至所有懸崖邊都坐滿了人,靜靜等待著僅持續七八分鐘的落日霞光。當夕陽落下海平面時,大家齊齊鼓掌,且並沒有立刻要走的意思。夕陽下的海面泛出藍色的橘皮組織,好像世界就住在大象的皮膚上。在聖米二島悠閒的長住,人就漸漸科幻起來,時間匆匆溜走,但你卻無從知道,它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
聖島愛看夕陽的小黑貓
回到現實
希臘整體經濟狀況不算好,但我是在回到雅典之後,才感受到這一點。
相隔雅典市中心的憲法廣場一個街區,矗立著不少瀕臨倒塌的危樓,有些只剩下房軲轆,只有屋簷下古典雕花的花飾顯出它的年齡。這些廢棄的房子被鐵絲網草草罩住,看不出任何修繕的意思。雅典市中心尚且如此,別的地方更是可想而知。
衛城Acropolis希臘語中意為「高地上的城邦」,原本是祭奠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聖地,現已是滿地碎石與鋼筋的巨大建築工地。帕特農神廟曾經金碧輝煌,有座象牙鍍金、高達12米的雅典娜智慧女神雕像立在神廟正中間,如今卻空蕩蕩的,連個頂兒都沒有。
動身之前,曾至衛城的友人要我看看衛城修完了沒,腳手架拆了沒?到了一看,腳手架並非修建之用,而是保護者在高空工作,為了研究門楣上僅存的雕塑作品。那些雕塑高高在上,肉眼很難看清,必須到衛城山腳下的衛城博物館才能一看究竟。
帕特農神廟
新建的衛城博物館是十年前開放的,據說採用了許多目前國際最新的電子技術。博物館入口在地下,建於一片史前時期的雅典城市遺址上,人們可通過電梯和玻璃地板參觀地下室展出的約2000平米古城遺址。這裡匯集了衛城倖存下來的所有寶物,伊瑞克提翁神殿外廊的四根少女像列柱(另一根在大英博物館)和兩尊帕特農神廟的三角門楣雕塑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Lonely Planet》著重介紹了雅典人在薩拉米斯戰役後掩埋的、出土於衛城深坑的公元前六世紀少女雕像。
相比衛城,宙斯神殿堪稱慘不忍睹。神殿原本由104根高達17米、直徑1.7米的科林斯式柱子構成,這座歷經700年建造、在羅馬皇帝哈德良手中才得以完成的巨大神殿如今只餘15根柱子,宙斯雕像早已灰飛煙滅。這些柱子四散分布在空空如也的土地上,儘管絲毫不能拼湊出宏偉神廟的盛景,但它們在陽光下迎風而立,仍讓人敬畏。哈良德留下的遺址還包括哈良德拱門和一座公元二世紀的巨型圖書館,內有由100根柱子環繞的封閉式庭院。圖書館修復工程2005年完工,相比其他遺址更完整。
走在新建的衛城博物館上,可以看到腳下的古城遺蹟。
雅典市政廳門口的衛兵交接儀式是不得不看的「戲劇演出」,身高近1.9米的大個子衛兵著絲襪和尖頭靴,似木偶般有節奏地甩動四肢,但表情莊嚴肅穆,據說這是傳統希臘儀式的表演方式。下午,戴耳機的國安人員登上市政廳瞭望臺,因為這裡即將迎來又一場罷工。
旅遊指南強調,唯一的忌諱是罷工,因為那裡原本就處於勉強運作的臨界點。希臘所有商店都在中午12點準時打烊,下午兩點才繼續開工。罷工的第二天中午,街上冷冷清清,一個行人都沒有,好似聖誕節的情景。離開雅典時,整座機場的顯示屏都寫滿了「cancel」的大字,所有班機均遭取消。唯一上崗的航空公司小姐也是邊擤鼻涕邊懶散地檢票,連往箱子貼標籤的活兒也要自助,而導遊卻對此見怪不怪,讓人覺得,希臘的現實似乎也頗有些魔幻色彩。
雅典市政廳門前的衛兵交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