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日前透露,下賽季職業聯賽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壓縮各俱樂部的投入並實行更嚴厲的限薪措施,確保職業聯賽健康和持續發展。
2019年底,中國足協推出了限薪令。其中規定,中超本土球員頂薪是稅前1000萬元人民幣,入選國家隊的球員在此基礎上浮20%。
據足球名記袁野透露,中國足協會在明年開展更為嚴格的二次限薪 ,新的限薪政策,很可能是國腳頂薪被砍到稅前500萬,至於其他普通球員則為300萬。
輿論譁然。
民眾叫好。
一切都是如此這般的看上去很美。
我們如何理性看待?
一,疫情當下,各行業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雖然中國全世界獨一份兒的經濟正增長,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經濟受到了太大的影響,短時間內很難恢復正常。
體育產業做為一個服務業,是依附於一二產業的基礎之上的,在經濟大環境沒有變好之情,沒有獨善的可能。
在眾多產業開始降薪的情況下,中超的降薪是一種被動的必然。
二,中超的二次降薪顯然是將高估的足球泡沫壓榨回理性的第二步,在第一次降薪阻力不大的情況下,它有面臨著不小的阻力。
1,二次降薪肯定有更多的深意,比如讓足球市場回歸理性,讓俱樂部的經營更有活力,甚至從長遠說,讓更多的中國球員走出去等等。
2,對於大俱樂部,這肯定是一種傷害。
這是一種典型的同情弱者的行為,是一種激進的反市場行為。
雖然足協更多考慮的是避免將來難以挽救的大廈將傾。
但在狼沒有來之前,誰都會把警告當作危言聳聽。
昨天看到報導說只有不到三分之 一的俱樂部同意二次降薪。
看上去很美的限薪計劃竟然遭到了多數反對。
3,當大牌外援離開限薪之後的中超聯賽,聯賽的精彩如何保證。
這其實是一種博奕,我們需要面對的是聯賽建立在外援之上還是建立在國內球員的水準之上。
其實從U23政策,還是梯隊建設,中超聯賽的根本就是保證國家隊水平的基礎之上的。
國家隊第一,外援相對不重要。
4,於是,歸化的問題又重新出現。
那就是隨著二次限薪的實行,歸化外援的質量也會下降。
已經顧不了那麼多,為了聯賽的生存,足協只能有所捨棄。
歸化已經兩年,高拉特,李可們在歸化的同時,有被同化的跡象,足協顯然已經有所警覺。
而且恆大的歸化耗資接近9億,顯然更不具有可持續性。
三,二次限薪的可行性。
陳戌源提出二次限薪,肯定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甚至在一次限薪時已經想到了這一步,只不過疫情讓它提前實行。
日本,韓國的球員薪水都沒有達的我們二次限薪的水平,就充分說明了二次限薪的可行性。
只是限薪令如何實行,對已經籤訂的合同是選擇尊重,還是實行買斷,這是一個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
強行宣布做廢肯定是非法,會面臨訴訟,足協鐵定敗訴。
所以要麼買斷,要麼實行窗口期。
四,陳戌源能挺多久。
從成為中國足協主席至今,從工資帽,到限薪令,到歸化,再到現在的二次限薪,陳戌源爭議不斷。
毫無疑問,陳戌源已經成為有史以來最有建樹的中國足協主席。
我們現在可以把他定義為一個改革者。
從商鞅,到王安石,再到戊戌變法,除非有強有力的支持,改革者很難善終,改革最後也很難善了。
陳戌源顯然熟讀古書,他顯然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
於是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好好看看這看上去很美的計劃會結出何種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