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是黨中央發出的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目前,這三句話在新聞報導中成為高頻詞彙。然而,在對外傳播報導的英語新聞中,這三句話似乎並沒有比較明確的一致的英語翻譯,尤其是沒有反映出漢語的語言內涵和韻味及其文化意義。作為英語學習者和愛好者我們應該予以特別關注。下面將就如何翻譯「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三句話談一下本人的看法,與有興趣者一起探討。
01 關於漢英翻譯的三個原則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英語翻譯首次出現在新華社1月25日的題為《Xi Focus: CPC leadership meets to discuss novel coronavirus prevention, control》英語新聞報導中,有關英語段落照錄如下:
「Lif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When an epidemic breaks out, a command is issued.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t,」 Xi said, ordering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tak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ir work.
整體來看,這三句話的翻譯採用的意譯方法,把漢語的基本意義都表達出來了,但從漢語的具體語境、表達特徵和文化內涵來看,不是完全對應的和適合的。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三句話是在黨中央的重要會議上提出來的,其具體語境或者語用意義就是發出指示、要求和號召,其語言形式既是判斷句又是祈使句,同時還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如,「泰山」的文化意蘊是形容天下第一重要的事,「就是」形容不容置疑和刻不容緩等。因此,關於這三句話的英語翻譯應該從具體語境、表達特徵和文化內涵來考慮。
02 如何翻譯「生命重於泰山」?
首先來看把「生命重於泰山」翻譯成Lif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是否對應和適合。英語的life和漢語的「生命」從詞彙上來看是直接對應的,也是適合的。英語的important和漢語的「重」也基本是對應的,但尚不能包含漢語的「重量」的意義,有待考慮其它情況。英語的paramount的意義是至高無上的、高於一切的,和漢語的「泰山」包含的意義無疑是對應的,但是從名詞指代上來看,漢語的「泰山」是比喻,而英語的翻譯顯然缺乏形象意義的表達和傳遞,也缺少漢語的文化內涵,因此,很難說可以對應和適合。
為了體現漢語的基本意義和文化內涵,應該考慮採用直譯的方法來翻譯「生命重於泰山」。泰山在中華文明中寓意偉大而莊重,而重於泰山的說法來自眾所周知的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因此,如果把「泰山」這個詞直譯出來即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原義,又可以體現其文化內涵,更可以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實際上,司馬遷的名言已經有了大家比較認可的英語翻譯:All men will die, but death could be weightier than Mountain Tai, or lighter than a feather.,那麼,我們不妨可以按照已有譯例進行仿照翻譯,既可以把「生命重於泰山」嘗試翻譯如下:
Life is weightier than Mountain Tai.
與Lif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的翻譯相比,Life is weightier than Mountain Tai. 從直譯和意譯兩個方面看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不同的是,對於不了解中國文化的操英語者而言需要一個認知和適應過程。雖然這樣的翻譯可能影響他們對於這句話的即時理解,但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因為畢竟漢語及其文化也是需要經過一番波折和反覆才能真正地傳播出去。
03 如何翻譯「疫情就是命令」?
再來看 「疫情就是命令」翻譯成When an epidemic breaks out, a command is issued. 是否對應與適合。對比來看,首先,兩者句式不同,漢語原句的句式是判斷性的,英語翻譯的句式是陳述性的。其次,語用意義不同,漢語的語義是通過意會來理解的,即疫情一旦發生就等於有關領導機關或部門發出阻止、抗擊或戰勝疫情的命令,有關執行部門或人員等就必須服從命令、執行命令。而英語的翻譯是陳述性的表述,因此很難把漢語的意會語義表達出來。第三,漢語原句的句式是常見的,適合於口號式的或標語式的表達,而英語的翻譯並不具備這一特徵。有鑑於此,利用能夠體現口號式的、標語式或格言式的句式應該是比較適合的選擇。那麼,具體來看,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這一成語句式可以作為樣本參照,因此,可以嘗試把「疫情就是命令」如下:
Where there is an epidemic, there is an order.
此句的英語翻譯套用格言形式,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漢語原句的本意和形式,又可以利用英語常見的和典型的句式傳達出符合英語語言認知和習慣的意義,簡單明確,符合漢英各自的語言特徵。
04 如何翻譯「防控就是責任」?
與前兩句相比,「防控就是責任」的語境是同樣的,也是判斷句,而現有的英語翻譯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t. 是陳述句,因此,整體來看,這句的英語翻譯也不盡符合具體語境和表達形式。具體來看,「防控」是動詞詞組,「責任」是名詞,如果簡單地說「防控是責任」似乎在詞性上不夠對應,但是,在此需要強調的是,漢語是意會語言,在具體的語境中做具體的表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就是漢語的開放性特徵。那麼,在翻譯成英語的時候,由於英語是形式化的語言,需要考慮詞性在形式上的對應,所以,如果用To prevent and control來對應漢語的「防控」並形成判斷句,就應該考慮把漢語的「責任」轉化成動詞,因此應該用to take responsibility做對應。有鑑於此,「防控就是責任」可以嘗試翻譯如下:
To prevent and control epidemic i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這裡採用動詞不定式的形式是因為表示將要做的意義,增加epidemic是因為prevent and control在此用作及物動詞,同時可以和to take responsibility保持相應的平衡。這樣進行翻譯首先在漢英各自語言的形式上基本保持一致,又不失各自的特徵,同時也基本保持了原句的原意和譯句的意義的可接受性。
05 結束語
以上就如何把「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翻譯成英語從漢語和英語翻譯的三個具體原則,具體語境、表達特徵和文化內涵進行了說明,指出現有的對外傳播的英語新聞中的相關翻譯不盡對應和適合,目的是想要提請英語學習者和愛好者對此給予應有的重視,因為如何能夠比較恰當和準確地對外傳播和傳達新出現的漢語詞彙和表達方式,尤其是眾多新聞媒體和廣大讀者關注的重要說法和術語,是我們英語學習者和愛好者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