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3日電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在喜馬拉雅1000萬主播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殘疾人。他們雖然身有殘缺,但是心無障礙,追夢的步伐永不停歇。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藉助喜馬拉雅豐富的有聲內容資源和成熟的主播孵化體系,用聲音開創了新職業。
如今,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元,專輯播放量最大的超過8億,他們為自己找到了生命裡的光,還讓無數聽友在聲音的世界裡找到慰藉。
對於大多數盲人來說,推拿、算命是較為常見的謀生手段,喜馬拉雅的崛起給了視障人士多了一個新的職業選擇——音頻主播。
1994年出生的上海姑娘馬寅青,因早產放暖箱吸氧過量導致失明。從未見過光明的她一步步完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業,並進入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習盲人推拿。因不想像大多數視障群體一樣從事推拿工作,馬寅青藉助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有聲書演播,在喜馬拉雅上開設帳號「逐光之聲」做起了主播,同時自主創業,創辦了一家有聲書演播公司。目前,馬寅青的公司有20多名員工,員工有四分之三是視障人士,2020年全年收入預計近百萬。
「接觸到了喜馬拉雅之後,覺得愛好是可以落地的,因為它能夠有切實的收入。」馬寅青表示,由於視障人士出門不方便,從事有聲書演播行業能夠讓他們揚長避短。
截至2020年10月,喜馬拉雅平臺的內容消費品類,從原先的328類增至393類。從人文、法律、奇幻、戲曲、評書、時尚,到數碼、英語、情感……不同興趣、不同年齡段的用戶,都能在喜馬拉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與此同時,喜馬拉雅近年來持續策劃、製作、引進高質量IP,如《三體》廣播劇、紫金陳「推理之王」三部曲、《歌劇魅影》音樂有聲劇、東野圭吾系列有聲書、《一堂好課》等,展現出平臺成熟的內容生態與專業的製作水準。
這些因素讓殘疾人士獲得平臺賦能的機率大大增加,也更利於聲音條件符合標準的殘疾人主播,在平臺找到適合自己的演播內容,從而獲得改變人生的機會。
生於1994年的泉州小夥「演播石火」,小學時視力忽然下降至全盲,九次手術仍未復明。他堅持考上大學濱州醫學院學習針灸盒推拿。畢業從事一段時間推拿工作後,他嘗試起了有聲書演播。目前,「演播石火」在喜馬拉雅演播玄幻、兒童故事、歷史類題材有聲書,時薪達120元。
1987年出生的吳光是一位盲人,原本是一位推拿按摩師,2012年參加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並贏得300名夢想觀察員滿票通過,創造了該節目紀錄。2014年,吳光上喜馬拉雅當主播,開設主播帳號「窮開心廣播」,把自己研究了16年的《紅樓夢》做成了評書對聽眾進行演播,這個後來名為《書說天下之紅樓夢標準版》的評書作品,至今播放量已破2200萬。(工人日報記者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