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一生不羈愛自由—新聞—科學網

2020-11-22 科學網

 

早在青藏高原隆升之前,猛禽的分布要比現在更廣,也更均勻。現如今,中國的猛禽雖然並沒有被記錄到大規模消失,但東部地區的猛禽數量還是在急劇減少,在馬鳴看來,最少受到人類幹擾、獵物又相對充足的青藏高原更像是它們最後的避難所。

■本報記者 胡珉琦

在總面積達到250萬平方公裡的青藏高原玩穿越是什麼感受,有一類物種最有「發言權」。它們可以俯視整座高原,用它們的千裡眼巡遍高原的每個角落。它們掌控著那裡的生態系統,就像是這座高原的主人。它們就是強悍兇猛、桀驁不馴的猛禽。

與它們在自然界的地位不符,國內對於猛禽的生物學研究非常缺乏,同時,它們的生存現狀也並不樂觀。

天生的「旅行家」

01號「唐卡圖奧」是一隻高山兀鷲,2014年,它被德國馬普鳥類研究機構(MPIO)和不丹研究機構(UWICE)的科學家鎖定,用衛星定位跟蹤了一年。在這個觀測周期裡,年輕的「唐卡圖奧」從青海湖出發,穿過甘肅、內蒙古額齊納,達到中蒙邊境,秋冬它又穿過中國、不丹邊境,進入尼泊爾,次年春天再次越過中國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肅、新疆等地,回到蒙古腹地。在這趟越過高原、山川與河流,森林、草原與沙漠的旅途中,「唐卡圖奧」整整飛行了3萬公裡。

猛禽就是這樣的旅行高手,它們飛得又高又遠,出現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奇怪,而青藏高原是它們特別偏愛的地方。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介紹,中國有近100種猛禽,其中有54種生活在青藏高原,它們之中大多是晝行性的,比如鷲、隼、雕、鷹、鵟、鶚、鳶、鷂等,也有夜行性的,主要是鴞類,也就是人們常叫的「貓頭鷹」。

青藏高原是獵隼和金雕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它還是鷲類的王國,歐亞大陸半數以上的鷲類都分布在青藏高原,比如高山兀鷲、胡兀鷲、禿鷲、黑兀鷲、擬兀鷲等。

猛禽有著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食肉的鳥類,性情兇猛,嘴部非常強大,銳利呈鉤狀,會捕食其他鳥類和鼠、兔、蛇等,或者是動物屍體。與其他鳥類相比較,猛禽的食量都很大,它們眼球較大,視力特別好,可以在很高或很遠的地方發現地面上或水中的獵物,飛速俯衝下來的情景簡直就像一枚高速彈頭,讓人望而生畏。

猛禽的活動空間非常大,那些暫時不參與繁殖的個體,就像那隻「唐卡圖奧」,可以憑著出色的耐心和耐力,在極度缺氧和異常低溫的高空來回穿越整座青藏高原,然而,這段漫長的旅程究竟是為了食物,尋找伴侶,還是為了開疆拓土,或者只是想要自由地遊蕩,連科學家也並不完全理解。

馬鳴記得,比較有意的一次發現是,在阿爾泰山脈,有禿鷲在繁殖期過後居然飛抵了韓國,這個舉動讓研究人員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韓國人專門將一些動物屍體放在野外,供禿鷲來取食。如此遙遠的信號,猛禽都能接收得到,「在它們內部一定有一套非常有效的信息傳遞系統,它們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取食路線,並將這種行為固定下來」。

早在青藏高原隆升之前,猛禽的分布要比現在更廣,也更均勻。現如今,中國的猛禽雖然並沒有被記錄到大規模消失,但東部地區的猛禽數量還是在急劇減少,在馬鳴看來,最少受到人類幹擾、獵物又相對充足的青藏高原更像是它們最後的避難所。

 

高山兀鷲馬鳴

生存危機

上個世紀70年代,中科院組建成立了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多次組織過大規模的綜合科考。80年代末,他們對崑崙山和喀喇崑崙山地區進行了為期5年的考察,那時,剛參加工作的馬鳴就是考察隊的一員。

在此後30多年時間裡,馬鳴幾乎沒有間斷過對青藏高原猛禽的研究。問題是,這一霸氣兇猛的動物類群,常年不受人關注,針對它們的研究資源非常有限。而且,猛禽不是在高空飛翔,就是在懸崖峭壁和巖洞築窩,研究的難度也非常高。

馬鳴蹚過冰河,爬過致命懸崖,也和同事單車穿越過羌塘,陷車、斷水、斷糧的日子,他現在想起來也是後怕。這大概是每個走過青藏高原無人區的科學家共有的記憶。

2012年,馬鳴團隊開始了針對新疆兀鷲的研究,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尋找兀鷲的巢穴,這樣才能牢牢鎖定觀察對象,展開生活史的研究。在高原想要做地毯式的搜索是不可能的,他們只能從各方打聽、搜集目擊者信息,縮小最終的搜尋範圍,而光這就整整花費了他們一年的時間。

國內對於猛禽繁殖生物學和種群分布狀況方面的研究一直都很缺乏,這與猛禽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地位非常不符。

在中國,所有猛禽都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它們佔據著食物鏈最頂端的位置,它們通過取食行為或者其他生命活動產物能夠為生態系統提供服務。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由於猛禽以各種鼠類為食,可以有效控制有害鼠類的種群生長率和種群密度,猛禽還能有助於其他動物捕食鼠類。

在這些猛禽中,有一類群很特別,那就是鷲類,它們的食腐特性讓其成為了地球上最出色的「清道夫」之一。它們自身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專門消滅動物屍體,可以限制細菌和疾病傳播,比如鼠疫、炭疽和狂犬病等等。科學家相信,這也是6500多萬年前,這一古老物種起源的重要動力。

可惜,人們對它們尚且沒有足夠的了解,它們已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生存危機。

在近二三十年裡,在全世界範圍內,鷲類面臨最具代表性的威脅是來自一種獸藥——雙氯芬酸。為了避免家畜生病死亡,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反倒把食用了含有這種藥物屍體的鷲類逼到滅絕的境地。除此之外,重金屬汙染、鉛中毒,食物資源減少,人類活動幹擾,使得全球鷲類種群數量顯著減少。

在青藏高原,情況有所不同。馬鳴提到,持續的高原滅鼠運動對猛禽的生存產生了直接的傷害,不但造成一段時間內的食物短缺,更重要的是遭到藥物的二次中毒,這也是為什麼大面積滅鼠的地區,猛禽數量顯著減少的原因。藏區死亡牲畜的買賣交易增多也導致了食腐性的猛禽喪失了重要的食物來源。另外,西部地區的高壓電網可能成為猛禽致命的殺手。

文化和偏見

保護的動力來自關注,但在中國漢民族的文化裡,猛禽似乎具有天然的劣勢。小說《林海雪原》裡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座山雕」,他是威虎山上的匪首。一提到他,人們就會聯想到醜惡、兇悍的藝術形象。座山雕是猛禽中的禿鷲,創作者大概認為,猛禽就是殘忍,喜好殺戮,嗜血成性的。

的確,大多數猛禽都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撕碎動物的皮毛,尤其喜歡吃血淋淋的內臟。馬鳴坦言,這就容易冒犯到追求溫和、內斂的漢文化。他還提到,事實上,在西方的藝術作品中,也同樣會把陰險狡詐、投機倒把、強取豪奪的人物描繪成猛禽。

「可這對野生物種來說是一種偏見和誤解。它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只是遵循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人們往往只看到它們的外在形象,卻忽視它們對生態系統的重要貢獻。不要忘了,自然界的殺戮其實更多是為了淘汰老弱病,幫助被捕殺種群的健康存續,從而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

在青藏高原,人們與猛禽的關係卻非同一般,他們對猛禽呵護有加,尤其是被他們視為「神鷹」的高山兀鷲。

鷲類從不獵殺活著的生物,與其他猛禽相比,高山兀鷲的脾性更溫和。馬鳴說,從不殺生、與世無爭的高尚品格就像是高原上的「苦行僧」,正是契合了當地宗教信仰的內在追求,因此,很多宗教用語都與「鷲」有關。最重要的是,高山兀鷲和這一地區的喪葬文化密切相關。人死之後,交由高山兀鷲吞食屍體,兀鷲就是把人與另一個世界相聯繫的使者。

不過,傳統文化的繼承並不都對物種保護有利,這也是讓馬鳴感到矛盾的地方。近年來,有關訓鷹傳統失落的消息多次被提及和關注,這是一種馴化獵隼、老鷹甚至是金雕,幫助自己捕獵的技藝,這一傳統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過度的渲染會讓人產生獵奇心理,助長商業開發,甚至是偷獵和黑市交易。

「在今天,哪怕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訓鷹也是需要被嚴格控制和管理的。」馬鳴堅持,馴化的過程對猛禽是種傷害,更何況很多技法傳統,並非一般人所能掌握。更重要的是,這裡還面臨一個科學難題,人工飼養下的猛禽幾乎是無法繁殖的,這也是它們一生不羈愛自由的最好證明。

《中國科學報》 (2017-11-10 第4版 自然)

相關焦點

  • 一生溫暖純良 不舍愛與自由
    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愛讀金庸和古龍,喜歡看好萊塢的超級英雄,其實都是我們內心中對於俠客情懷和英雄主義的體現。談起對於自己的期待,我相信很多嚮往自由的人心中都曾經有過想要成為俠的期待。
  • 不舍愛與自由什麼意思?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原文出處解釋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意思是你這一輩子生活在一個讓人感受到溫暖的世界中,滿眼所見皆是純潔善良,心中有愛,嚮往自由。一個人只有溫暖純良了,才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否則自由,多少有些冠以假汝之名。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也能擁有愛與自由,這也是一個父親對於女兒最美好的祝願。  高曉松說「願你一生溫暖純良 不舍愛與自由」。
  • 水瓶座,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嗎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當中一定會有一件事,或者是一個人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紀念,不是嗎?而對於十二星座來說,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水瓶座的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水瓶座是十二星座中風象星座的代表,所以一生都在追求溫暖純良,並且不舍愛與自由。對於水瓶座的你能有個懂你的人,給你自由,給你信任的人,就好,不是嗎?其實水瓶座我知道,你要的不多,只要一點點就好。還有對於你,水瓶座,生命中最重要的還有,喜歡的生活狀態,靈魂相碰的人吧。
  • 雄鷹展翅飛 漫遊價更高—新聞—科學網
    由於伊朗的信息傳輸價格是哈薩克斯坦的3倍多,導致這些猛禽花光了全年的預算。   俄羅斯猛禽研究與保護網絡的科學家利用眾籌平臺為其「買單」。他們籌集到1000多美元,足夠支付這些費用,並將其中一部分用於未來的研究。
  • 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你與溫柔
    村上春樹說:如果我愛你,而你也正巧愛我。你頭髮亂了時候,我會笑笑地替你撥一撥,然後,手還留戀地在你發上多待幾秒。但是,如果我愛你,而你不巧地不愛我。你頭髮亂了,我只會輕輕地告訴你,你頭髮亂了喔。這大概是最純粹的愛情觀,如若相愛,便攜手到老;如若錯過,便護他安好。
  • 窮其一生|追求愛和自由
    窮其一生不過是追求愛和自由,這漫長和短暫的一生所要追求的僅此而已,卻不可得。怎奈於天下皆醉唯而獨醒,這是一種世間最大的孤獨,可是必須要承受的。所以在心底已經暗下決心,關於同性戀者的話題,不要再與不相干的人士討論了,因為和他們說無異於對牛彈琴。
  • 隨心——一生所求,愛與自由!
    不,我祈求我的家人朋友健康開心積極向善,我愛的所有人都萬事順遂。想到朋友,那麼什麼才是我真正需要的呢?絲毫不懷疑現階段交朋友只是利益的驅使,他或她是你的玩伴?是你的讀書夥伴?是你的工作夥伴?沒有什麼關係是永恆的,朋友這種關係又何嘗能逃離這種規則呢?有句話很矯情,但很現實:我從人海裡遇到你珍惜你,最終又將你歸還到人海裡。
  • 伽羅瓦:原諒我一生不羈愛自由
  • 雙魚座:不負遇見,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你與溫柔
    導語:雙魚座:不負遇見,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你與溫柔司空見慣的場景是你與誰在一起的畫面,又是誰令你心亂如麻,坐立難安望眼欲穿。我們不曾渴望天長地久,甚至不奢望長命百歲。這便是雙魚認為的愛情,那個可以一生都執著的信念,反反覆覆疼痛的眼。最終不過是一張臉,一生所求罷了。只是還是想大膽地告訴你:不負遇見,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你與溫柔。雙魚其實是個特別靦腆又安靜的小孩。別看他們總是唯唯諾諾的樣子,活潑起來也是個撒了潑的神經病,歡脫的像個猴子。雙魚是極端化的兩種存在,一種是溫柔繾綣,纏綿悱惻的那種我見猶憐。
  •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和自由
    世間的情多,但一生相守的人最難得,請珍惜愛你的人,善待每份緣分,莫因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太匆匆,也許一些人一轉身,便是永遠。兩人之間選擇牽手就應該彼此尊重,風雨同舟,不管貧窮還是富有,攜手向前。在人生路上,莫因為一時虛榮而丟了我們的純真,讓世俗腐蝕了我們的善良。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宇(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科學網的風格是鼓勵自由探討學術相關問題,從不加幹涉,這個在國內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熱愛科研,肯發聲、肯交流,大家都努力做科研,都努力推動中國科學的發展。科學網是我的最愛,只要還辦下去,我不在別的地方寫博文。
  • 最近火了「簡約」情侶頭像,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你與溫柔!
    最近火了「簡約」情侶頭像,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你與溫柔!   1.一生所求
  • 《一生所尋不過愛與自由》20句美得不像話的哲思好句子
    13愛是又甜又苦的感覺,絕不平淡;愛是黏稠的感覺,絕不稀薄;愛是濃烈的感覺,絕不寡淡;愛是沉重的感覺,絕不輕鬆;愛是深厚的感覺,絕不輕浮。14當愛情帶來快樂時,我當自由地選擇愛情;當愛情不再為我帶來快樂時,我當選擇自由。
  • 暖心文案|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你與溫柔
    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你與溫柔。Love and freedom in life, you and gentleness.刷到這篇文章的,你品味一定很高級,對待愛情肯定有著自己不一樣的體會。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總想趕上自由的末班車,總想逃離學校的四角天空,後來才發現原來那些所謂的自由都比不上你。
  • 聽到這首歌時,你腦海中是否浮現了那個火爆不羈的她?
    當激情熱烈的《哈巴涅拉》響起,你是否也想起了那個同樣熱情不羈的吉卜賽女郎?她追求愛情的時候直接熱情,離去時又很灑脫。放任欲望也追求自由,讓人憧憬嚮往,甘願飛蛾撲火。作為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舞劇,《卡門》百年來經久不衰。可以說,「卡門」這個名字已成為愛情與自由最貼切的象徵。
  • 睫毛驚豔了世界的秘書鳥,卻是你想不到的猛禽
    它名叫蛇鷲,是一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草原地帶的「大型陸棲猛禽」。看起來狂野之中又有一絲優雅,不羈之中又帶有一點精緻,簡直像是另一個次元的生物。而且,越是了解這種「猛禽」,就越能發現它的神奇之處…在捕食的時候,蛇鷲和那些靠蠻力取勝的野蠻猛禽們也不太一樣。比如說捕蛇吧,別的野蠻猛禽都是飛著飛著發現了一條蛇,然後一個猛子俯衝下去開始和蛇戰鬥,贏了就叼走吃掉沒影就拍拍翅膀走開。
  • 5本甜寵文:紈絝王爺風流不羈,深閨病妃上門退婚,得一世嬌寵!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5本甜寵文:紈絝王爺風流不羈,深閨病妃上門退婚,得一世嬌寵!快來看看吧~一.《蠻妃,有種上榻》作者:深海無魚內容摘要:男主上一世因為病症纏身,眼睜睜的看著她沉棺慘死,只能選擇默默放手,空留餘恨!
  • 十條對未來美好祝願的句子: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梁啓超《少年中國說》 2、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 [有麼說麼新聞大社區]李溶溶:可愛「天線寶寶」是我一生所愛...
    [有麼說麼新聞大社區]李溶溶:可愛「天線寶寶」是我一生所愛 「希望他們溫柔 溫暖和善良」 李溶溶:可愛「天線寶寶」是我一生所愛,「希望他們溫柔 溫暖和善良」。
  • 孫儒泳:一生丹心寄綠野,如今白首歸青山—新聞—科學網
    這一幕讓牛翠娟深受觸動:「他實在是我平生見過最愛生態學的人。」 把生態理念播撒向中國大地 生態學在中國是一個起步較晚的學科。80年代孫儒泳撰寫《動物生態學原理》時,還笑稱「生態學」是一個很「時髦」的詞彙。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初啟,國內處處生機萌動、朝氣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