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隨著今年在線新經濟的崛起,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在網上購物、聽書、雲逛博物館成為主流和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日常。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消費網際網路平臺,在這一年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
12月3日是喜馬拉雅123狂歡節,也是國際殘疾人日。在喜馬拉雅1000萬主播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殘疾人。他們雖然身有殘缺,但是心無障礙,追夢的步伐永不停歇。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藉助喜馬拉雅豐富的有聲內容資源和成熟的主播孵化體系,用聲音開創了新職業。
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或演播有聲書,或分享知識,或做起了直播……他們不僅自力更生,有的甚至還創辦機構、公司,幫助更多殘疾人用聲音獲得收入,在這個不用露臉、不以貌取人的平臺上找到公平與公正。
如今,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元,專輯播放量最大的超過8億,他們為自己找到了生命裡的光,還讓無數聽友在聲音的世界裡找到慰藉。
聲音的世界,讓殘疾人揚長避短、更公平地獲得收入
對於大多數盲人來說,推拿、算命是較為常見的謀生手段,喜馬拉雅的崛起給了視障人士多了一個新的職業選擇——音頻主播。
1994年出生的上海姑娘馬寅青,因早產放暖箱吸氧過量導致失明。從未見過光明的她一步步完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業,並進入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習盲人推拿。因不想像大多數視障群體一樣從事推拿工作,馬寅青藉助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有聲書演播,在喜馬拉雅上開設帳號「逐光之聲」做起了主播,同時自主創業,創辦了一家有聲書演播公司。目前,馬寅青的公司有20多名員工,員工有四分之三是視障人士,2020年全年收入預計近百萬。
不同於視頻,音頻平臺可以讓內容創作者的面貌、長相等外在因素隱身於網絡世界,特別對於殘疾人主播而言,避免了受眾或平臺規則制定者以貌取人的情況的發生。音頻內容創作能夠讓殘疾人揚長避短,在更公平的環境下獲得應有的收入與成長。
(圖說:上海90後姑娘馬寅青上喜馬拉雅開設主播帳號「逐光之聲」)
「接觸到了喜馬拉雅之後,覺得愛好是可以落地的,因為它能夠有切實的收入。」馬寅青表示,由於視障人士出門不方便,從事有聲書演播行業能夠讓他們揚長避短。
「摩心」也是喜馬拉雅平臺上的殘疾人主播,他只有初中學歷,生於東北農村,雙手先天粘連性缺失,雙手只有四指。
由於擁有得天獨厚的好嗓音,「摩心」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婚禮司儀,然而,當時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客戶在得知他手有殘疾時,都會要求婚慶公司換人。對於「摩心」而言,喜馬拉雅「只聽聲音,不看臉」的選拔機制令他十分感慨,「我在喜馬拉雅找到了我追求許久的公平。」在喜馬拉雅,他從一個試音一年失敗的門外漢,到逐漸成長為「大慶有聲書第一人」。五年時間,演播21部有聲作品,4部作品播放量過百萬,目前他是喜馬拉雅全職主播。
內容消費崛起,殘疾人在家錄有聲書就能養活自己
作為國內領先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內容品類的豐富程度,在行業內擁有明顯優勢。截至2020年10月,喜馬拉雅平臺的內容消費品類,從原先的328類增至393類。從人文、法律、奇幻、戲曲、評書、時尚,到數碼、英語、情感、電影、養生、汽車,再到歷史、科學、財經、天文、體育、旅行……不同興趣、不同年齡段的用戶,都能在喜馬拉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與此同時,喜馬拉雅近年來持續策劃、製作、引進高質量IP,如《三體》廣播劇、紫金陳「推理之王」三部曲、《歌劇魅影》音樂有聲劇、東野圭吾系列有聲書、《一堂好課》等,展現出平臺成熟的內容生態與專業的製作水準。
這些因素讓殘疾人士獲得平臺賦能的機率大大增加,也更利於聲音條件符合標準的殘疾人主播,在平臺找到適合自己的演播內容,從而獲得改變人生的機會。
生於1994年的泉州小夥「演播石火」,小學時視力忽然下降至全盲,九次手術仍未復明。他堅持考上大學濱州醫學院學習針灸盒推拿。畢業從事一段時間推拿工作後,他嘗試起了有聲書演播。目前,「演播石火」在喜馬拉雅演播玄幻、兒童故事、歷史類題材有聲書,時薪達120元。
「CV塵埃」1986年出生於天津郊區,患先天性血友病,身體多處關節活動受限。2017年開始,對網配圈已有涉獵的「CV塵埃」開始在喜馬拉雅當主播,全職從事有聲書演播工作。現在,他在喜馬拉雅演播的《大漢第一太后呂雉》《門派養成日誌》《移動藏經閣》等有聲小說作品累計播放量近180萬,每個月有一萬多收入,自己也成長為網配圈最有辨識度的主播之一。因為血友病,「CV塵埃」平均三天要給自己注射點滴,在喜馬拉雅錄製有聲書的收入,已成為他維持生命的唯一經濟來源。
主播賦能體系促進多元變現,殘疾人主播年入百萬
國內移動音頻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再加上AI、車聯網、智能硬體的加速滲透與5G網絡的普及,「耳朵經濟」已成為網際網路行業新的風口。2020年1月至10月,喜馬拉雅內容消費總額同比去年增長90%,60後付費人數同比增長154%,00後付費人數同比增長94%,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截至10月,喜馬拉雅全場景生態流量破3.29億。
音頻行業的蓬勃發展惠及了廣大內容創業者,也惠及了殘疾人群體。依託於喜馬拉雅主播賦能體系,殘疾人主播可以用有聲書、知識付費、直播、廣告等多種方式變現。
(圖說:喜馬拉雅主播「窮開心廣播」不僅有大量粉絲還成立了自己的團隊)
1987年出生的吳光是一位盲人,原本是一位推拿按摩師,2012年參加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並贏得300名夢想觀察員滿票通過,創造了該節目紀錄。2014年,吳光上喜馬拉雅當主播,開設主播帳號「窮開心廣播」,把自己研究了16年的《紅樓夢》做成了評書對聽眾進行演播,這個後來名為《書說天下之紅樓夢標準版》的評書作品,至今播放量已破2200萬。
《書說天下之紅樓夢標準版》的播出讓吳光的才華得以展現,也讓他被更多人看到。2019年12月,喜馬拉雅的合作夥伴找到吳光,他們看中了吳光的語言才能和對《紅樓夢》的了解,希望將《書說天下之紅樓夢標準版》做成付費書,吳光欣然接受,合作也十分順利。《書說天下之紅樓夢標準版》的成功合作讓吳光又籤下了《三國演義》的評書。這也讓他有了更加穩定的收入。現在,吳光已經選擇放棄推拿,專心製作評書節目,走上了自己嚮往已久的音頻主播職業道路。
音頻直播則是變現效率更高的方式。喜馬拉雅主播「歸期_SoMo」曾是一名情感陪護師、獨立策劃人,多年前因為突發眼疾導致右眼失明,左眼只有30%視野範圍。多年的獨立策劃經歷,讓他對社會形式、技術生態都有著深刻而敏銳的認識,對網際網路行業的了解、聽書的老用戶身份都讓他在走進這一行業時比別人有了「近水樓臺」的優勢。今年,「歸期_SoMo」轉型成為喜馬拉雅全職主播,直播連線為聽友解憂,代表節目《歸期暖聲電臺》收聽量超百萬,年收入近百萬元。近日他還在喜馬拉雅「百大主播計劃」選拔比賽第一季中奪得第四名,成功籤約,後續將獲得更多扶持。
持續賦能,助力殘疾人找到生命裡的光
在耳朵經濟和內容消費蓬勃發展趨勢下,殘疾人主播們重新找到生命裡的光。東莞主播「熊子辰」本是媒體人,因股骨頭壞死行走困難,轉型做有聲書主播,目前作品播放量超8億,成喜馬拉雅人氣最高的殘疾人主播。他說:「做主播成為了我新的精神支柱,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會變得充實和快樂。」
不少殘疾人主播甚至還對社會反向賦能。
濟南主播「臥龍殘雪」曾推動盲人無障礙上網引張海迪關注,如今做有聲書主播呼籲殘疾人就業多元化,他說,「有機會我就要發聲」。
(圖說:盲人創業者王彥龍帶著「黑樂電臺」入駐喜馬拉雅)
盲人創業者王彥龍帶著「黑樂電臺」入駐了喜馬拉雅,他所創辦的黑樂社企專門培訓視障群體從事有聲書演播和雲客服工作。「你坐在麥克風前,不因你看不見而低人一等,也不會因你是任何成功人士,而比一個盲人有先天優勢。」王彥龍說。目前,他已培訓超200多名視障者從事有聲書演播、培訓超200多名視障者從事阿里雲客服,實現再就業,解決500多人就業,「我希望把這個光和熱傳下去。幫助一個坐在家裡等待救助的人,等於拯救了一個家庭。」
對於馬寅青來說,未來很值得期待。「除了錄有聲書,『逐光之聲』也會嘗試做原創有聲書、播客。我希望把公司做大,吸收更多視障人士就業。」
作為主播群體中的一份子,這些殘疾人主播們也是123狂歡節這一內容消費盛事的幕後參與者。喜馬拉雅大數據顯示,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元,專輯播放量最大的超過8億,分布人數最多的是親子兒童、有聲書和情感生活頻道。在性別比例上,殘疾人主播男性佔比65%,女性佔比35%;年齡分布上,80後最多,佔比34.6%,其次是Z世代,佔比19.7%,也不乏60後和10後;在地區分布上,殘疾人主播分布最多的Top10地區依次是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北京、河北、遼寧、上海、河南、黑龍江。
喜馬拉雅的使命是「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用聲音服務美好生活」,從去年開始,喜馬拉雅積極為殘疾人開展主播培訓,截至目前,共開展殘疾人主播培訓近40次,培訓殘疾人1100多人,籤約100多人。同時,喜馬拉雅針對殘疾人用戶推出免費文化大禮包,目前已經有超三萬名殘疾人領取。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喜馬拉雅創始人兼聯席CEO餘建軍表示,喜馬拉雅將繼續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為保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持續發聲,為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貢獻更大力量。喜馬拉雅將升級殘疾人主播賦能政策:定向提供優質IP,提高殘疾人主播收入;加大培訓力度和頻次,籤約更多殘疾人主播,使殘疾人主播收入更穩定。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