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隊名「中性化」,現階段合適嗎?

2021-01-07 信息時報

  2020年年末,中國足壇最喧囂的事件不是哪支球隊又有什麼重磅引援,而是河南建業俱樂部因為更改球隊名稱的事情,遭受了當地部分球迷的激烈抵制。球迷的說法似乎有些道理,喊慣了二三十年的隊名,無論是家中的球衣還是各種票根、紀念品,一下子面目全非,承載了多年的情感寄託,似乎一下子全變了。

  中國足球環境下球隊與球迷之間的聯繫,背後是中國足球的傳統與文化。有人思考,中國足協對於中超「中性化更名」一事上的一刀切,是否妥當?決策是否科學,有沒有經過充分論證,這都是外界希望知道的事情。

  專題策劃/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白雲

  

  現狀 溝通少、一刀切,容易引起反彈

  按照足協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中國的各級足球隊,都要「一刀切」的使用中性名稱了。

  因此,像廣州恆大、北京國安、廣州富力、上海上港、山東魯能,甚至是企業已經消失的上海申花等,都要改成中性名稱了。

  雖然有人認為,在中國足球當下還不發達,還要依靠企業,球隊應是企業「廣告牌」的時代,現在就一刀切使用中性名,顯得有些倉促了些,這或會影響到中國足球的發展。這雖有些道理,但也不得不說,如此一刀切,也自有好處:那就是相對平等,快刀斬亂麻地解決球隊名稱問題,省得有人在用企業名,有人卻不能用,會產生一些矛盾和質疑。同時,要創造百年俱樂部,按國際足球慣例,不用企業名,也是常態化做法,也能免去企業更迭不斷,造成的球隊名稱朝起夕改亂象。

  但是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工作目前進展緩慢,以北京國安和天津泰達為代表的的傳統俱樂部要「死磕」,成立於1996年的長春亞泰也以亞泰名稱申報。除了大連人、廣州城、深圳市、廣州隊等幾支球隊改名外,其他球隊還一直沒有動靜,這足以說明中國足協的這個做法並未得到廣泛認同。

  由於中性化改名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足協方面應該採取一些必要的溝通措施。比如邀請球迷組織和零散球迷代表、各俱樂部相關人士、體育市場開發的專業人士、高校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乃至於工商、法律界的專業人士,召開一個懇談會答疑會,解答各個俱樂部和球迷在更名問題上的疑問。

  事實上,通過日韓聯賽的發展規律來看,所謂的職業聯賽中性名,起到決定作用的是經濟基礎,而不是人為禁令。如果在職業化開端之初就做好頂層設計,例如國安、泰達、亞泰、申花這樣的名字,拿掉也就拿掉了,沒有多大的情感負擔。但如今26年沉澱下來,你說這不是文化,而是阻礙,就有點自欺欺人了。

  中國足協,還是需要更多的決策前調研,科學的論證、周密的計劃、實施前的解釋答疑。否則,球隊的歷史、球迷文化容易因一紙通知而割裂。

  願景 「中性名」有利於俱樂部「造血」

  實際上,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屬於國際慣例。改名的本質就是要提高足球在地區的影響力,改變中超球隊以企業作為個體的運營方法。俱樂部在未改名之前大多以贊助商為冠名,大多以企業作為一個個體進行文化的滲透。

  眾所周知,在高度發達和職業化的歐洲足壇,俱樂部的名稱大多是以城市、地區名稱命名,例如皇家馬德裡、馬德裡競技、巴塞隆納、曼徹斯特聯隊、利物浦、AC米蘭和國際米蘭等。還有一些是基於歷史元素積澱而命名,例如凱爾特人、託特納姆熱刺。當紅牛集團強勢介入足球領域,打造出兩支頗具戰鬥力的萊比錫紅牛與薩爾茨堡紅牛,就曾在名稱上引起了當地聯賽許多參賽俱樂部的反感與抵制。

  實際上像是現代足球的起源地英國或者是足球王國巴西,球隊名稱也大多是城市名或者地區名。在英格蘭,名稱帶上「聯」和「城」字,是其一大特色,如曼聯、利茲聯和曼城、萊斯特城等。切爾西更是其首都倫敦中的一個著名的繁華地區,這就好比是北京國安改名叫朝陽或者東城那樣。北美的各種體育俱樂部強調趣味性和親和力,他們偏愛動物或者日常用品,什麼伐木者、開拓者、紅帽、白襪、快船、灰熊、雄鹿、鵜鶘。

  而在中超,俱樂部的名稱幾乎全是省份/城市+主贊助商的組合,商業味道十足。但實際上,企業冠名俱樂部,等同於將俱樂部大包大攬全部養起來,俱樂部無法發自真誠地去積極開拓市場,打造自身造血機能。反正都是企業的一部分嘛,自然有人餵養。而在球迷心目中,如果我不認同你這個企業的文化,是不是也容易連帶這支球隊一起「恨」上了?

  從歐美成熟聯賽的經驗來看,中性隊名比較容易開拓球迷市場甚至是海外市場。比如說你很難與「倫敦電力公司」「德州儀器」「西雅圖波音」「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這樣的球隊名稱產生情感紐帶,更加不會願意花錢去支持這樣的球隊,這是一種發自本能的抗拒心理。

  或者說,如果我是一個企業主,當我與富力、恆大或者其他什麼贊助商有競爭關係的時候,我還願意投資到這個俱樂部上面嗎,本來有機會一起努力做大一塊蛋糕,結果卻因為一個傾向性明確的名稱而放棄了,自然也就不利於俱樂部開展多樣化經營。

  他山之石 日本走過30年「企業聯賽」

  日本足球在職業化以前其實是企業聯賽,球隊也都是由財團控制,比如三菱、松下、日產等。日本J聯賽職業化開啟於1993年(近比中國早了一年),當時J聯賽有的球隊是中性名有的還是企業名。早在J聯賽開始之前,「日本職業聯賽之父」川淵三郎就提出了「百年構想」與「地域密著」(大概意思是地域性密切的情感聯繫),就是要求職業足球俱樂部不能屬於企業財閥私有,必須具有社會屬性,應該紮根當地社會,並且鼓勵當地政府或單位入股。

  正是在這兩個口號下,J聯賽開始中性化命名改革。基本上在1996年之前,就完成了中性化名字的改革。

  但是也需要看到,中國與日韓的國情以及足球職業化發展路徑不同。

  J聯賽是從企業聯賽過渡而來,企業已經有了足夠的曝光率。日本的所謂企業聯賽是從1965年就開始了,到實行職業化的1993年,已經過了將近30年,而且上世紀90年代正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當時日本絕大部分球隊對於企業投入的依賴性已經不是特別強。

  中國的聯賽則不一樣。中國1994年開始實行的職業化,至今改革尚未徹底,而職業化之前中國足球是專業化,也就是說,中國足球是從專業化直接跳到職業化,並沒有經曆日本聯賽企業化這條路。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足球從1994年至今,都是企業聯賽,而非職業聯賽,甚至直到今天,中國球隊也無法脫離企業注資。

  

韓國K聯賽「企業名」自然「消亡」

  至於韓國聯賽,則與中國聯賽有點相似。

  韓國聯賽以前也是企業聯賽,現代、三星、大宇等企業控制球隊。K聯賽也都是拿企業聯賽當成職業聯賽,但問題是,韓國聯賽成立的時間很早,他們在1983年就開始創辦,比日本早了10年,比中國早了11年。

  韓國聯賽當時創辦的時候,其實跟當時的日本聯賽差不多,都是無法完全脫離大企業,所以現代、大宇、三星這些大公司的名字就一直都在球隊的名稱中。不過,隨著近年來的發展,韓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市民球隊。

  所謂市民球隊,就是非企業球隊,其最大的特點是,控股方為市政府,俱樂部主席往往就是市長,如大邱FC、濟州聯。

  隨著時間的發展,一些企業也不願意再投資足球,將球隊交給市政府接管。比如曾經的亞洲冠軍城南一和,一和集團是韓國的一家食品公司。2014年,球隊被城南市政府收購重組,改成「城南FC」。還有像首爾FC這樣的球隊,原本是安陽LG,後來球隊搬到首爾,佔了首爾的世界盃體育場,引發民眾不滿,球隊通過改名成市民球隊名稱的首爾FC來博取球迷歡心。

  其實,韓國聯賽裡的那些企業球隊也都有中性化的名字。比如,全北現代的全稱是「全北現代發動機」,蔚山現代全稱是「蔚山現代老虎」,水原三星全稱是「水原三星藍翼」,包括以前的城南一和,全名也叫城南一和天馬。

  發動機、老虎、藍翼、鐵人、天馬,這些才是他們球隊的名字,至於夾在中間的公司名字,完全是屬於歷史遺留問題,或者說是為了安撫老球迷的一種習慣性叫法。

  對於這些企業名稱,韓國足協和K聯賽並沒有做出強制要求,因為球隊已經有了中性名字,而保留企業名字只是一個歷史原因,這些企業名稱早晚也會慢慢消失。

  擬改名俱樂部

  廣州富力→廣州城

  廣州恆大→廣州隊

  深圳佳兆業→深圳隊

  河南建業→洛陽龍門

  

「老牌」俱樂部

  北京國安 1992年

  上海申花 1993年

  河南建業 1994年

  長春亞泰 1996年

  山東魯能 1998年

  天津泰達 1998年

相關焦點

  • 從「他山之石」看球隊名稱中性化
    雖然有人認為,在中國足球當下還不發達,還要依靠企業,球隊應是企業「廣告牌」的時代,現在就一刀切使用中性名,顯得有些倉促了,或會影響到中國足球的發展。此決策的好處在於,相對平等,快刀斬亂麻地解決球隊名稱問題,以免有人在用企業名,有人卻不能用,會產生一些矛盾和質疑。同時,按國際足球慣例,要創造百年俱樂部,不用企業名,也是常態化做法,也能免去企業更迭不斷,造成球隊名稱朝起夕改的亂象。
  • 俱樂部生存艱難,仍然強制推行名稱中性化,足協的新政越走越偏
    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目的是什麼?足球文化傳承是之一,但在現階段來看,名稱中性化並不是好時機。只不過作為足協的面子工程,不得不強行推動,對於目前的聯賽只有弊沒有利。 俱樂部名稱沒有中性化之前,冠名費可以做些什麼? 一個賽季的冠名費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
  • 中超球隊名稱中性化,應禁用字母:使用北京FC廣州FC不可取
    中超球隊名稱中性化的規定中,要求下賽季各球隊名稱實行「一刀切」,即全部使用非企業名稱。也就是說,像魯能、國安、上港、恆大等,甚至企業已經消失的申花,都將不會允許使用,而只能使用「地名+個性化」名稱了。於是,有消息傳出,像北京國安已註冊了備選名稱:「北京FC」,還有恆大也可能使用「廣州FC或廣州華南虎」之名——據悉,還有一些球隊也想使用「所在地名+FC」的形式。所謂足球隊名中的「FC」,是「football club(足球俱樂部)」的縮寫,這在國外足球俱樂部中,特別是英語區的地方很流行。
  • 「中性名」初見成效,多家贊助商不願再出錢,10支球隊面臨解散
    要知道去年我國就有多支職業俱樂部因為資金等問題而解散了,而最近曝光的10支俱樂部的贊助商不願再掏錢了,除了今年的大環境問題之外,主要是由於足協近年來在相關問題上過於反覆無常導致的,這讓很多俱樂部,特別是小俱樂部的贊助商心裡特別沒底,而足協堅持要執行的「中性化」名稱政策,則是給了這些贊助商們一個王炸!
  • 魯媒:中性化初衷為彌補球隊文化建設,現反成剔除球隊文化的剃刀
    直播吧1月14日訊 在足協實行強硬的一刀切中性化名稱改革後,《齊魯晚報》發文點評認為,足協此舉的初衷是彌補俱樂部文化建設的不足,但實施的過程中反而剔除了俱樂部原有的文化。
  • 中超中性化命名或將倒逼聯賽改革
    日前,中超職業聯盟副主席、富力俱樂部董事長黃盛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中性化命名操之過急,將打擊投資人的熱情,應等到中超俱樂部實現收支平衡時再實行中性化命名。中性化命名將打擊投資人的熱情,這是毫無疑問的。但要想等到俱樂部實現收支平衡再進行中性化命名,則是太過於理想化。
  • 歐洲俱樂部如何保持隊名中性化?百年老字號,名頭最重要
    歸類怎樣起隊名有時看心情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歐洲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隊名也並不高大上,它們主要以地區命名,也有一些摻雜著本地的人文特色,而有的球隊名,更是組建者慌亂之中一拍腦門的決定。我們來簡單地分一下類。首先是以地區為隊名的球隊。
  •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各方博弈 更名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場「魔幻」博弈魯能俱樂部發布公告。關於中超俱樂部「中性化名稱」的問題,各方的博弈還在上演。11日,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發表官方公告稱:「因相關原因,俱樂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更名未能通過中國足協審核。目前俱樂部正在按照足協要求準備材料,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並儘快再次申報。」
  • 中性化改名麻煩事:足協「一刀切」執行,否決案例屢現爭議
    近期中國足壇最火爆的焦點莫過於職業化球隊改中性名,據中國足協發布的消息稱,經過專家討論決定,在提交申請的58家俱樂部當中,有80%以上的俱樂部提交的更名方案通過審核,此外還有一些球隊名稱需要進行修改。足協主席陳戌源在之前的中性化改名會議中,特別舉出了新疆天山雪豹的例子,稱讚其名字很好,很有新疆文化特色。但是據悉這次新疆天山雪豹俱樂部最早的名字申請也被否決了。否決的理由是,俱樂部旗下有家天山雪豹酒店,與俱樂部重名,不符合中性化原則。所以天山雪豹俱樂部為了保留現在的名字,選擇修改了旗下酒店的名字。
  • 更名讓文化傳承斷層,足協中性化改革是否有違初衷?
    但在魯能之外,中性化名稱「一刀切」引發的亂象、鬧劇還在繼續。足協規定,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也不得使用與上述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相似或近似的漢字或詞組。從近期被駁回的俱樂部名稱來看,這一要求容不得絲毫寬容,即使是像「泰山」這樣非常中性化的詞,也會因不符合上述要求被否決。
  • 名正則球順,我對俱樂部中性化命名的態度
    投資人投資足球不也為了名和利,若是少名寡利,不知是否還有企業願意投資足球?投資人是否會減少投資足球的熱情?這次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上提出的關於俱樂部命名規範的新政中要求中明確要求,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關聯方或控制人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也不得用名稱相似或近似漢字詞組。
  • 河南建業完成中性化更名!下賽季他們叫「洛陽龍門」
    俱樂部當晚發布公告稱,球隊將更名為「洛陽龍門足球俱樂部」。河南建業官方公告截圖河南建業在公告中寫道:「根據中國足協相關規定和要求,經慎重研究決定,『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擬更名為『洛陽龍門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特此公告。」上月14日,中國足協正式公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新政。
  • 中超隊中性化改名最新消息!廣州恆大變華南虎,魯能成「泰山」
    經常看中超的球迷,基本上都會把球隊的全稱簡易化,一般都是叫恆大、國安、上港、魯能等。不過,中國足協上周是在蘇州召開了聯賽會議,商討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和降薪事宜。而最終關於中性化名字做出的決策,卻是令人哭笑不得!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出爐 球隊新名稱禁用英文字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瑋皓本報訊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在會後被正式公布。按照規定,各家俱樂部要在年底前提交新名稱。從2021年賽季起,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規定的,將失去參賽資格。
  • 河南建業中性化改名,為什麼最後被球迷吐槽?
    提到足協推出的中性化改名,本來各支俱樂部都不情願,但是足協下達死命令,必須改,不改就重罰,正是這種情況之下,很多球隊保持多年的名字不得不改名,如廣州恆大改為廣州隊,廣州富力改為廣州城,其實這些改名爭論不大,反而受到球迷擁戴,但是河南建業改名卻弄巧成拙,被球迷吐槽,為什麼這樣說?
  • 永昌轉場滄州,以「中性化」為契機,跟資本走了
    媒體人:太心疼了,以「中性化」為契機,跟著資本走了著名體育媒體人朱藝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不免內心感慨萬千。他在社交平臺上說道:太心疼了,以「中性化」為契機,跟著資本走了。的確如此,石家莊永昌隊確實跟著資本走了。當我們探討到資本這個詞語時,總是能想起「萬惡的資本主義」。但是,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每一個人又何嘗不是跟著資本的腳步的向前邁進?
  • 中性化名稱對中超有什麼幫助?請先搞懂中國足球的理念_運動家_澎湃...
    中性化名稱對中超有什麼幫助?天津泰達將改名「津門虎」。中國足球帶著「原罪」?可這些企業都有著明確的市場屬性,不可能將承擔一支專業體育運動隊,作為慈善事業對待——於是像中信國安、申花、建業、宏遠、全興、白雲山、太陽神、魯能之類的企業,順理成章地將企業或者產品名稱,和球隊名稱融合成了一體。這就是一切故事的開端。
  • 職業聯盟高管炮轟足協新規 中性名一刀切存在本末倒置
    前富力俱樂部董事長,目前已經出任職業聯盟一把手的黃盛華,在接受《東方體育日報》採訪時直言足協推進中性名操之過急:「現在各俱樂部的投資人都還是很需要球隊的品牌效應,立即要求隊名『中性化』,投資人的熱情可能會大大減退,沒準還會有投資人覺得『球隊降級也無所謂』,這就會對足球產業造成較大的打擊。
  • 中超球隊要改名了?北京告別國安,恆大可能改名廣州華南虎!
    北京時間11月24日-25日中國足協在蘇州的賽季前工作會議已經明確確定了下賽季所有中超足球俱樂部必須把此前的企業名改為中性化的名稱,不允許俱樂部名稱攜帶贊助商等,如恆大淘寶。這樣一來幾乎所有的球隊的名稱都不合格,都需要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