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殘疾人日|輪椅上的「百靈鳥仙子」,終於告別了內心的「傷」

2020-12-04 健康中國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

相對於適應身體的不便,

對大多數殘疾人而言,

更難的是走出心靈的「陰霾」。

失聲的「百靈鳥」

一個溫暖的午後,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安靜的骨科病房裡突然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像一隻百靈鳥在歡快的歌唱。

婉轉動聽的歌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個、兩個、三個……不一會兒,小卓婭所在的病房就擠滿了前來觀看的病友和醫務人員。悠揚的歌聲讓人感到內心寧靜,病房壓抑的陰霾情緒一掃而空。

從那天開始,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小卓婭為坐在輪椅上的「百靈鳥仙子」。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這是小卓婭住進康復中心三個月以來第一次開口歌唱

從小就喜歡唱歌的她,對音樂有著極高的天賦,再加上聲音甜美、對歌詞過目不忘,受傷前曾獲獎無數。

然而,三個月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導致小卓婭腰椎爆裂性骨折,雙下肢完全失去了知覺和運動能力。當醫生告訴她今後再也不能走路時,小卓婭的內心徹底崩塌了。

怎樣才能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怎樣才能面對昔日的同學老師,怎樣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這些就像一塊塊巨石壓在小卓婭的心上,讓她無法呼吸、無法思考、無法面對。

很長一段時間,小卓婭終日以淚洗面,甚至想要儘快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到康復中心以後,在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小卓婭開始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同時還配合心理治療。

每次做完心理治療,小卓婭都感到內心重新點燃了希望,有了信心也有了力量。經過兩個多月的系統康復和心理幹預,小卓婭終於又開口唱歌了,這就是我們剛開始看到的一幕。

躲不過的「六道檻」

當一個健全人因車禍或疾病導致殘疾後,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一方面是來自疾病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來自未來社會角色的轉變。

如果患者能夠順利完成心理的過渡,或者說能夠適應新的變化,對患者的未來康復或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都有重要幫助;如果患者長時間不能解決心理問題,輕者影響康復治療的效果,重者可能出現自殺行為。

因此,心理治療在患者的康復治療,以及未來社會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科學及時地心理幹預可以幫助患者儘快重新「站」起來,擁抱新的生活。

我們國家心理治療領域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將殘疾患者受傷致殘後的心理劃分為六個階段,分別是:無知期、震驚期、否認期、抑鬱期、反對獨立期、適應期,患者在每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和行為表現。

首先是無知期。這一階段是患者剛剛受傷以後,雖然出現了身體的功能障礙,但是患者本人對自己的真實病情不了解,沒有認識到病情的嚴重性,心理上還沒有做好長期應對病情和殘障的準備。

大部分患者認為自己病情不重,治療一段時間就可以痊癒,不太關注臨床治療的具體細節,情緒表現多與病情變化、家庭和社會因素有關,而對病情愈後沒有太多的憂慮。

無知期一般持繼數天到數月不等。這一階段的心理幹預策略主要以積極關注、開展心理知識普及為主,幫助患者了解心理學的知識和心理變化的特點。

其次是震驚期。當患者聽到或意識到自己病情嚴重可能終生需要坐在輪椅上生活後,會出現突發性的情感麻木或休克狀態。主要表現為大腦突然一片空白,思維反應遲鈍,表情驚訝、發呆,行為上不知所措,沉默不語,對周圍的人和事無感覺、無反應。

震驚期一般出現在無知期之後,持續幾秒到數天時間。這一階段的心理幹預策略以支持、接納為主,並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可適當開展一些心理對話和溝通,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

第三是否認期。大部分患者經過震驚期打擊之後,為避免出現更大的精神痛苦,心理上對已經發生的事實採取防禦機制,主要表現為否認現實,不相信自己的病情不能痊癒,堅信自己的病一定能好,並且四處向有關專家諮詢病情,不願意別人負面評價他的真實病情,不加分析地收集病情治療有關的信息。

患者此時容易出現焦慮和緊張情緒,易激惹,並可出現罵人、摔物、不合作等攻擊行為。這一階段一個明顯的特徵是患者晚上經常會夢到自己又能走路或奔跑了。此階段一般要持續數周或數月的時間。這一階段主要的心理幹預方法是積極關注和處理好應激障礙,以幫助患者及早接受病情,正面問題。

第四是抑鬱期。當患者完全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和可能出現的結果後,心理防線徹底瓦解,對疾病和今後的生活評價多是消極的,進而出現各種負面的情緒如抑鬱、焦慮、憤怒等;同時也會表現出情緒的不穩定,對外界事件失去興趣,說話很少,不願與人交往,並且常伴有睡眠障礙;大部分患者常會出現自殺的想法,有的出現自殺行為,抑鬱期持續時間一般為數月或更長時間。

這一階段是患者心理問題表現最突出的階段,也是最容易產生過激行為或自傷、自殺行為的階段,心理幹預主要以疏導、減壓為主。重點預防患者出現自殺行為,同時積極支持患者從多角度看待殘疾和面對的困難,引導患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康復治療和訓練上,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

第五是反對獨立期。抑鬱期後,患者的情緒已趨於穩定,但對自己的病情又沒有特別有效的措施,行為上出現倒退,缺乏積極獨立的謀生心態和行為;被動接受自己的疾病和殘障,但在生活上過多地依賴他人,自己能幹的事常需要他人幫助,害怕出院,不敢一人在家或出行,總希望身邊有人陪伴,無回歸社會的願望;持續時間從數月到數年不等。

這一階段的心理治療策略要以支持和鼓勵為主,可以通過一些成功案例激發患者內在動力,幫助患者分析問題找出對策,重新樹立生活的目標。

第六是適應期。這一階段患者在心理上對病情和愈後都不再過分擔心、恐懼,開始接受現實,主動面對疾病和今後的生活,積極配合各種治療,心理上基本適應了因疾病給自己造成的不適。同時,對於生活的態度開始轉向積極,重新評價和思考自己價值和未來,充分發揮現有的能力,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生活比較規律,行為比較獨立,行動上不再過多地依賴他人,願意參與家庭和社會生活,並常伴有積極的情緒體驗。

這一階段的心理幹預主要以幫助患者提升綜合心理品質,思考和規劃未來為主,樹立長期的生活、學習和就業信心,全身心融入到社會中去。

積極擁抱「新生」

像其他患者一樣,小卓婭在受傷致殘後同樣經歷了上述心理變化的各個階段。從對自己病情的不了解、不接受到抑鬱憤怒、感嘆上天的不公平,再到能夠面對現實,接受殘疾,進而積極配合醫生、康復治療師全面開展康復治療,最後取得了理想的康復效果。

在佩戴肢具的情況下,小卓婭已經可以實現部分行走功能。後來她還參加了全國歌唱比賽並獲得了引以為傲的成績。聽說,最近她還和熱戀的男友組成了小家庭,美好的生活正在前方等待著她。

願天下所有殘疾朋友,都能像小卓婭一樣,早日走出情緒的陰霾,勇敢擁抱「新生」。

作者: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博愛醫院心理科副研究員 密忠祥

審核專家: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教授 李佔江

策劃:譚嘉

編輯:王建影

相關焦點

  • 昌江區西郊街道景航社區:關愛社區殘疾人, 贈送輪椅暖人心
    幫助老人換輪椅送老人回家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訊 通訊員張小妹報導:為了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們能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西郊街道景航社區殘聯為轄區困難殘疾人申請輔助器材,於2017年6月21日為1名困難殘疾人領取並發放了輪椅。
  • 關愛殘疾人輪椅籃球隊公益活動在拉薩舉行
    新華社拉薩8月25日電(記者金一清、格桑朗傑)25日上午,關愛殘疾人輪椅籃球隊公益活動在西藏自治區拉薩社體中心籃球館舉行。本次活動中,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向兩支輪椅籃球隊捐贈價值10萬元的體育器材,包括專用運動輪椅、籃球、運動背包等。
  • 國際殘疾人日丨關愛殘疾人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全覆蓋,使2100萬人次殘疾人受益。國際殘疾人日的由來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 高逼格智能輪椅 助殘疾人重拾自信心
    04-15/14:49 驅動中國 2015年4月15日消息
  • 輪椅的發展歷史竟然如此漫長!
    輪椅的發展歷史如此漫長,自從古代開始、到近代、現代,輪椅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到現在,輪椅不僅是一種代步工具,而且還是一種殘疾人運動輔助工具,輪椅不僅豐富了我們生活,便捷了殘疾人的生活,還讓我的大千世界更加了更多的魅力。
  • 意念操控筷子、輪椅測試心率……嘉興這個技能競賽,殘疾人輔具最新...
    意念操控筷子、輪椅測試心率……嘉興這個技能競賽,殘疾人輔具最新技術真不少 發布時間:2020-12-01禾點點12月1日訊 (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張珺旖)殘疾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各類輔具今天(12月1日),技能競賽的活動現場有不少殘疾人輔具製造企業帶來了最新技術成果。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一款智能仿生手,通過手臂肌電信號能控制每個手指上的電機,而且合金材質分量輕,堅固耐用,外形也更美觀。
  • 國際殘疾人日|關愛特殊人群 愛和尊重一起同行
    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為——更好地重建:朝著一個包容殘疾人、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後2019冠狀病毒病世界。我國現有約8500萬殘疾人,他們或許看不見,或許聽不見……你知道嗎?很多普通人做起來輕而易舉的事,對於殘障人士來說,卻難如登天。請給他們多一些關愛和幫助,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 「輪椅天使」丁玉坤: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創業
    丁玉坤(右一)正在推介由殘疾人手工製作的拖鞋 在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上 坐在輪椅上的她,不厭其煩地向觀眾推介這些產品以及愛幫商城。「我們帶的手工包都賣完了,廣東一家公司對豐寧紅燈籠很感興趣,有意深度合作。」 愛笑、愛美、好強的丁玉坤,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輪椅天使」。37歲的丁玉坤,先天性脊柱裂,雙足變形、髖關節脫位。18歲之前,她幾乎沒有走出過家門。但堅強的她自學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
  • 一款只對殘疾人發明的輪椅,時速達到20公裡!
    一款只對殘疾人發明的輪椅,時速達到20公裡!在現在的生活當中有很多都是能夠給人們帶來方便的,但是眾多的東西都是給正常人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但是這就讓很多殘疾人生活當中就更為不便利,就像很多的殘疾人而言,想要出行可能都會依靠輪椅,雖然也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發明,能夠幫助殘疾人。
  • 「站立」輪椅上「撐起」一個家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曉東 黃華 切割方鋼、焊接線路、打磨接口……11月27日,西平縣嫘祖鎮洪村鋪村邵灣村民組高位截癱的邵盼盼,「站立」在自己製造的輪椅上,在幾個工作檯前不停穿梭,熟練地操作著工具,正在加班趕製「站立式」輪椅。「為了能讓更多的病友像我一樣『站起來』,我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為他們儘快加工出輪椅來。」
  • 民間達人秀 市民發明多功能輪椅,創新輔助殘疾人生活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宋昀瀟 實習生 俞正璨家住廣州新塘的周先生自己動手設計製作了一臺多功能輪椅,可解決下肢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生活自理問題,無論是行走、如廁、搬重物,這臺輪椅都可幫人實現。
  • 腦電波智能輪椅首次亮相:用意念控制輪椅
    昨天,2015第九屆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北京地區科研院所、社會機構近年來創新研發的18件輔助器具展品參展,其中腦電波輪椅首次亮相。北京市殘聯表示,本市最新修訂的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管理辦法有望於年內出臺,新辦法將調高殘疾人輔助器具購買補貼標準,並將60歲以上老人納入補貼人群,實現殘疾人群全覆蓋。
  • 「輪椅團隊」的重生
    新華社蘭州1月14日電 題:「輪椅團隊」的重生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 郭剛  張玉梅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憧憬。過去因患有先天性疾病與輪椅相伴,她連找份工作都不敢奢望,但現在不僅有了穩定的工作,還談了男朋友。今年她期盼能早日組建家庭。
  • 聯合國舉行活動紀念國際殘疾人日
    新華社聯合國12月2日電(記者尚緒謙)墨西哥、印度尼西亞、韓國、土耳其、澳大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團2日舉行線上活動,通過殘疾人知識問答、殘疾人藝術品展示和殘疾人樂團表演等形式紀念國際殘疾人日。他在致辭中說,各國在從新冠疫情恢復的過程中,應考慮殘疾人的需求。博茲克爾說,新冠疫情影響到每一個人,但對於全球超過10億的殘疾人來說,疫情使業已存在的不平等和邊緣化更加嚴重。他說,世界並未對新冠疫情的到來做好準備,但可以為從疫情中恢復做好準備,在恢復過程中,必須考慮殘疾人的需求。他呼籲各國政府、聯合國系統、各利益攸關方確保將殘疾人列為新冠恢復計劃的要素。
  • 【國際殘疾人日】用微笑面對生活……
    【國際殘疾人日】用微笑面對生活…… 2020-12-03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外國人發明的能上樓梯的電動輪椅,我國也有啦,將方便無數殘疾人士!
    世界上有數百萬人必須藉助輪椅等輔具才能進行日常生活。輪椅雖然方便,但是他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遇到樓梯怎麼辦?▼TopChair-S可能是最適合傷殘人士的電動輪椅上樓梯前先通過按鈕控制輪子與履帶的切換TopChair-S會自動檢測樓梯的起點和終點▼
  • 科技賦能,公益助殘 讓殘疾人圓「行走」夢
    人民網上海6月23日電 中國目前有超過8500萬的殘疾人,佔總人口的6.3%。滿足殘疾人康復治療需求,輔助器具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殘疾人補償以及改善肢體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傅利葉智能CEO顧捷介紹了企業五年來的發展歷程,他表示有信心未來讓幾十萬殘疾人患者走起來,「讓脊髓傷友站起來走路不是一個太遙遠的事情,我們的願景是通過智能化輔具設計生產,讓人人享有康復。康復不是奢望,隨著我們生活的提高,外骨骼機器人等智能康復輔具將走入尋常百姓家。」
  • 國際殘疾人日|無臂90後高考狀元,用雙腳創造奇蹟!
    在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雙目失明,依靠手杖探路前行;或失去雙腿,乘坐輪椅才能活動;又或癱瘓在床,需要家人的常年陪護……除了這些歷史上偉大的名人事跡,在我們的身邊也依舊有很多身殘志堅的故事,他們或許不為人知,但他們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鄭龍華1歲時落入火坑,失去雙手。
  • 兩屆奧運會馬拉松冠軍,遭車禍造成下肢癱瘓,此後在輪椅上射箭
    兩屆奧運會馬拉松冠軍,遭車禍造成下肢癱瘓,此後在輪椅上射箭馬拉松鐵人——阿貝貝·比基拉阿貝貝·比基拉是衣索比亞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奧運史上第一個連獲2屆奧運會馬拉松金牌的運動員。比基拉於1932年8月7日出生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附近的農村。
  • 國際殘疾人日|我們站起來了!四川殘疾人體驗外骨骼機器人
    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 韋維 攝影報導12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殘疾人日」,旨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促進和維護殘疾人的權利和福祉,並提高人們對殘疾人處境的認識,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3日,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