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殘疾人日」基層醫療一線,那些「不完美」的身影!你們辛苦了!

2020-12-04 課代表小夫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

·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

·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殘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數群體。他們通常健康狀況較差,教育程度較低,也較少擁有經濟機會。他們往往更容易失業,貧困率與死亡率也比普通人更高。此外,由於偏見和歧視,殘疾人本應享有的權利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

但在我們身邊,不少殘疾人群投身於社會貢獻之中,為整個社會貢獻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在今年2020「最美基層好醫生」推薦展示中,就有不少基層殘疾醫生的身影,他們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醫療戰線,守護著當地百姓的健康安全。

12月3日

世界殘疾人日

每年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

今天是第二十三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打破障礙,敞開大門:建設包容所有人的社會」。

國際殘疾人日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改變對殘疾人的態度,並消除影響殘疾人充分參與到生活各個方面的障礙。同時呼籲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積極開展活動,增進人們對殘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

現實生活中,

殘疾人面臨的暴力風險更高!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80%居住在發展中國家。在我國,每16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殘疾人。

殘疾人更容易遭遇歧視和偏見,他們面臨許多障礙,經常難以享受到普通人所享有的教育、保障、就業及其他基本社會服務

PART-1

殘疾兒童遭受暴力的可能性是非殘疾兒童的四倍。

PART-2

有一定程度殘疾的成年人遭受暴力的可能性是非殘疾成年人的1.5倍。

PART-3

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成年人遭受暴力的可能性是常人的四倍。

PART-4

汙名化、歧視、對殘疾人問題認識不足,以及對殘疾人照料者缺乏社會支助等因素,都會讓殘疾人所面臨的暴力風險增多。

殘疾人用自己的光與熱

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光明

在我國,殘疾人在很多崗位上都發揮著貢獻力量,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整個社會做出貢獻;通過自己的付出為社會減輕負擔。

在我國,殘疾人從事的行業也有很多,現在的福利廠可以做服裝,裁剪,還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修理,有些殘疾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一些高級的技能,還可以從事修表,修電腦,等等不同的工作,他們都是身殘志堅的人!值得我們學習。

據了解,截至2019年年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師數量達143.7萬人,比2015年增加33.5萬人,增長30.4%。基層醫生數量增幅遠高於醫師隊伍整體數量增幅。

其中,有許多基層醫師是殘疾人群,他們有的是天生,有的是因投身基層一線而意外致殘。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自始至終奮戰在基層一線,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百姓的身邊。

2020「最美基層好醫生」

殘疾醫生推薦展示

基層醫生

林孝結

廣西蒼梧縣沙頭鎮鐵塘村衛生所

1991年9月1日-1994年6月1日在廣西桂東衛生學校讀醫士專業;

1994年7月1日至今一直在廣西蒼梧縣沙頭鎮鐵塘村衛生所工作;

2001年12月獲得「梧州市殘疾人自強先進個人」稱號。

他說:

「村衛生所面向的是農民群眾,面向的是弱勢群體,在我的村衛生所裡我就實施了減、緩、免的收費規定。經濟困難的患者,我可先取藥治病,下次來診時再還欠款;對於特困群眾免費治療,每年減免費用達3000多餘元。「人不能忘本。這些年我總是想,鄉親們推薦我當的鄉村醫生。我不能事事算計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基層醫生

馬小軍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東方診所

1999年,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學習 ;2005年,寧夏平羅縣五香衛生院工作;2011年,寧夏平羅縣崇崗鎮中心衛生院工作;

至今,寧夏平羅縣東方診所工作。

工作期間多次獲得衛生院,平羅縣「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崇崗鎮「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獲平羅縣首屆「殘疾人自強自立模範」。

他說:

「記得有一年夏天,一家兩個8歲的小孩玩水被淹了,家屬打了120,由於路途遙遠,120一時不能到達,家屬急找到我,我很快騎上摩託車奔赴現場,到達現場後,兩個小孩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我熟練的給患兒清理完呼吸道,並未患兒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為患兒搶救爭取了時間,終於使患兒轉危為安。」

基層醫生

洪連

江蘇鎮西居委會衛生室

洪連醫生,在臨床工作中,自己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對待患者不分家庭情況是貧是富,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始終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他說:

「熱愛學習,不斷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作為一名醫生,只有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在緊張的醫患關係面前,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品質。

不斷學習掌握溝通技巧,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積極參加公共衛生服務,不怕苦不怕累。提供醫療諮詢,疾病預防,衛生保健等服務,真正為患者送去健康,同時也鍛鍊自己。」

疫情期間,全國基層醫生把「聯防聯控、嚴防死守、不留死角」落到實處,更好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迅速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普及防治措施。其中,殘疾基層醫生積極加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當中,他們深入居民家中面對面進行隨訪,了解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監測居民體溫,逐戶排查疑似病例,並發放宣傳資料,指導居民開展自我防護,緩解居民的心理壓力。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基層醫生如此,殘疾基層醫生更是如此。

讓我們對殘疾人群給予更多的關懷,去尊敬和感謝那些正在堅持付出和奉獻的殘疾人們,去包容和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殘疾人群。

你們辛苦了!

感謝你們辛勤的汗水!

End

相關焦點

  • 「國際殘疾人日」《我的一級兄弟》折翼的天使,更值得好好被愛!
    #國際殘疾人日說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是總人口的10%——也就是說,平均10個人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大部分殘疾人因為在外不便利,導致他們很少外出;還有少部分殘疾人會統一由社會福利院收容。就像今天本喵特別推薦的電影《我的一級兄弟》,它是由真人故事改編的。
  • 【國際殘疾人日】用微笑面對生活……
    【國際殘疾人日】用微笑面對生活…… 2020-12-03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生智慧語錄:「辛苦與幸福,是同義詞」
    「專注眼前,把生活裡的每件小事做好,一切就會慢慢轉好、愈來愈順。」不要認為眼前事無意義、不重要就輕率隨便。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成功!許多人沒成功,是因為自己太隨便了。因為他沒有成長不認真,沒被炒已經不錯了,很多人領著薪水混日子,卻渾然不知努力是為了自己,而不是老闆!混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工作,好像多做了一點就被老闆佔便宜了,實在可惜。「只要一直往自己喜歡的路上走就夠了。」
  • 【國際殘疾人日】讓每一個生命自由舒展
    今天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為——更好地重建:朝著一個包容殘疾人、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後新冠肺炎疫情世界。 12.3國際殘疾人日 他們雖沒有明亮的雙目
  • 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積極行動支援戰「疫」一線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理事們積極行動,支援戰「疫」一線,擔任理事的無臂書畫家陳偉強還為白衣天使作畫兩張,鼓舞人心弘揚正能量。同時,基金會積極協調相關愛心機構,已向上海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捐贈5000隻一次性口罩,正在為上海市幾家面向殘疾人的康復中心募集更多防護用品。圖說:上海東海慈慧公益基金會宣傳畫。
  • 國際殘疾人日丨關愛殘疾人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殘聯深入基層開展「點對點」調研,到衡水、保定、邯鄲等4個市、10個縣的村(社區)、殘疾人康復託養機構、特教學校、福利企業和殘疾人群眾家中進行實地調研。省殘聯在調研中了解到,家裡有無無障礙設施,直接關係到殘疾人的生活質量,不少貧困殘疾人家庭有強烈的無障礙改造需求。
  • 翻譯:古特雷斯2020年國際殘疾人日致辭
    Message on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國際殘疾人日致辭3 December 20202020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ffected communities and societies
  • 「雷神」亂入澳洲天氣預報電暈女主播:「你們是躲不過我的」!
    現在正值新冠肺炎防疫時期,沒想到Chris Hemsworth又想到新招給澳洲鄉親「放福利」。原來在周末澳洲節目《Today Show》進行天氣預報環節時,當外景記者 Lauren Philips 正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史考恩鎮進行連線播報時,沒想到她的身後突然竄出一個高大的猛男身影,猛一看居然是當紅好萊塢巨星Chris Hemsworth!
  • 國際殘疾人日|無臂90後高考狀元,用雙腳創造奇蹟!
    他走街串巷,花費了三年時間,用鏡頭記錄了那些成功的殘障人士的故事;他說:「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正如他希望的那樣,鄭龍華用拍下的照片鼓勵了許許多多的人。儘管失去雙手,但這並不影響他用心感受這個世界,用優秀的攝影作品鼓勵困境中的人們。楊志三歲時因一次醫療事故患上小兒麻痺後半生他都只能依靠雙拐行走。
  • 翻譯:阿祖萊2019年國際殘疾人日致辭
    Audrey Azoulay, Director-General of UNESCO, on the Occa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國際殘疾人日致辭3 December
  • 打不死的「小強」,關於蟑螂的那些事……
    據身邊地地道道的南方人說,它的身影無處不在,再潔癖的人家裡都拿它沒辦法。在香港,每當夜幕降臨,即使在熱鬧的街區,你都可以看見巨大蟑螂從你腳邊很囂張地「咻」一下穿過。小強這種神奇生物真的是「毒藥放不盡,小強生又生」啊!身為害蟲,害怕見光是他們的一大特點,夜間的廚房經常是它們忙碌穿梭的不二之處。
  • 聯合國舉行活動紀念國際殘疾人日
    新華社聯合國12月2日電(記者尚緒謙)墨西哥、印度尼西亞、韓國、土耳其、澳大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團2日舉行線上活動,通過殘疾人知識問答、殘疾人藝術品展示和殘疾人樂團表演等形式紀念國際殘疾人日。他在致辭中說,各國在從新冠疫情恢復的過程中,應考慮殘疾人的需求。博茲克爾說,新冠疫情影響到每一個人,但對於全球超過10億的殘疾人來說,疫情使業已存在的不平等和邊緣化更加嚴重。他說,世界並未對新冠疫情的到來做好準備,但可以為從疫情中恢復做好準備,在恢復過程中,必須考慮殘疾人的需求。他呼籲各國政府、聯合國系統、各利益攸關方確保將殘疾人列為新冠恢復計劃的要素。
  • 國際殘疾人日|關愛特殊人群 愛和尊重一起同行
    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為——更好地重建:朝著一個包容殘疾人、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後2019冠狀病毒病世界。我國現有約8500萬殘疾人,他們或許看不見,或許聽不見……你知道嗎?很多普通人做起來輕而易舉的事,對於殘障人士來說,卻難如登天。請給他們多一些關愛和幫助,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 將AI三維重建、MR等應用於外科手術,「縉鋮醫療」要實現「零距離...
    而這一場景實現的背後,離不開一眾醫療科技公司所做的努力。36氪近期接觸到的「縉鋮醫療」便是上述案例的幕後支持者。為了更好地呈現模型,「縉鋮醫療」提供了一套頭戴式裝置,基於AR顯示系統,能直接為術者顯示內鏡手術視野、患者影像資料及三維重建的虛擬內窺鏡圖像等多模態數據。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金匙醫學」獲2.3億元A輪融資;「網際網路+醫療...
    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創新不斷湧現,並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著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並為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 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布,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11月7日醫療健康行業周報請查收。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兩會」、杏仁門診、湯臣倍健、23魔方
    本周,兩會的熱度還在持續,政協委員就基層醫療、醫療改革、醫藥創新等熱議話題提出建議。預計下周兩會言論仍將發酵。本周迎來了國際婦女節,億歐大健康對醫療領域8位女性創始人進行了盤點,為讀者展示了她們的創業歷程。醫療服務領域,張強醫生集團和杏仁門診的合作意味著優質醫療資源開始向民營醫療機構流轉,同時,他們也開拓了PHP服務模式。
  • 綠葉醫療克利夫蘭醫學聯合項目 2019 年的那些事兒
    、共建、共贏及在醫、教、產、學、研、融、用等各層面的交流與合作展開深入探討,共同為實現「健康中國 2030」願景貢獻力量,進一步改善中美乃至全球範圍患者診療水平。「首屆 C3 中美健康大會暨第四屆中美醫院管理研討會」在京舉辦
  • 豐田版「霍金助手」:機器人史上的一小步,豐田的一大步
    看過評論後我發現,本田那些「不務正業」的偉大事業深入人心,比如造飛機、造個人平衡車和造機器人。其實,本田的友商豐田,造車之餘也會搞點副業,比如機器人。最近,豐田的機器人事業又有了新進展,算是機器人史上的一小步,豐田的一大步了。故事還得從一個叫 Romulo Camargo 的哥們兒說起,他是美國特種部隊的一個退役老兵。
  • AI+醫療「最佳掘金案例」榜單出爐,致敬寒冬中的「持炬者」
    2017年11月,雷鋒網聯合數十家風險投資公司、傳統上市企業、機關單位領導以及海內外高校,啟動了業內首個人工智慧商業案例評選活動:「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從商業維度出發,尋找各個行業用戶/客戶問題解決能力強的最佳產品和解決方案。
  • 「國際家庭日」世界很大,家就在身邊!
    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1993年紐約特別會議提出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國政府決定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