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殘疾人日:殘疾人做主播迎來生活新希望

2020-12-04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3日電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在喜馬拉雅1000萬主播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殘疾人。他們雖然身有殘缺,但是心無障礙,追夢的步伐永不停歇。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藉助喜馬拉雅豐富的有聲內容資源和成熟的主播孵化體系,用聲音開創了新職業。

如今,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元,專輯播放量最大的超過8億,他們為自己找到了生命裡的光,還讓無數聽友在聲音的世界裡找到慰藉。

對於大多數盲人來說,推拿、算命是較為常見的謀生手段,喜馬拉雅的崛起給了視障人士多了一個新的職業選擇——音頻主播。

1994年出生的上海姑娘馬寅青,因早產放暖箱吸氧過量導致失明。從未見過光明的她一步步完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業,並進入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習盲人推拿。因不想像大多數視障群體一樣從事推拿工作,馬寅青藉助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有聲書演播,在喜馬拉雅上開設帳號「逐光之聲」做起了主播,同時自主創業,創辦了一家有聲書演播公司。目前,馬寅青的公司有20多名員工,員工有四分之三是視障人士,2020年全年收入預計近百萬。

「接觸到了喜馬拉雅之後,覺得愛好是可以落地的,因為它能夠有切實的收入。」馬寅青表示,由於視障人士出門不方便,從事有聲書演播行業能夠讓他們揚長避短。

截至2020年10月,喜馬拉雅平臺的內容消費品類,從原先的328類增至393類。從人文、法律、奇幻、戲曲、評書、時尚,到數碼、英語、情感……不同興趣、不同年齡段的用戶,都能在喜馬拉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與此同時,喜馬拉雅近年來持續策劃、製作、引進高質量IP,如《三體》廣播劇、紫金陳「推理之王」三部曲、《歌劇魅影》音樂有聲劇、東野圭吾系列有聲書、《一堂好課》等,展現出平臺成熟的內容生態與專業的製作水準。

這些因素讓殘疾人士獲得平臺賦能的機率大大增加,也更利於聲音條件符合標準的殘疾人主播,在平臺找到適合自己的演播內容,從而獲得改變人生的機會。

生於1994年的泉州小夥「演播石火」,小學時視力忽然下降至全盲,九次手術仍未復明。他堅持考上大學濱州醫學院學習針灸盒推拿。畢業從事一段時間推拿工作後,他嘗試起了有聲書演播。目前,「演播石火」在喜馬拉雅演播玄幻、兒童故事、歷史類題材有聲書,時薪達120元。

1987年出生的吳光是一位盲人,原本是一位推拿按摩師,2012年參加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並贏得300名夢想觀察員滿票通過,創造了該節目紀錄。2014年,吳光上喜馬拉雅當主播,開設主播帳號「窮開心廣播」,把自己研究了16年的《紅樓夢》做成了評書對聽眾進行演播,這個後來名為《書說天下之紅樓夢標準版》的評書作品,至今播放量已破2200萬。(工人日報記者車輝)

相關焦點

  • 內容消費崛起 殘疾人上喜馬拉雅做主播年入百萬
    原標題:內容消費崛起,殘疾人上喜馬拉雅做主播年入百萬   隨著今年在線新經濟的崛起,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在網上購物、聽書、雲逛博物館成為主流和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日常
  • 內容消費崛起,殘疾人上喜馬拉雅做主播年入百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隨著今年在線新經濟的崛起,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在網上購物、聽書、雲逛博物館成為主流和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日常。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消費網際網路平臺,在這一年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12月3日是喜馬拉雅123狂歡節,也是國際殘疾人日。
  • 【國際殘疾人日】用微笑面對生活……
    【國際殘疾人日】用微笑面對生活…… 2020-12-03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際殘疾人日|我們站起來了!四川殘疾人體驗外骨骼機器人
    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 韋維 攝影報導12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殘疾人日」,旨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促進和維護殘疾人的權利和福祉,並提高人們對殘疾人處境的認識,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3日,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
  • 國際殘疾人日:四川殘疾青年在新電商重塑人生
    紅星新聞網12月2日報導 12月3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殘疾人就業一直是政府與社會關注的話題。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飛速發展,這個議題也在時代浪潮中有了新的答案。記者觀察發現,不少四川殘疾青年利用電商平臺創業,重塑自己的人生。
  • 國際殘疾人日丨關愛殘疾人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全覆蓋,使2100萬人次殘疾人受益。國際殘疾人日的由來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 張海迪:帕運健兒讓更多殘疾人看到生活希望
    原標題:帕運健兒讓更多殘疾人看到生活希望——專訪中國代表團團長張海迪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9月17日體育專電(記者姬燁 顧涓 何軍)2016年里約帕運會即將於18日結束,中國代表團發揮出色,暫列金牌榜和獎牌榜雙第一。
  • 【國際殘疾人日】讓每一個生命自由舒展
    今天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為——更好地重建:朝著一個包容殘疾人、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後新冠肺炎疫情世界。 12.3國際殘疾人日 他們雖沒有明亮的雙目
  • 迎國際殘疾人日 溫州龍灣舉行「殘疾人之家」趣味運動會
    今年12月3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
  • 聯合國舉行活動紀念國際殘疾人日
    新華社聯合國12月2日電(記者尚緒謙)墨西哥、印度尼西亞、韓國、土耳其、澳大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團2日舉行線上活動,通過殘疾人知識問答、殘疾人藝術品展示和殘疾人樂團表演等形式紀念國際殘疾人日。他在致辭中說,各國在從新冠疫情恢復的過程中,應考慮殘疾人的需求。博茲克爾說,新冠疫情影響到每一個人,但對於全球超過10億的殘疾人來說,疫情使業已存在的不平等和邊緣化更加嚴重。他說,世界並未對新冠疫情的到來做好準備,但可以為從疫情中恢復做好準備,在恢復過程中,必須考慮殘疾人的需求。他呼籲各國政府、聯合國系統、各利益攸關方確保將殘疾人列為新冠恢復計劃的要素。
  • 翻譯:古特雷斯2020年國際殘疾人日致辭
    Message on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國際殘疾人日致辭3 December 20202020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ffected communities and societies
  • 國際殘疾人日來臨 盲人如何融入資訊時代?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2月3日,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智慧智能 助力視障文化服務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盲文圖書館舉行。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協主席李慶忠表示,現代科技特別是網際網路新一代信息科技的發展前所未有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作為盲人經常聽到一些吐槽,我們在應用這些新科技享受新科技帶來服務的時候,遇到了這樣那樣的障礙,但實際上我們也感受到了新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希望和巨大的便利。
  • 溫州招行舉辦 「國際殘疾人日」公益活動
    溫州招行舉辦 「國際殘疾人日」公益活動 2020/11/30 07:48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494
  • 翻譯:阿祖萊2019年國際殘疾人日致辭
    20192019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On this International值此國際日,我們聚集在一起,旨在促進殘疾人的平等權利,推動殘疾人切實參與我們的社會生活。這也是國際社會動員起來的成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大會於 2006 年12月13日通過了《殘疾人權利公約》。《公約》在序言中重申,「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都是普遍、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和相互關聯的,必須保障殘疾人不受歧視地充分享有這些權利和自由。」這樣的願景,正是我們行動的指南。
  • 國際殘疾人日|關愛特殊人群 愛和尊重一起同行
    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為——更好地重建:朝著一個包容殘疾人、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後2019冠狀病毒病世界。我國現有約8500萬殘疾人,他們或許看不見,或許聽不見……你知道嗎?很多普通人做起來輕而易舉的事,對於殘障人士來說,卻難如登天。請給他們多一些關愛和幫助,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 巴基斯坦:國際殘疾人日之際,醫院對義肢進行研究改進!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爾,在國際殘疾人日之際,當地一家醫院的一個研究室內,技術人員們在對義肢進行研究改進。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 「國際殘疾人日」基層醫療一線,那些「不完美」的身影!你們辛苦了!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殘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數群體。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每年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 國際殘疾人日|愛殘助殘,不止在今天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 張海迪:為殘疾人創造美好的小康生活
    這將對殘疾人事業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為千千萬萬殘疾人及其家庭帶來新的希望。貫徹落實好《意見》,為殘疾人創造美好的小康生活,是當前殘疾人工作的頭等大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殘疾人的殷切期盼  殘疾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態。在過去很長的歷史時期,殘疾人曾經被歧視,甚至被遺忘在社會的角落裡。
  • 國際殘疾人日|無臂90後高考狀元,用雙腳創造奇蹟!
    他走街串巷,花費了三年時間,用鏡頭記錄了那些成功的殘障人士的故事;他說:「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正如他希望的那樣,鄭龍華用拍下的照片鼓勵了許許多多的人。少年時代他艱苦求生,白天擺地攤,晚上組裝修理自行車;靠著微薄的收入勉強生活。成年的他,無論做什麼,都刻苦學習,不斷努力;他開辦企業,誠信經營,創業致富的同時,還不斷捐資助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