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改中性名一刀切,中超會議框定2021大調整

2020-11-30 騰訊網

記者魯蜜報導11月25日上午,各中超俱樂部在中國足協的組織下,於蘇州召開了「中超俱樂部工作會議」,足協主席陳戌源和16家俱樂部代表共同出席。整個會議時長2個小時,討論的內容幾乎可以影響到未來很長時間整個中超的運營和發展。

2021賽季,將是一切的開始。內外援從下賽季起進一步限薪,國內球員稅前500萬人民幣,外援稅前年薪300萬歐元,隊內外援總工資不超過稅前1000萬歐元,俱樂部投入總額不超過6億元。關於限薪有可能衍生的「陰陽合同」問題,會上足協下了命令將在明年進一步嚴格督查。此外,更讓人關注的是,三級俱樂部明年準入之前,全部要完成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任務——足協領導在會上指出,目前除了大連人俱樂部之外,其他15家俱樂部均需要在俱樂部名稱上做出修改,做到完全去企業化,完成中性化,這是和去年討論的改名方案有所不同也是更為嚴格的地方。

職業聯盟最早會在12月成立,目前對於中國足球來講,成立職業聯盟只欠「東風」,而這個「東風」指的是最終的主席人選。記者了解到,主席人選還在最後確認當中,此前最接近的是周金輝,在完全確定之前,職業聯盟的工作將由劉軍和黃盛華負責,黃盛華或將會跟劉軍一樣,辭去原俱樂部董事長一職。明年3月份開打的中超聯賽,也會在職業聯盟的主導下、足協的監管下開展。

限薪細則與合同監管

關於中超俱樂部內外援薪水限制的問題,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已經討論很多。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少俱樂部在今年縮減開支,可還是難以逃掉欠薪和入不敷出的命運,其中不乏一些國企俱樂部。年初中超倡導的「降薪」令,實際上一直未得到真正的落實,不少俱樂部都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處於觀望態度。在11月25日上午的中超俱樂部會議上,2021賽季開始的限薪令,終於落下實錘。

會議上確定,自新賽季開始,中超俱樂部國內球員稅前年薪封頂500萬人民幣,外援稅前年薪封頂300萬歐元,於此同時中超俱樂部隊內所有外援總工資金額支出,不能超過稅前1000萬歐元。

2018年底,中國足協正式出臺最嚴「四大帽」政策,「注資帽」、「薪酬帽」、「獎金帽」和「轉會帽」嚴厲縮減球員薪資和俱樂部投入。當時規定的是中超國內球員個人薪酬(不含獎金)最高不得超過稅前1000萬元人民幣。參加2019年亞洲杯、2022年卡達世界盃預選賽的國家隊球員在個人最高薪酬限額基礎上上浮20%執行。當時只是對國內球員的薪資進行了重點縮減,一年後,也就是2019年年底,足協又公布了政策,國內球員限薪標準不變,外援稅後300萬歐元。

國內球員從1000萬稅前工資,如今減半到500萬;外援頂薪稅後變稅前,還增加了所有外援稅前薪資總支出的限額,這是本次會議相較之前的降薪,最大的不同。

在俱樂部總支出問題上,2018年底年宣布的中超俱樂部在2019年支出最高限額為12億,2020年為11億,2021年為9億,但這些數字不包括青訓支出,而從今年11月25日的會議得出的結論是,中超俱樂部在明年的年度支出縮減到6個億,這6億裡邊,不僅包含了一線隊和俱樂部的整體運營,還包含了青訓支出。

其實不少俱樂部在新的限薪令開始之前,就已經在為明年的預算和引援做起了打算,大多都是以新的限薪標準為基準。畢竟經過疫情環境下一年的運營,各俱樂部都有說不出的難題。此次新限薪令的施行,也並未遭到俱樂部的牴觸。

當然人們比較關心的是,限薪對於明年即將籤訂新合同的球員比較好辦,那麼對於那些還有合同在身的內外援,應該如何讓他們接受新的限薪令呢?2018年那次宣布降薪,在這個問題上解決辦法是,自2019年1月1日起,在中國足協新備案的合同按限額籤訂;合同尚未到期的球員,待現有合同到期後再按限額重新籤訂。而在25日的會議上,足協針對這一點有了完全不同的辦法,新辦法明確提出,在未來兩周之內會把新合同模式發到各俱樂部,有合同在身的球員也需要按照新的限薪標準來重新籤訂合同。重點是,原有合同和新合同之間存在的薪水差價,將以補充協議的形式來籤訂,超出部分目前不計入俱樂部總支出限額。

2018年在首次宣布降薪的時候,中國足協就已經重點申明過對於「陰陽合同」的治理問題,確定以包括俱樂部自查、足協稽查和移交稅務機關處理等方式來監管,違規俱樂部將受到扣除聯賽積分、取消準入資格的處罰,違規教練員、球員將受到一至三年禁賽處罰。本次蘇州會議,足協再度重申將嚴查因為降薪可能衍生的「陰陽合同」問題,足協表示要求俱樂部之間互相監督和舉證,一旦有舉報出現,足協將立刻介入調查,違規俱樂部將被直接扣分,違規隊員將停賽1年以上,處罰罰金為「陰合同」的1-5倍。

職業聯盟和俱樂部改名

除了限薪和監管之外,蘇州會議上討論的重點還有兩項,一個是職業聯盟的成立,另一個是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問題。

關於職業聯盟,今年4月份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投資人張力向媒體透露,去年12家中超俱樂部投資人聯名要求儘快成立職業聯盟,但隨後籌備工作陷入停滯狀態。隨後中國足協很快回應,在足協官網上發表了《中國足協關於推進職業聯賽理事會相關工作的說明》,公告中表示:「2019年底以來,中國足協按照《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第十四條的具體要求,對原有方案做了必要的調整和充實。新的方案得到了廣泛共識,目前按照程序正在推進中。」

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中國足球的也經歷了重重考驗,首先確保了各級聯賽的完整運行,職業聯盟的事情,在中超、中甲徹底完賽之後,再度被重提,足協主席陳戌源在數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爭取在今年成立職業聯盟,明年的聯賽讓職業聯盟去運營。

25日的會議上,關於這個議題幾乎到了最後「官宣」的節點了,職業聯盟最早會在12月成立,目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實際上指的是聯盟主席的最終確認。此前記者獲悉,最接近該位置的人選為國安俱樂部董事長周金輝,目前足協仍然在與其溝通和接洽中。但職業聯盟成立在即,工作也將馬上開展,現有的工作將會由前蘇寧俱樂部總經理劉軍和富力俱樂部總經理黃盛華負責,黃盛華或將與劉軍一樣,在正式開展工作之前,辭去原俱樂部董事長一職。無論如何,聯盟會在下賽季聯賽開始之前正式工作,因為蘇州會議上已經確定,下賽季中超聯賽將在明年3月開打,屆時新賽季聯賽將由職業聯盟主導,中國足協監管,總共打滿30輪。

最後一個重要的議題,是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包括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級聯賽)。足協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是有令在先,去年12月,足協再次確認了加快推進俱樂部名稱中性化,需要在2021賽季前完成新俱樂部名稱的註冊,屆時若未能通過中國足協認證,將不被授予聯賽準入資格。不過此前,足協提出這個概念之時,處於對職業聯賽發展狀態考慮,也有「例外」條款。即:若俱樂部名稱或簡稱原為非中性的,但被本俱樂部長期、連續使用,使其名稱在足球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形成俱樂部品牌或在球迷群體中具有普遍影響力的,可在規定時限內經俱樂部向中國足協申請並批准,可將該名稱認定為中性名稱。不過申請此類名稱認定的隊伍必須為2004年中超聯賽前已經參加甲A或甲B聯賽的俱樂部,並連續參賽至今。同時,俱樂部未發生所屬地方會員協會的變更。

若按照當時的條件來看,中超俱樂部中其實符合條件的不少,例如天津泰達、河南建業、長春亞泰,北京國安、上海申花以及山東魯能。而在此次蘇州會議上,此前的這一例外政策不復存在。足協領導明確指出,現中超16家俱樂部中,僅有大連人一家俱樂部符合新賽季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規定,其他15家俱樂部均要對原有的俱樂部名稱進行修改,做到完全去企業化,實現中性化。

關於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如何去界定,一時間也成為了各方討論的焦點。其實足協意見稿很明確:俱樂部全稱應當為「地域名+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或其他)」的形式,簡稱採用全稱中的「地域名+俱樂部名」。全稱中的地域名應為俱樂部所屬地的名稱或所在城市名稱,俱樂部名應為中文,不得超過4個漢字,且不得使用與俱樂部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相似、相近的發音或漢字。足協相關人士在會議上也進行了清晰的說明:俱樂部名稱中不得有股東公司、或者關聯單位的名稱出現在俱樂部的名稱中。假設俱樂部的股東或者是控股公司下屬企業或公司中,有相關子公司或子企業使用過的公司名稱,則這個名稱就不被視作「中性化」。各家俱樂部在申報足協時,需要提供各種詳細的材料予以證明。

如此一來,像河南建業和天津泰達、北京國安這樣的老牌中超俱樂部就要完全更名,類似像上海綠地申花、山東魯能泰山,可以去掉「綠地」和「魯能」,保留「申花」和「泰山」就可以。對於很多中小俱樂部來講,例如重慶當代、武漢卓爾、青島黃海青港等等,也不知這一次完全去企業化的改名,會不會影響到投資人的熱情和決心。

總的來說,25日中超俱樂部會議沒有給俱樂部們太多的討論時間,各項決策也只是口頭傳達,最終的細則,在未來15天之內,會以文件形式落實到各俱樂部。

相關焦點

  • 職業聯盟高管炮轟足協新規 中性名一刀切存在本末倒置
    黃總的這番話說出了很多圈內人的「心聲」,誰也無法否認,中性名的出發點很好;但什麼時候推出中性名,這是一門學文。之前的足改文件中,關於中性名的條款是這麼說的:「優化俱樂部股權結構,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非企業化」。按照足改的文件綱領,應該先推動各俱樂部進行股權變革,之後再逐步去完成中性名。
  • 國內足壇首個降薪球隊來了!新疆天山雪豹:還有誰?
    新疆天山雪豹俱樂部的降薪方案是對月薪標準進行階梯式調整,工資降幅從10%至50%不等,降薪方案的實施時間從2020年3月起,到聯賽恢復進行時結束。帕爾哈提、顧俊傑、張奧、努爾買買提等球員代表和主教練費爾南多都同意俱樂部採取降薪,表示願意與俱樂部共度時艱。
  • 會議官宣!中超隊名全面中性化,廣州恆大新隊名或改為廣州FC
    北京時間11月25日,中超會議繼續在蘇州舉行,「俱樂部中性名稱」問題成為了會議的重要議題。按照相關方面的消息,2021賽季開始,中超、中甲、中乙聯賽,全部俱樂部名字都完全去掉商業化使用中性名稱。
  • 中性名變更並非治本之策 具體執行缺少人性化
    而在1月13日中午,俱樂部通過微博宣布,全新的中性名稱「山東泰山」已經通過了足協的審核。在1994年職業聯賽初期,山東隊就曾使用「泰山隊」的名稱徵戰,不過23年後的今天,「魯能」再次被「泰山」取代,也算是一種輪迴。據了解,目前一共58家俱樂部提交了中性名(國安申請推遲)。
  • 「中性名」初見成效,多家贊助商不願再出錢,10支球隊面臨解散
    時間已經進入2021年,再過兩三個月中國職業足球各級別聯賽即將展開新的徵程,而且在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前,足協也要求各級聯賽的俱樂部上報提交工資確認表,據媒體人報導,多家中甲以及中甲之下級別聯賽的俱樂部,由於贊助商的相關費用沒有結清,導致無法完成今年的工資確認表,並且很多俱樂部的贊助商明確表示未來減少投資甚至退出的意圖
  • 中超為啥沒人降薪?足協只倡議卻不帶頭,自己還要拿利益絕大部分
    北京時間4月24日消息,目前中超聯賽何時開打還不好說,但是假如不出意外的話,那麼六月底或者七月初會是中超聯賽開賽比較好的時間,不過目前對於中超開賽最大的困擾就是足協不打算空場進行比賽,所以能否順利開賽還有待官宣。中超為啥沒人降薪?足協只倡議卻不帶頭,自己還要拿利益絕大部分。
  • 中超降薪,不是倒退,而是涅槃重生
    直接腰斬,跳樓大降價。可謂「一石驚起千層浪」。有拍掌叫好的,大力贊成;有捶胸頓足的,大力反對。反對的一方認為:調控降低球員薪酬的做法欠妥。會讓中超的優秀球員流失,比賽精彩度下降。降低中超的品牌價值。大牌外教,大牌外援,優秀的國內球員等等都會為了高收入轉投別國聯賽。中超的品牌和實際比賽內容就會大打折扣。辛辛苦苦十幾年,一夜回到職業前。到底圖啥?
  • 不要把中超老字號扼殺在搖籃裡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這個事已經板上釘釘,具體看各家怎麼改。職業俱樂部的名字是俱樂部的第一形象,名字還是很重要的。一直不太喜歡恆大這個名字,不太喜歡兩個字都是形容詞的俱樂部名字。中國企業偏喜歡形容詞。萬達、實德、全興。廣州恆久巨大足球俱樂部。石家莊永遠昌盛足球俱樂部。
  • 白國華:蘇寧希望奧拉羅尤大幅降薪執教,雙方繼續合作的可能性很小
    北京時間1月16日晚,來自國內知名記者白國華,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的透露,中超新科冠軍江蘇蘇寧的主帥奧拉羅尤,已經拒絕了蘇寧俱樂部要求其大幅度降薪的請求。雙方繼續合作的可能性已經相當之小,新賽季江蘇蘇寧面臨失去這位功勳教頭的巨大可能性。
  • 中性化名稱對中超有什麼幫助?請先搞懂中國足球的理念_運動家_澎湃...
    中性化名稱對中超有什麼幫助?從中國足球所謂的職業化改革開始,俱樂部名稱就有了過度商業化的「原罪」——1992年紅山口會議,很長時間都被認為是新時代的開啟,是中國足球真正走向社會、走向市場的發端。
  • 球隊名「中性化」,現階段合適嗎?
    有人思考,中國足協對於中超「中性化更名」一事上的一刀切,是否妥當?決策是否科學,有沒有經過充分論證,這都是外界希望知道的事情。  專題策劃/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白雲    現狀 溝通少、一刀切,容易引起反彈  按照足協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中國的各級足球隊,都要「一刀切」的使用中性名稱了。
  • 我的中超
    新賽季的中超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然而,中性名的問題,卻讓大多數俱樂部望而生畏,改得好無非就是大連人,廣州城,改不好就可能是河南建業、天津泰達和北京國安,再不行就要學石家莊永昌遠走滄州,最後一招恐怕就是學泰州遠大,原地解散!
  • 中超一半球隊中性名被足協否決:沒內涵沒文化,球迷怒懟多管閒事
    隨著元旦假期的結束,根據足協規定的中性名字開始實施,大多數職業俱樂部都將自己球隊的名字上報給了足協。昨天是足協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而足協也對各支球隊的中性名字進行了初步審核。那麼到底情況怎麼樣呢?據悉中超以及各級職業聯賽球隊的名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無需改名的球隊,這裡面只有兩支球隊,大連人和上海申花,以及正在竭力保留名字的北京國安;第二類是以城市名或者地區名命名的,比如廣州城、廣州隊等;第三類是其他球隊,這裡面的大多數球隊基本是地區+地標性質,比如山東魯能、洛陽龍門。泰山是山東的地標,龍門是洛陽的代表。
  • 改名潮下的中超「全運會」,淨是這個「人」「城」!
    今天,中超廣州恆大隊完成了企業名稱變更手續,更名為廣州足球俱樂部。只需要足協公示通過,「廣州恆大」這個見證廣州足球最輝煌11年的名稱就將正式成為歷史。至此,中國足協改名潮已大有淪為鬧劇的趨勢,除了引起惡評如潮的「洛陽龍門」外,幾乎所有已曝光的新隊名都是「XX隊」或「XX人」之類的極簡名稱。
  • 中性名來臨!四家青島的俱樂部,誰能扛起海牛的大旗?
    中國足球的中性名大限將至,職業化球隊改名勢在必行。傳言,廣州與上海球隊不少,上海FC與廣州FC都將有一番爭奪。而足球重鎮的青島,目前有4家職業化球隊,他們分別是中超的青島黃海,中乙的青島中能,青島紅獅與青島中創恆泰。
  • 解讀陳戌源5.7採訪全文:中超分組如何進行?中乙改制阻力幾何?
    記者陳永報導5月7日晚,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接受了央視《新聞1+1》節目的採訪,在全程近30分鐘的連線中,陳戌源全面介紹了中國足球目前的情況:包括足協當前的工作、國足及女足備戰、中超啟動及賽制、中超二隊及國青隊參加中乙、職業俱樂部降薪、職業聯盟、聯賽去泡沫化等問題。
  • 知名企業降薪大盤點!
    減員之後,降薪潮來了。熬過了倒閉,熬過了減員,卻熬不過降薪,降薪成為了絕大多數的選擇。下面來看小編盤點的部分知名企業降薪措施。 調整暫定涉及2020年2月、3月兩個月的薪酬,其中集團P序列、M序列降薪30%,補償假期13天,集團總監層降薪40%,集團VP層降薪50%。
  • 正好侃球丨中超大牌外援離去後 蝴蝶效應或許剛剛開始
    大眾網·海報新聞 鄭昊 濟南報導在12月14日舉行的中國足球聯賽工作會議上,足協主席陳戌源正式宣布包括更改中性名以及限薪令等一系列新舉措。這意味著,中超金元化時代基本結束;只不過,由大牌外援帶來的蝴蝶效應,目前看來仍然還在發酵。從百萬到千萬的裝備競賽「降薪令」一詞,並不是剛剛出現。
  •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各方博弈 更名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場「魔幻」博弈魯能俱樂部發布公告。關於中超俱樂部「中性化名稱」的問題,各方的博弈還在上演。11日,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發表官方公告稱:「因相關原因,俱樂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更名未能通過中國足協審核。目前俱樂部正在按照足協要求準備材料,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並儘快再次申報。」
  • 從上海海港談起——中性名的「規則」和「潛規則」
    但不巧的是,陳戌源不知道,天山雪豹下面,有個同名的酒店,按照足協的「規則」,是肯定不行的,但既然主席點了名,成了樣板,只能改酒店的名。天山雪豹動作也很快,1月12日的時候,就開始公示——將俱樂部旗下企業出售天山雪豹酒店全部股份。足協的「規則」,有6點,很清晰,也很一刀切——凡是和股東有關的,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