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聚精會神的聽眾們。
中國綠髮會與無毒先鋒聯合發布的《電商平臺塑膠玩具化學品安全調查》(1)和(2)在此次年會上展出,供與會者翻閱。據悉,感興趣的與會者可以掃描一個二維碼、獲取電子版,由此來減少印刷品帶來的碳足跡。
專家談從空的世界到滿的世界。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下午是專家報告環節。
綠會參會代表為這個別開生面的茶歇感到讚嘆!每一種食物,都有標籤,不光告訴人們它是什麼、還告訴我們,它的「身世」和來處。也許囫圇吞棗者會問——它配有「身世」標籤嗎?絕大多數各種會議,是沒有賦予食物以這樣的標籤和個性的。吃完了就吃完了,穿腸而過。攝/綠會融媒
這樣一處茶歇,讓筆者欣賞不已。這張小桌子布置得別致,充滿了山野的氣息。讓我們在食用食物的時候,會不禁去思考它的來源。不然,現代高度商業化的社會會讓人們很容易產生錯覺——「食物產自超市」!攝/綠會融媒
美麗的花草茶。這個會議,致力於做成一場綠色會議,在議程上要求與會者都自帶杯子。因此整個會場,都看不到一個塑料瓶子、或者一次性紙杯子。攝/綠會融媒
筆者很慚愧,參加了今天這場會議,才知道原來北京產蘋果。
廚餘變成沃土——在會場靠後的一角,有這樣的幾個垃圾桶。食物殘餘,可以放到「廚餘堆肥」中。旁邊還有放可回收的奧北(aobag)。這樣的設置,讓人覺得,環保這個事情還真的不是什麼高大上、而是舉手之勞。攝/綠會融媒
專家談人類紀與行星界限。2002年保羅·克魯琛在《自然》正式提出「人類紀」(Anthropocene)的概念,開始於18世紀末,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地質及生態系統造成全球性影響。「行星邊界」(或稱行星界限)理論闡述了人類的安全生活空間。跨越一個或多個行星邊界可能是災難性的,因為跨越臨界點的風險將觸發大陸到行星尺度系統的非線性、突然環境變化。參見綠會文《喬根·蘭德斯 | 轉型是可行的: 如何通過"行星邊界"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飲茶的女孩,她自帶了一個水杯。筆者在想,這杯美麗的花草茶,是否也以其自然的清香,為飲茶者帶來美好的感受?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筆者認為,思想的交流碰撞,無論觀點你是否同意,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場學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專家回答與會者提問。筆者記得是一個關於「勤勞能否致富」的問題。提問者有水平,嘉賓回答也很精彩。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攝/綠會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