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山東魯能俱樂部通過官方微博宣布,俱樂部申報的中性名稱「山東泰山」已經通過足協審核。就在兩天之前,魯能官方宣布俱樂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稱未能通過中國足協的審核,俱樂部將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並再次申報。
而在1月13日中午,俱樂部通過微博宣布,全新的中性名稱「山東泰山」已經通過了足協的審核。在1994年職業聯賽初期,山東隊就曾使用「泰山隊」的名稱徵戰,不過23年後的今天,「魯能」再次被「泰山」取代,也算是一種輪迴。
據了解,目前一共58家俱樂部提交了中性名(國安申請推遲)。其中,中超有亞泰、黃海和卓爾的名稱不過關,中甲則有淄博蹴鞠不過關,一共有11支球隊的新名稱(或未改名)未通過足協審核。
除了常規的廣州隊(恆大)、廣州城隊(富力)之外,不乏個性的名稱。比如重慶兩江俱樂部(中超重慶當代)、河北冀之龍俱樂部(河北華夏)、滄州雄獅俱樂部(石家莊永昌);四川機器熊貓俱樂部(中甲四川九牛)。
此前足協發布公告,58家球隊提交了中性名,通過審核的達到了80%,大概有10支左右球隊的中性名沒有通過審核。此外,中超的國安隊申請延續提交,國安的股東中赫和中信正在辦理股權轉讓,從而保住國安之名。建業改名為洛陽龍門,則是待定狀態。申花、深足、大連人的名稱符合要求。其餘中超球隊,蘇寧改為江蘇隊、恆大改為廣州隊、上港改名為海港隊均通過審核,重慶、華夏都提交了3個中性名。
不符合中性名要求的有4支中超球隊,亞泰和黃海都是原名沒有過審,卓爾的新名武漢眾邦,與卓爾有關聯關係未過審。對此足球評論員、山東體育休閒頻道主持人莊濤認為,「從中國足協出發點來說,讓俱樂部改成中性名稱,還是為了去除足球大環境中的『金元化,或者說是『泡沫化』,為了讓俱樂部發展得更好,通過中性名稱的變更,讓俱樂部在地域化名稱的基礎上實現股權多樣化和營收的自主化,但是真正要做到足球大綱裡提到的這一點,僅僅變更一個中性名稱也只是第一步,通過中性名稱的變更就能夠真正實現俱樂部股權的多元化和營收自主化,目前來看誰也說不清楚,足協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真正執行當中可能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或者說是過於不禁人情的做法也招來了非議,其實按照球迷想法,中性化的名稱恐怕沒有人會反對,但是執行起來是不是能夠考慮更多人性化,效果會更好一些。」
圖片來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