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讓文化傳承斷層,足協中性化改革是否有違初衷?

2021-01-1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季禹

魯能一名將成為歷史

1月13日,山東魯能發布官方公告,經中國足協職業聯賽俱樂部名稱審核小組的審核,「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符合足協要求,同意使用。這意味著陪伴俱樂部23年之久的「魯能」二字,將在新賽季成為歷史。

從11日首次提交中性名未過審,到文旅當天迅速反應,一天內完成了關聯企業的更名,再到13日「山東泰山」審核通過,魯能更名事宜經歷波折,好在最後有驚無險。但在魯能之外,中性化名稱「一刀切」引發的亂象、鬧劇還在繼續。

足協規定,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也不得使用與上述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相似或近似的漢字或詞組。從近期被駁回的俱樂部名稱來看,這一要求容不得絲毫寬容,即使是像「泰山」這樣非常中性化的詞,也會因不符合上述要求被否決。

「中性化改革」的初衷,是為了消除名字頻換導致的聯賽商業亂象和俱樂部品牌和文化建設的不足,同時讓俱樂部拋棄商業冠名,開發新的產業收益方式。然而實際操作過程,卻正在與初衷背道相馳。

改革的初衷毫無問題,中國足球確實為名字頻換付出過代價。例如上海國際,就曾經搬到西安。這一搬遷,意味著其在上海積累的所有球迷、經營的文化一夜之間清零,隊名自然也就毫無意義。更慘的是曾經是中超球隊的陝西滻灞。該球隊數次更換主場城市與隊名,2012年被貴州老闆接手後更名為貴州人和,2015年又遷至北京改名北京人和。

不過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中國足球獨有的大環境卻被完全忽略。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各專業足球隊就被冠以接手企業的名字。在那個球隊自身造血能力幾乎為零的時代,球隊名稱成為了一個企業注資俱樂部的最大價值體現。在這樣的背景下,俱樂部被冠以「金主」之名,就成為了名正言順的事情。

長久的發展過程中,俱樂部與資方形成了一種平衡,即資方默認企業冠名的價值等價於自己的投入,資方的注血足夠支撐俱樂部運作,導致新的產業收益模式開發緩慢。改變這一現狀需要一個過程,在各支球隊造血能力仍然不足的時候,貿然通過中性化改革來打破這一平衡,顯然有些操之過急。

令人不解的是,有俱樂部因開發了新的產業收益方式而導致名稱無法被通過。青島紅獅的股東紅獅足球推廣(青島)有限公司本就只從事足球推廣,正是利用自己的俱樂部名字從事足球產業開發,實現自我造血,但該企業卻被迫更名為歐力亞足球推廣(青島)有限公司。生搬硬套規定,毫不考慮現實,這在球迷、媒體圈中招來了不小的批評聲音。

其實在中性化改革被提出之初,足協也給部分俱樂部開了個口子:如果俱樂部在2004年中超聯賽前已經參加職業聯賽並延續至今,且隊名已經形成品牌,或客觀形成中性事實的,可以保留原有名稱。這一規定很好地避免了老牌俱樂部因改名而導致文化斷層的出現。

但實際執行過程中,這一規則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強硬的一刀切要求。這導致了本為了彌補俱樂部文化建設不足的中性化改革,成為了一把剔除球隊原有文化的剃刀。魯能、亞泰、建業、泰達這些甲A時代就已經存在的名字就此消失。「上海海港」這一簡稱仍然為「上港」且很容易與上港集團形成聯想的名字卻得以通過,著實令人費解。

相關焦點

  • 魯媒:中性化初衷為彌補球隊文化建設,現反成剔除球隊文化的剃刀
    直播吧1月14日訊 在足協實行強硬的一刀切中性化名稱改革後,《齊魯晚報》發文點評認為,足協此舉的初衷是彌補俱樂部文化建設的不足,但實施的過程中反而剔除了俱樂部原有的文化。
  •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各方博弈 更名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場「魔幻」博弈魯能俱樂部發布公告。關於中超俱樂部「中性化名稱」的問題,各方的博弈還在上演。11日,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發表官方公告稱:「因相關原因,俱樂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更名未能通過中國足協審核。目前俱樂部正在按照足協要求準備材料,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並儘快再次申報。」
  • 中性化改名麻煩事:足協「一刀切」執行,否決案例屢現爭議
    近期中國足壇最火爆的焦點莫過於職業化球隊改中性名,據中國足協發布的消息稱,經過專家討論決定,在提交申請的58家俱樂部當中,有80%以上的俱樂部提交的更名方案通過審核,此外還有一些球隊名稱需要進行修改。蹴鞠是足球的另一種表達,淄博作為蹴鞠的起源地,蹴鞠就是淄博的文化標誌,非常符合足球傳承的寓意。更為關鍵的是,蹴鞠城是當地政府配合淄博蹴鞠俱樂部建設的配套項目,是隸屬於淄博蹴鞠俱樂部旗下的全股子公司。所以也就說別家俱樂部是因為和母公司重合被否決,淄博蹴鞠是因為跟子公司重名被否決。總之蹴鞠被否決背後,是中性化改名矯枉過正的反映。跟淄博蹴鞠遇到類似情況的俱樂部,還有青島紅獅。
  • 粵媒批建業更名:缺乏尊重違背初衷!河南日報:建議改成河南遊龍
    關於河南建業隊改名,引發了巨大爭議一事,廣東的《羊城晚報》發文評論稱:別的隊也在改名,卻都沒有引發這麼大的震動,這是因為:建業改名缺乏必要的尊重,違背了中性化名稱改革的初衷所致
  • 河南建業完成中性化更名!下賽季他們叫「洛陽龍門」
    中新網1月1日電 2020年最後一天,中超聯賽老牌勁旅河南建業更名事宜終於塵埃落定。俱樂部當晚發布公告稱,球隊將更名為「洛陽龍門足球俱樂部」。河南建業官方公告截圖河南建業在公告中寫道:「根據中國足協相關規定和要求,經慎重研究決定,『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擬更名為『洛陽龍門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特此公告。」上月14日,中國足協正式公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新政。
  • 中超中性化命名或將倒逼聯賽改革
    日前,中超職業聯盟副主席、富力俱樂部董事長黃盛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中性化命名操之過急,將打擊投資人的熱情,應等到中超俱樂部實現收支平衡時再實行中性化命名。中性化命名將打擊投資人的熱情,這是毫無疑問的。但要想等到俱樂部實現收支平衡再進行中性化命名,則是太過於理想化。
  • 俱樂部生存艱難,仍然強制推行名稱中性化,足協的新政越走越偏
    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目的是什麼?足球文化傳承是之一,但在現階段來看,名稱中性化並不是好時機。只不過作為足協的面子工程,不得不強行推動,對於目前的聯賽只有弊沒有利。 俱樂部名稱沒有中性化之前,冠名費可以做些什麼? 一個賽季的冠名費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
  • 從「他山之石」看球隊名稱中性化
    中國球隊與球迷之間的聯繫,背後是中國足球的傳統與文化。有人思考,中國足協對於中超「中性化更名」一事上的一刀切,是否妥當?決策是否科學,有沒有經過充分論證?這都是外界希望知道的。溝通少、一刀切,容易引起反彈按照足協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中國的各級足球隊,都要「一刀切」使用中性名稱了。
  • 球隊名「中性化」,現階段合適嗎?
    2020年年末,中國足壇最喧囂的事件不是哪支球隊又有什麼重磅引援,而是河南建業俱樂部因為更改球隊名稱的事情,遭受了當地部分球迷的激烈抵制。球迷的說法似乎有些道理,喊慣了二三十年的隊名,無論是家中的球衣還是各種票根、紀念品,一下子面目全非,承載了多年的情感寄託,似乎一下子全變了。  中國足球環境下球隊與球迷之間的聯繫,背後是中國足球的傳統與文化。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出爐 球隊新名稱禁用英文字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瑋皓本報訊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在會後被正式公布。按照規定,各家俱樂部要在年底前提交新名稱。從2021年賽季起,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規定的,將失去參賽資格。
  • 名正則球順,我對俱樂部中性化命名的態度
    乾隆看見江上熙來攘往的船隻,問法磬禪師:「長江一日有多少船往來?」 法磬禪師說:「只有兩條船往來!」乾隆不解地問:「你怎麼知道只有兩條船呢?」法磬禪師說:「一條船為名,一條船為利!」乾隆聽了大為讚嘆。此故事正應了太史公之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投資人投資足球不也為了名和利,若是少名寡利,不知是否還有企業願意投資足球?投資人是否會減少投資足球的熱情?
  • 曝中甲亞軍更名「綠巨人」!足協頭疼:允許其5個月內兩度改名?
    這位綠城老總透露,目前俱樂部已經有了6個備選方案。綠城新賽季6個備選新隊名有浙江職業足球俱樂部、綠巨人、浙江1998、浙江潮鳴等等。而在這些候選名稱當中,「綠巨人」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如果浙江能源綠城隊真的選擇這一隊名,不僅直接去掉「浙江」這兩個浙江球迷最介意的字,「綠巨人」恐怕也將是新賽季中國各級聯賽最獨樹一幟的新隊名。不少網友紛紛吐槽道:「綠巨人,這是認真的嗎?
  • 中性化名稱對中超有什麼幫助?請先搞懂中國足球的理念_運動家_澎湃...
    中性化名稱對中超有什麼幫助?從中國足球所謂的職業化改革開始,俱樂部名稱就有了過度商業化的「原罪」——1992年紅山口會議,很長時間都被認為是新時代的開啟,是中國足球真正走向社會、走向市場的發端。
  • 中超中性名改革勢在必行,這一招「臭棋「已無可挽回!別掙扎了!
    因為這些年,中國足球的一個亂像就是大多數球隊的名字總是像曇花一現一樣,誰冠名或者誰接手球隊就按照新東家的意願進行改名,造成中超聯賽自創建以來一直從未更名的球隊了了可數,大多數球隊名字如過眼雲煙一般,三年五載變「改頭換面」!為了杜絕這樣的混亂情況,足協一刀切的要求所有的職業俱樂部必須按照要求進行中性化改名,杜絕再因為出現俱樂部權屬發生變更導致球隊更名的情況出現。
  • 河南建業中性化改名,為什麼最後被球迷吐槽?
    提到足協推出的中性化改名,本來各支俱樂部都不情願,但是足協下達死命令,必須改,不改就重罰,正是這種情況之下,很多球隊保持多年的名字不得不改名,如廣州恆大改為廣州隊,廣州富力改為廣州城,其實這些改名爭論不大,反而受到球迷擁戴,但是河南建業改名卻弄巧成拙,被球迷吐槽,為什麼這樣說?
  • 更名大潮到來!恆大搶佔廣州隊,富力不服又無奈,就叫廣州藍獅!
    根據足協的要求,2021賽季所有中超球隊都需要使用中性化的名字,那些帶有商業贊助商的名稱不能繼續使用。這意味著很多球隊都需要更改球隊的名字,而作為廣州的兩支球隊就率先開啟了名字搶佔大戰!
  • 山東泰山中性名竟然不被通過,足協這理由太過牽強!
    根據媒體和魯能官方微博的消息,山東魯能欲在新賽季把球隊的中性名定為「山東泰山」的請求被足協所否決。這也意味著,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山東隊都不能以這個名字作為俱樂部和球隊的名稱來徵戰新賽季的聯賽,俱樂部將要在一月底之前,完成相關的工作並再次呈報球隊的新名字。
  • 足協一刀切要求俱樂部改名儼然亂成一鍋粥,這下泰山要用不了了!
    時間進入到2021年,之前足協提出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改名政策的最後時間也已經結束了,各個球隊也都申報了新的俱樂部名稱。前幾天有關河南建業擬改名洛陽龍門一下衝上熱搜,而且建業的球迷為了表達不滿甚至上演了焚燒建業球衣和發表黑白照片祭奠建業名稱被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