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0年度的足球聯賽就此塵埃落定,而此前曾盛傳在中超結束後,中國足協將進一步進行限薪的政策,這一傳聞也似乎浮出水面。即:在去年年底進行限薪令的前提下,再一次進行大幅度的下調。之所以這麼去做,無非是想去「足球泡沫化」,從而減輕俱樂部在運營商的壓力。但是,據體育記者賀曉龍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大部分俱樂部並不支持中超進一步限薪。」那麼,我們需要探討的是,為什麼會有一些俱樂部不同意呢?
任何一件事情,通過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結果。單純就限薪而言,如果我們站在廣州恆大的角度來看,肯定是對恆大不利的。因為,這會影響到恆大在中超乃至亞冠統治力。而對於像河南建業這樣的平民球隊來說,限薪無疑是一件好事。所以,同意與否,關鍵要看這個人是站在哪個角度來看的。
記者賀曉龍在社交媒體上寫到:「關於中超進一步的限薪計劃,不少球迷誤以為這是中超投資人求之不得的。其實,對這一政策持歡迎態度的俱樂部不會超過三分之一,絕對是極少數派,我這兒得到的消息,連一些中甲俱樂部都不知所措,頭皮發麻。這麼搞下去,會毀了中國足球的大好局面,中超市場熱度與剛剛有了起色的青訓形勢都被澆了一盆涼水。」
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那些持否定意見的俱樂部,其實大家都是站在自身立場對看待問題的。剛才說了,對於平民球隊來說,當然是好事。但這也並不是絕對的。因為,中超、中甲俱樂部其實在運營俱樂部方面,其主要的訴求點上,並不在於節省一些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他們投資足球領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這座城市的精神寄託。而在這樣的前提下,政府部門所給予他們的優惠政策,恐怕要遠大於投資足球所付出的代價。「在商言商」,其實那些俱樂部的老闆們,比我們會算帳多了。
有一位球迷是這麼說的,即:個人不支持降薪,足球吃青春飯的,而且是需要花費十年或者更久時間的艱苦訓練才能成才。能踢上職業聯賽的是極少數人。能踢上頂級聯賽的更是鳳毛麟角。作為一個行業的一小撮最頂級精英,年薪幾百到千萬不為過。這也更好鼓勵青訓發展,如果中國足球的水平上去了,再多出十個二十個武磊或者鄭智級別的球員,那就是泡沫的軟著陸。可以轉入良性循環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房價一樣,我相信一點,當前如果說房子準備降價的話,也肯定會有很多人不同意。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房產投資是失敗的。但是,對於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來說,這卻是一個好消息。所以,無論中國足協出臺了什麼樣的政策,我們都只是一個看客,就別跟著瞎摻和了。中國的足球俱樂部裡面,其實魚目混雜,中國足協無論出臺什麼樣的政策,都會面臨一定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