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或雙目失明,依靠手杖探路前行;
或失去雙腿,乘坐輪椅才能活動;
又或癱瘓在床,需要家人的常年陪護……
他們,就是我們常常忽視的殘障人士。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
全球大約有10億人身患殘障。
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
約佔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的6.21%。
身體殘疾並不可怕,
有很多的殘疾名人的事跡足以說明一切。
史蒂芬·霍金全身癱瘓,
堅持研究物理學近40年;
海倫·凱勒又聾又盲,
仍舊成為了美國著名的講師和作家,
張海迪高位截癱,卻依舊勤奮學習,
翻譯、創作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
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譜寫著生命的讚歌,
與命運抗爭,
讓生命以一種最頑強的形式綻放。
除了這些歷史上偉大的名人事跡,
在我們的身邊也依舊有很多身殘志堅的故事,
他們或許不為人知,
但他們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鄭龍華
1歲時落入火坑,失去雙手。
用雙腕夾筆寫字、兩次考上大學卻被拒收、找工作碰壁;
困境中偶然走入了攝影的世界。
他走街串巷,花費了三年時間,
用鏡頭記錄了那些成功的殘障人士的故事;
他說:「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
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
正如他希望的那樣,鄭龍華用拍下的照片鼓勵了許許多多的人。
儘管失去雙手,
但這並不影響他用心感受這個世界,
用優秀的攝影作品鼓勵困境中的人們。
楊志
三歲時因一次醫療事故患上小兒麻痺
後半生他都只能依靠雙拐行走。
少年時代他艱苦求生,
白天擺地攤,晚上組裝修理自行車;
靠著微薄的收入勉強生活。
成年的他,無論做什麼,都刻苦學習,不斷努力;
他開辦企業,誠信經營,創業致富的同時,還不斷捐資助老。
他用自己的一舉一動、溫暖、鼓勵、幫助著身邊的人。
楊孟衡
90後楊孟衡,是昆明宜良縣的高考文科狀元。
中學大學畢業後,考取劍橋大學的碩士。
7歲時因高壓電擊傷而雙臂高位截肢,
他說,沒有了雙臂,我還有雙腳。他開始用腳寫字、練習書法。
書法、足球、文學,楊孟衡一樣也沒落下。
孟衡一直心懷感恩,他說「如果你們能在我的臉上看到陽光,
那是因為有人把讓光灑在我的臉上」。
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所有人,
只要心中有夢想,並且堅信夢想可以實現,
永遠不放棄追求夢想的努力,夢想就一定不會破滅。
希望是火,失望是煙,
生活總是一邊點著火,一邊冒著煙。
上帝給我們關上一扇門的同時,
也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
也許有時候,
我們無法選擇身體是否完好,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要堅信每一個生命都能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因為,
生活是不會虧待頑強不屈、
奮力拼搏的人的。
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
希望每個人能對身邊的身殘者多一點關愛,
也希望這些故事能夠帶給你一些溫暖的力量,
如果還在抱怨生活的艱辛和命運的不公,
請看看這個故事,你將會堅持,再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