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之過急!職業聯盟高管炮轟足協新規 中性名一刀切存在本末倒置

2021-01-07 吐槽球的演說家

自打河南建業改名為洛陽龍門後,爭議在持續發酵之中;河南球迷在拉橫幅、喊口號、下跪之後,他們的不滿對準了建業集團,對準了投資人胡葆森,也同樣對準了中國足協。「抵制中國足協昏庸舉措,n*24小時堅守河南建業」的紙牌已經被貼在了中國足協。

而在網絡上,很多地區的球迷、媒體也在聲援河南球迷;畢竟建業這麼一個20多年的老字號,說沒就沒了,從情感上來說,確實會讓大夥難以接受。何況中國足協目前的規定,是這些投資俱樂部的企業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反倒是不再投資俱樂部的企業,有機會把名字給保住的情況下,確實顯得有些無釐頭。

中性名的爭議也引發了其他俱樂部,及官員的持續關注。前富力俱樂部董事長,目前已經出任職業聯盟一把手的黃盛華,在接受《東方體育日報》採訪時直言足協推進中性名操之過急:「現在各俱樂部的投資人都還是很需要球隊的品牌效應,立即要求隊名『中性化』,投資人的熱情可能會大大減退,沒準還會有投資人覺得『球隊降級也無所謂』,這就會對足球產業造成較大的打擊。俱樂部無法做到自負盈虧,而在品牌效應上母公司又得不到體現,那麼俱樂部在集團內部的邊際效用會不斷降低,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俱樂部想往更成熟的方向發展是對的,但要做到收支平衡在先,才方便與國際接軌」

針對何時能實現自負盈虧,黃總給出了5到8年的說法:「可能需要五到八年的時間。根據在於現在的青訓狀態,再過五年到八年可能有機會。隨著有水平的青訓球員逐漸湧現,球員的工資會整體下降,俱樂部的運營也會在這個時候開始趨於理性。」

黃總的這番話說出了很多圈內人的「心聲」,誰也無法否認,中性名的出發點很好;但什麼時候推出中性名,這是一門學文。之前的足改文件中,關於中性名的條款是這麼說的:「優化俱樂部股權結構,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非企業化」。按照足改的文件綱領,應該先推動各俱樂部進行股權變革,之後再逐步去完成中性名。但直到目前為止,中超層面只有魯能的「433」以及恆大淘寶的組合模式,算是完成了股權變革,大多數俱樂部依舊面臨著股權單一的問題。當股權變革這一前提都沒有實現,直接強制性的中性名一刀切,這是否也脫離了足改綱領?

當然就算股權單一的問題沒解決,也不是說就不能推進中性名;但現階段的中國足壇真的具備推動中性名的條件麼?

目前中超、中甲、中乙很多俱樂部都存在欠薪的情況;一旦俱樂部宣告解散,則意味著這些球員的欠薪很難拿回來。而前段時間遼足球員討薪無門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足協對外則給出了「俱樂部被取消註冊資格後,足協就不再有管轄權,做出的裁決也是無效的」這一說法。當俱樂部在的時候不好好管,俱樂部退出了又沒有權利去管,這足以體現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管理體系是不健全的,這也間接的滋生了大規模的欠薪。

此前足協秘書長劉奕在接受採訪時曾說出: 「中性名規定是為了結束俱樂部對母公司注資的依賴,激勵各俱樂部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然而現階段的中超俱樂部,少的每年要虧損兩三個億,多的一年虧損十幾個億的背後,是中國足球產業長期停滯不前的現狀。

除此之外,裁判的問題,原以為隨著反賭掃黑會得到淨化;但就最近幾年的情況看,中超胡吹瞎吹的比賽依舊比比皆是。

在青訓層面,足協高層很多時候只是把重視青訓掛在嘴上,卻長期缺乏行之有效、具備操作性的辦法。甚至還出臺了一些損害青訓機構利益的方案。。。

2010年就已經提出了要成立職業聯盟,拖了11年還沒有正式成立;球員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裁判問題換湯不換藥,足球產業始終處在低端,青訓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中國足球現階段有太多問題急需解決的情況下,中國足協率先推出中性名的意欲何在?難道裁判問題,青訓問題,中國足球產業發展問題,欠薪問題是因為俱樂部的名字所引起的麼?

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急著對中性名一刀切明顯有些操之過急。如果足協率先把精力放在解決裁判、青訓、足球產業發展、欠薪這些更為基礎的問題上,把中國足球帶上一條正道,再去由職業聯盟來推動中性名,還會遭遇到那麼多的阻力麼?

相關焦點

  • 降薪改中性名一刀切,中超會議框定2021大調整
    職業聯盟最早會在12月成立,目前對於中國足球來講,成立職業聯盟只欠「東風」,而這個「東風」指的是最終的主席人選。記者了解到,主席人選還在最後確認當中,此前最接近的是周金輝,在完全確定之前,職業聯盟的工作將由劉軍和黃盛華負責,黃盛華或將會跟劉軍一樣,辭去原俱樂部董事長一職。明年3月份開打的中超聯賽,也會在職業聯盟的主導下、足協的監管下開展。
  • 更名讓文化傳承斷層,足協中性化改革是否有違初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季禹魯能一名將成為歷史1月13日,山東魯能發布官方公告,經中國足協職業聯賽俱樂部名稱審核小組的審核,「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符合足協要求,同意使用。這意味著陪伴俱樂部23年之久的「魯能」二字,將在新賽季成為歷史。
  • 「中性名」初見成效,多家贊助商不願再出錢,10支球隊面臨解散
    要知道去年我國就有多支職業俱樂部因為資金等問題而解散了,而最近曝光的10支俱樂部的贊助商不願再掏錢了,除了今年的大環境問題之外,主要是由於足協近年來在相關問題上過於反覆無常導致的,這讓很多俱樂部,特別是小俱樂部的贊助商心裡特別沒底,而足協堅持要執行的「中性化」名稱政策,則是給了這些贊助商們一個王炸!
  • 中性名變更並非治本之策 具體執行缺少人性化
    1月13日,山東魯能俱樂部通過官方微博宣布,俱樂部申報的中性名稱「山東泰山」已經通過足協審核。就在兩天之前,魯能官方宣布俱樂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稱未能通過中國足協的審核,俱樂部將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並再次申報。
  • 足協將開執委會會議討論7大議題 重點是職業聯盟
    ,第一次會議還是在香河足協換屆時召開的,在這次會議上將有關足協和職業聯盟等議題進行討論,會後執委委員們還將觀摩足協杯決賽山東魯能主場對上海申花的比賽。  本次會議足協主席陳戌源以及秘書長劉奕等足協領導都將出席會議,足協換屆選舉產生的35名委員,還有杜兆才、孫雯和高洪波三名副主席以及馬明宇、沈祥福、邵佳一等人,省市會員協會付翔、辜建明等人都將參加濟南會議。執委會委員來自國內足球工作各個行業,執委委員們參政議政也是足協社會化程度提升的表現。會議上將討論未來執委會的工作議事規程,今後執委會會議將成為足協作出重大決策的履行程序。
  • 中超一半球隊中性名被足協否決:沒內涵沒文化,球迷怒懟多管閒事
    隨著元旦假期的結束,根據足協規定的中性名字開始實施,大多數職業俱樂部都將自己球隊的名字上報給了足協。昨天是足協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而足協也對各支球隊的中性名字進行了初步審核。那麼到底情況怎麼樣呢?據悉中超以及各級職業聯賽球隊的名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無需改名的球隊,這裡面只有兩支球隊,大連人和上海申花,以及正在竭力保留名字的北京國安;第二類是以城市名或者地區名命名的,比如廣州城、廣州隊等;第三類是其他球隊,這裡面的大多數球隊基本是地區+地標性質,比如山東魯能、洛陽龍門。泰山是山東的地標,龍門是洛陽的代表。
  • 中性化改名麻煩事:足協「一刀切」執行,否決案例屢現爭議
    近期中國足壇最火爆的焦點莫過於職業化球隊改中性名,據中國足協發布的消息稱,經過專家討論決定,在提交申請的58家俱樂部當中,有80%以上的俱樂部提交的更名方案通過審核,此外還有一些球隊名稱需要進行修改。目前足協審批意見表已經流出,能夠清晰地看到足協對每家俱樂部更名的詳細意見,包括哪些未通過的否決原因。但是其中否決原因,難免有些矯枉過正的嫌疑。更名的「矯枉過正」之嫌中甲俱樂部淄博蹴鞠被否決的理由是,俱樂部背後股東旗下有家蹴鞠城項目,球隊不能與蹴鞠城項目重合,這引起了淄博蹴鞠球迷的不滿。
  • 中國足協:中性名審核未通過的應進行調整,1月31日前再次上報
    直播吧1月15日訊 中國足協官方消息,針對此前第一次中性名審核情況,已審核通過的俱樂部應儘快完成工商變更手續並在足協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準入和註冊流程;未審核通過的俱樂部應根據《通知》的要求進行針對性調整,並於1月31日前再次上報符合要求的非企業化名稱變更材料。
  • 從上海海港談起——中性名的「規則」和「潛規則」
    2020年12月14日下午,上海蘇寧環球萬怡酒店,面對一眾媒體,穿著皮夾克的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談興頗濃,然後,還看了一眼隔了一個座位的天山雪豹俱樂部的女代表。女代表面帶笑容,身姿挺拔。有人會說,你造謠,陳主席一直目視前方,但我以為,一個有文化的人,談到某個人,以示尊重時,肯定要看一眼的。
  • 從中國足協一刀切說開去,德國球隊的全名直譯都叫什麼?
    本周,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超聯賽工作會議,提出了新的「一刀切」要求,要求所有中超球隊隊名去企業化,包括北京中赫國安、廣州恆大淘寶、河南建業、山東魯能在內的多家中超俱樂部都不得不在新賽季開賽前更改球隊名稱,只有上海申花和大連人能夠倖免。雖然去除商業痕跡更接近歐洲聯賽的命名習慣,但是對於國安、建業、魯能這種已經沿用了20年以上的球隊名稱也要被「革除」,很多球迷是難以接受的。
  • 球隊名「中性化」,現階段合適嗎?
    有人思考,中國足協對於中超「中性化更名」一事上的一刀切,是否妥當?決策是否科學,有沒有經過充分論證,這都是外界希望知道的事情。  專題策劃/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白雲    現狀 溝通少、一刀切,容易引起反彈  按照足協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中國的各級足球隊,都要「一刀切」的使用中性名稱了。
  • 山東泰山中性名竟然不被通過,足協這理由太過牽強!
    根據媒體和魯能官方微博的消息,山東魯能欲在新賽季把球隊的中性名定為「山東泰山」的請求被足協所否決。這也意味著,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山東隊都不能以這個名字作為俱樂部和球隊的名稱來徵戰新賽季的聯賽,俱樂部將要在一月底之前,完成相關的工作並再次呈報球隊的新名字。
  • 浙江綠城中性名候選難題:浙江1998,綠巨人,浙江職業俱樂部等
    根據浙江能源綠城俱樂部總經理焦鳳波的採訪得知,綠城俱樂部的中性名有了6個備選方案,包括浙江職業足球俱樂部、浙江1998、浙江潮鳴、綠巨人等,另外兩個候選名字他沒有透露。那麼我們從中可以推知俱樂部傾向於前四個名字,只不過現在還沒有確定到底採用哪個。
  • 俱樂部生存艱難,仍然強制推行名稱中性化,足協的新政越走越偏
    5名本土頂薪球員(1000萬/人):能拿到1000萬薪水級別的球員,基本上都是中超中上遊球隊的主力級別,5名這樣的球員放在任何球隊都算得上是中堅力量。 4名正選國腳(1200萬/人):一支中超隊伍如果有4名國腳,算得上踏入了豪華陣容的門檻,這讓任何對手都不能輕視。
  • 別不服,洛陽龍門也是個掛羊頭賣狗肉的中性名
    為何洛陽龍門這樣的中性名,會讓球迷群體割裂,乃至撕逼。很多人在爭論的時候忘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根本就是個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中性名,是個偽中性名。好的中性名,可以沿用百年,球隊投資人變了名字不會變,球隊也不會往返遷移。
  • 足協一刀切要求俱樂部改名儼然亂成一鍋粥,這下泰山要用不了了!
    時間進入到2021年,之前足協提出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改名政策的最後時間也已經結束了,各個球隊也都申報了新的俱樂部名稱。前幾天有關河南建業擬改名洛陽龍門一下衝上熱搜,而且建業的球迷為了表達不滿甚至上演了焚燒建業球衣和發表黑白照片祭奠建業名稱被替換。
  • 京媒回應質疑:足協高層未插手相關工作
    在上港的新名海港通過工商註冊,華夏確定使用「河北隊」的中性名,中超大部分球隊都已經完成了更換中性名的工作。針對外界對上港更名過程中產生的質疑,《北京青年報》的消息稱,中性名改名過程中,足協高層沒有插手相關俱樂部的具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