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
·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
·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殘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數群體。他們通常健康狀況較差,教育程度較低,也較少擁有經濟機會。他們往往更容易失業,貧困率與死亡率也比普通人更高。此外,由於偏見和歧視,殘疾人本應享有的權利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
但在我們身邊,不少殘疾人群投身於社會貢獻之中,為整個社會貢獻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在今年2020「最美基層好醫生」推薦展示中,就有不少基層殘疾醫生的身影,他們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醫療戰線,守護著當地百姓的健康安全。
12月3日
世界殘疾人日
每年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
今天是第二十三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打破障礙,敞開大門:建設包容所有人的社會」。
國際殘疾人日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改變對殘疾人的態度,並消除影響殘疾人充分參與到生活各個方面的障礙。同時呼籲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積極開展活動,增進人們對殘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
現實生活中,
殘疾人面臨的暴力風險更高!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80%居住在發展中國家。在我國,每16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殘疾人。
殘疾人更容易遭遇歧視和偏見,他們面臨許多障礙,經常難以享受到普通人所享有的教育、保障、就業及其他基本社會服務。
PART-1
殘疾兒童遭受暴力的可能性是非殘疾兒童的四倍。
PART-2
有一定程度殘疾的成年人遭受暴力的可能性是非殘疾成年人的1.5倍。
PART-3
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成年人遭受暴力的可能性是常人的四倍。
PART-4
汙名化、歧視、對殘疾人問題認識不足,以及對殘疾人照料者缺乏社會支助等因素,都會讓殘疾人所面臨的暴力風險增多。
殘疾人用自己的光與熱
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光明
在我國,殘疾人在很多崗位上都發揮著貢獻力量,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整個社會做出貢獻;通過自己的付出為社會減輕負擔。
在我國,殘疾人從事的行業也有很多,現在的福利廠可以做服裝,裁剪,還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修理,有些殘疾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一些高級的技能,還可以從事修表,修電腦,等等不同的工作,他們都是身殘志堅的人!值得我們學習。
據了解,截至2019年年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師數量達143.7萬人,比2015年增加33.5萬人,增長30.4%。基層醫生數量增幅遠高於醫師隊伍整體數量增幅。
其中,有許多基層醫師是殘疾人群,他們有的是天生,有的是因投身基層一線而意外致殘。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自始至終奮戰在基層一線,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百姓的身邊。
2020「最美基層好醫生」
殘疾醫生推薦展示
基層醫生
林孝結
廣西蒼梧縣沙頭鎮鐵塘村衛生所
1991年9月1日-1994年6月1日在廣西桂東衛生學校讀醫士專業;
1994年7月1日至今一直在廣西蒼梧縣沙頭鎮鐵塘村衛生所工作;
2001年12月獲得「梧州市殘疾人自強先進個人」稱號。
他說:
「村衛生所面向的是農民群眾,面向的是弱勢群體,在我的村衛生所裡我就實施了減、緩、免的收費規定。經濟困難的患者,我可先取藥治病,下次來診時再還欠款;對於特困群眾免費治療,每年減免費用達3000多餘元。「人不能忘本。這些年我總是想,鄉親們推薦我當的鄉村醫生。我不能事事算計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基層醫生
馬小軍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東方診所
1999年,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學習 ;2005年,寧夏平羅縣五香衛生院工作;2011年,寧夏平羅縣崇崗鎮中心衛生院工作;
至今,寧夏平羅縣東方診所工作。
工作期間多次獲得衛生院,平羅縣「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崇崗鎮「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獲平羅縣首屆「殘疾人自強自立模範」。
他說:
「記得有一年夏天,一家兩個8歲的小孩玩水被淹了,家屬打了120,由於路途遙遠,120一時不能到達,家屬急找到我,我很快騎上摩託車奔赴現場,到達現場後,兩個小孩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我熟練的給患兒清理完呼吸道,並未患兒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為患兒搶救爭取了時間,終於使患兒轉危為安。」
基層醫生
洪連
江蘇鎮西居委會衛生室
洪連醫生,在臨床工作中,自己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對待患者不分家庭情況是貧是富,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始終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他說:
「熱愛學習,不斷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作為一名醫生,只有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在緊張的醫患關係面前,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品質。
不斷學習掌握溝通技巧,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積極參加公共衛生服務,不怕苦不怕累。提供醫療諮詢,疾病預防,衛生保健等服務,真正為患者送去健康,同時也鍛鍊自己。」
疫情期間,全國基層醫生把「聯防聯控、嚴防死守、不留死角」落到實處,更好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迅速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普及防治措施。其中,殘疾基層醫生積極加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當中,他們深入居民家中面對面進行隨訪,了解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監測居民體溫,逐戶排查疑似病例,並發放宣傳資料,指導居民開展自我防護,緩解居民的心理壓力。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基層醫生如此,殘疾基層醫生更是如此。
讓我們對殘疾人群給予更多的關懷,去尊敬和感謝那些正在堅持付出和奉獻的殘疾人們,去包容和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殘疾人群。
你們辛苦了!
感謝你們辛勤的汗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