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醞釀一朝落地,中性化終究還是強勢來襲!中性化改名其實並不是足協一天兩天剛想出來的政策,醞釀了許多年!美曰其名為的是和所謂的歐美足球百年俱樂部的經驗接軌!因為這些年,中國足球的一個亂像就是大多數球隊的名字總是像曇花一現一樣,誰冠名或者誰接手球隊就按照新東家的意願進行改名,造成中超聯賽自創建以來一直從未更名的球隊了了可數,大多數球隊名字如過眼雲煙一般,三年五載變「改頭換面」!
為了杜絕這樣的混亂情況,足協一刀切的要求所有的職業俱樂部必須按照要求進行中性化改名,杜絕再因為出現俱樂部權屬發生變更導致球隊更名的情況出現。早在幾年前足協對於中性化改名的計劃早就曝光,只不過到了2021年才到了政策落地的時刻。客觀來說,足協也得給了各個俱樂部時間進行名稱重新選定,只不過先不說改中性名是不是正確,就從正政策落地來的大眾的反應來看,改變終究還是引起陣痛!
反抗已是徒勞,政策落地也是必然趨勢!現如今部分球隊已經完成了中性化名稱的更改,如大連人、廣州隊、廣州城、洛陽龍門等等。但是還是眾多中超球隊可以完成更名動作,大概也還在作最後的「掙扎」亦或者「觀望」。現在「鬧」的最兇的當屬於已經宣布更名為「洛陽龍門」的河南建業,最近河南球迷的憤怒表現可謂是遍布網絡,大有魚死網破的趨勢!當然理性來看,河南球迷這波操作其實於事無補,更多的也只是讓全國球迷圍觀,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這樣說並不是說不支持他們,只不過胳膊擰不過大腿,在眾多球隊已經完成改名的情況下,河南建業的更名也只是「例行公事」,只要符合足協的要求,球迷再怎麼鬧也是枉然!不然球迷一鬧,球隊更名就有所改變,豈不是太過兒戲。
一次中性化變革換來的效果並非想像的美好,中國職業足球的未來充滿消極變數!話說回來,這一次的中性化名稱變更對於中國職業足球的變革來說,絕對已經是勢在必行,而且必然會貫徹執行,造成的後果還不可預知。想必消極影響肯定會顯現,就是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次中性化名稱的變革肯定大大打擊足球投資人的熱情,中超聯賽在一度火熱之後必然因此降溫!
很明顯,大眾都知道當前情況下中國的職業足球想要盈利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上海上港那種形式除外)。在明知道不能直接盈利的情況下為什麼這些年那麼多投資人依然熱情不減,巨資投入?投資人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可以隨便砸坑了,無非就是看到了中超聯賽這些年影響力不錯,可以為企業帶來很好的廣告效益,最明顯的例子當屬於廣州恆大,無可爭議的說恆大集團靠著廣州恆大這支球隊得到了相當巨大的回報,甚至可以說沒有廣州恆大這支球隊,就不一定有當下恆大集團的風光。部分集團亦或者企業也是看到恆大集團得益,紛紛跟投中超球隊,意圖靠著養一支中超球隊來為企業造勢謀得廣告效應罷了!
直接的利益點被「扼殺」,投資人憑什麼拿巨資「打水漂」?球隊的名字的最好的廣告語,足協的中性化名稱要求,直接讓投資人靠著養一支中超球隊來宣傳企業的目的遭受毀滅性打擊,可想對於投資人來說會有多麼大的影響。養一支中超球隊都是數億資金起步,那麼多錢投進去,不能直接盈利不說,到頭來想要的宣傳廣告作用也沒有,那麼還如何讓投資人原因繼續砸錢!誰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當投資沒有利可圖,憑什麼讓老闆繼續重金投入?誰也不想拿錢打水漂來玩吧!所以足協的中性化改名要求會直接導致接下來中超投資熱度急劇降溫,至於這個政策能堅持多久,那就看惡果有多嚴重了!
最後要說的是對於這一次中國職業足球的中性化名稱變革,其實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也不會有什麼迴旋的餘地,因為政策已經頒布,而且已經有部分球隊執行,沒有什麼理由來朝令夕改!只不過改名後的效果如何,影響多大多久還是需要時間去驗證了!就是不知道接下來會出現多少XX城隊,XX人隊這樣的中性名稱,到時千篇一律,不知道足協作何感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