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融媒3大深化實踐探討,下一步該怎麼邁?

2020-12-05 中華網

廣電系流媒體平臺多點開花;廣電MCN機構數量快速增長;各地廣電+報業整合消息頻出;各級廣電融媒體工作室幾乎成了萬家燈火……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廣電媒體的融媒之路向縱深推進,媒體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傳統廣電的發展也又一次來到了臨界點。是抓住起飛風口顛覆現有格局,還是又一次與時代機遇擦肩而過,成了全行業面臨的共同課題。

最近,不少廣電人的朋友圈都刷到了曾任電視湘軍掌門人呂煥斌的一場對話,筆者也是其中之一,這場關於媒體融合的觀點交流引發了不少討論。許多廣電同行們默默收藏了這份乾貨,也有人對這份芒果經驗的實效性提出了質疑。這一「毫無保留」的經驗分享,究竟是放之四海皆準,還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對行業發展又有何實質意義呢?

筆者注意到,對話中呂煥斌將媒體融合分為了3個階段,且從他的定義中,我們能夠清晰地對應出湖南廣電在媒體融合上的戰略步伐,但當這份芒果經驗放到整個中國電視行業,廣電融媒這艘「船」,是自己「造」還是向外「借」?該用什麼作為驅動引擎?未來又將駛向怎樣的海域呢?對此,我們進行了3大深化實踐中的探討。

「造船」OR「借船」

關於「造船」還是「借船」的問題,呂煥斌在對話中談到,「對於有抱負、有實力的媒體大廠來說,在網上自建平臺是唯一一條可以贏得長期發展的路」。近年來,浙江廣電的中國藍TV、福建廣電上線海博TV、湖北廣電推出長江雲、蘇州廣電打造無線蘇州、廣東廣電迎來喜粵TV……廣電系流媒體平臺層出不窮,不遺餘力地搭建自有平臺。

建造自主可控的平臺,對於傳統廣電而言令其身為電視的平臺屬性得以延續。「有新媒體業務但沒有平臺的模式,稱為媒體融合1.0版;有自有品牌和自我再生能力的模式,稱為媒體融合2.0版……當平臺功能失效了,價值也就隨之喪失,任何所謂自救的突破口,都是自欺欺人。」呂煥斌的這一想法,與當前不少投身自建平臺的廣電同行們的主張不謀而合。

然而,放眼整個中國廣電行業,打造自有平臺的似乎仍只是少部分的選擇,還有更多的廣電媒體選擇了「借船」。沒有自建平臺,但並不妨礙廣電系的新媒體帳號們散落在網際網路各個角落,除了官方帳號,廣電系的編導、記者、主持人們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借船」一定比「造船」落伍、孱弱嗎?現實是,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設立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647座,其中縣級廣播電視臺2094座,受各級廣電機構的人力、物力、財力差異的影響,每家廣電媒體都打造自己的流媒體平臺顯然是不可行的。

網際網路江湖存在一條鐵律「老大和老二打,打沒的是老三」,只有老大和老二才配擁有故事的網際網路語境下,馬太效應進一步放大,對於更多的廣電媒體而言,能夠藉助抖音快手「火」上一把已是不錯。這一點上,粉絲量突破3739萬、日均互動量近千萬,四川廣電打造的抖音新晉「網紅」——四川觀察,便是最好的佐證。憑藉丁真事件,近日四川觀察又著實火了一把。

不可否認,「造船」是媒體發揮話語權的根基。「試圖通過給其他平臺做配套,來養活或救活自己的平臺,即使僥倖尚存,救回來的也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電視臺了。」呂煥斌便曾如此表示。但新媒體時代下,「借船」往往能夠達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以《央視新聞》為例,「央視新聞」客戶端作為資訊類App在年輕群體中不溫不火,而「央視新聞」抖音擁有1.1億粉絲,單條視頻點讚破百萬常態化;其《主播說聯播》截至11月中旬共計480條小視頻,微博同名話題獲得72.3億閱讀。

「借船」有著諸多不足之處,但其低投入、好組織、易操作的特性,以及便於傳播、足夠網感的優勢,是打造小型、靈活、高效的融媒體「輕騎兵」的不二法門,越來越多主流媒體走向「帳號化生存」。

筆者認為呂煥斌提到的媒體融合1.0版與2.0版並不存在升級順序上的發展邏輯關係,而是一種會在市場上共生的生態協同關係,1.0是對2.0的補充、滲透和完善,共同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廣電融媒傳播生態體系。新發展賦予了顛覆格局的新可能,重點發力「造船」還是「借船」還得根據自身情況做好抉擇,畢竟道理不難闡述,經驗卻很難複製。

「內容」OR「技術」

「內容為王」是媒體行業不變的鐵律,而在新媒體時代,無論坐哪艘「船」,維持「船」航行的技術引擎都是重中之重。回顧新興視頻媒體對傳統廣電媒體發起的幾次衝擊,一次是以BAT為背景的優愛騰等長視頻平臺的出現,一次是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的快速崛起,這背後的本質都是源於網際網路邏輯對媒體邏輯的重塑,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其中技術的重要性仍在與日俱增。

不需要記者的採寫,不需要主播的播報,不需要剪輯的後期,不需要產品的廣告植入……技術發展引發傳播方式變革,行業新的拐點正在到來。在中宣部副部長徐麟為推進深度融合指明的路徑中:「媒體融合是一次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變革,要積極搶佔傳播技術高地。」在與媒體的對話中,呂煥斌也回憶道:「剛開始我們是技術外包,後來將技術和數據慢慢收回了。」

5G直播、全息訪談、自定義視角……大寬帶、低延時、多連接的特徵下,5G技術正在醞釀著廣電融媒的新一輪技術變革,愛奇藝CEO龔宇曾在公開講話中表示:「5G技術將成為影視行業發展的長期驅動力,有效加速中國影視製作工業化進程。」從技術賦能內容到技術與內容相互驅動,未來,技術是否會超越內容,成為內容市場新的硬通貨呢?

萬物互聯、萬物皆媒,技術已經在內容生產、平臺運營、傳播服務中無處不在。「內容」還是「技術」,是關於「媒體思維」還是「網際網路思維」的問題,呂煥斌將之形容為「文科生」與「理科生」的較量。儘管代表了媒體出身的「文科生」,但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呂煥斌深知技術的重要性:沒有技術,把自己單純發展為一個內容提供商,是沒有前途的。

於傳統廣電媒體而言,技術無疑是亟待補齊的短板,但在這場文理科生的較量中什麼才是制勝關鍵呢?「BAT在做技術,但最終他們在爭話語權、在做媒體,而做媒體是我們的老本行。」在這場對話中,呂煥斌進一步道破了「內容」還是「技術」的實質。

據悉,芒果TV現有20個節目製作團隊,12個影視製作團隊, 25家戰略合作工作室。這令芒果TV被外界看來不太像是一家視頻平臺,更加像是一家製作機構,而從過去經驗來看,這也正是芒果TV能夠率先行業實現盈利的關鍵所在。以騰訊視頻為例,其在今年的V視界大會中對外公布了一組數據,平臺過去3年內容投入500億,計劃未來3年投入近千億,源源不斷的燒錢大戰成為商業平臺前行路上的一座大山。

短板不漏水之餘,充分挖掘長板優勢才是融媒之路能走多遠、攀多高的決定性因素。對於廣電媒體而言在融媒改革中,只有始終如履薄冰,不斷知長補短、拓優增肌,才有可能不掉隊。

「老路子」OR「掙新錢」

「不掉隊」只是基本盤,那麼下一階段的增量盤究竟在哪裡呢?廣電融媒進入發展的深水期,融媒改革又該駛向何方呢?大膽開闢「新航線」還是維穩求生,行業的領軍人們大多有著自己的一番考慮和決定,在呂煥斌的籌劃中媒體融合3.0階段應該是「基於強平臺用戶數據挖掘的衍生業務、寄生業務和生態。」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業務生態呢?或許這個問題從湖南廣電接下來的戰略布局中可以找到答案。在最近的幾次行業大會中,「芒果系」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計劃——小芒電商。

視頻內容產業與產品銷售行業從誕生之初便有著深刻聯繫,廣告收入也成為了傳統廣電收入的重要來源,電視購物風靡一時。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會員業務雖然逐漸迎頭趕上廣告收入,但視頻平臺們對賣貨這件事卻一直熱衷,不僅是廣告吆喝,自建線上商城、聯動電商巨頭、開闢帶貨綜藝、衍生在線直播……不只是幫著賣,自己更是越來越深入地介入到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之中。

今年,疫情為電視帶來了久違的收視增長,但卻並未帶來相應的收入增長,並且再次拉響了全行業的創收警報。與此同時,在視頻平臺第一梯隊中,優愛騰仍在虧損的泥沼中苦苦掙扎,甚至開始採用上調會員費的大膽行為試探用戶付費接受度,#愛奇藝回應會員漲價#登上微博熱搜。

開新盤爭新錢,成了整個視頻行業在競爭下半場中的重要議題。

此番,湖南廣電對外宣布將要發力打造的小芒電商,被形容為「又一次戰略選擇」。但從過去的行業經驗來看,騰訊視頻有「草場地」、愛奇藝有愛奇藝商城、優酷背靠阿里電商生態,就連芒果系自己也有快樂購、芒果好物等平臺。與此同時,目前電商市場可謂一片紅海,傳統巨頭們牢牢佔據用戶心智,還有社交電商另闢蹊徑成功偷襲下沉市場,內容電商依靠短視頻、主播帶貨已成其勢。

可以說,此時進軍電商勝算並不大,甚至在不少旁觀者眼中實在多此一舉。小芒電商憑何撐起「湖南廣電全新增長極」?廣電融媒的大船應當駛向何方?新海域、新航線是否值得探索?「千萬不要低估平臺的野心」,從呂煥斌的對話看來利用平臺進取新的業務是題中應有之義,「野心沒必要抑制,擴張要允許失敗;核心競爭力要始終關注,始終強化。」

儘管目前小芒電商仍然十分神秘,但從此前媒體發布的信息來看,其也確實承載了湖南廣電在媒體融合下一階段事業版圖上的「野心」,試圖走出一條新路子。

學習既有經驗也好,投身全新大潮也罷,各家在實踐中各有答案,相信全行業的融媒發展也會在時代浪潮中自己找到揚帆方向。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從「物理相加」邁向「化學相融」 垣曲「五融同創」推動融媒「航母...
    運城日報訊 今年以來,垣曲縣融媒體中心緊緊圍繞打造區域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採取「五融同創」措施,加快推進從「物理相加」邁向「化學相融」,推動融媒「航母」深水遠航,助力垣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融正理念,引領融合新徵程。
  • 廣電融媒發展的路與遠方
    從2014年到2020年,有的步子邁得要早一些,比如2014年推出芒果TV的湖南廣電;有的一出手就是大動作,比如2018年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正式成立;今年夏天,SMG宣布將BesTV+流媒體戰略上升為臺集團深化改革發展的整體戰略,加快打造在5G時代整體轉型的應用平臺……這些大的行業動向,都強烈宣示了主流媒體在融合道路上「自主造船」的氣魄。
  • 媒體融合發展之路(四):中央吹響衝鋒號,媒體融合正闖關,廣電如何再出發?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會議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
  • 日華媒:改革防衛省 日本修憲建軍又邁一步
    日華媒:改革防衛省 日本修憲建軍又邁一步   中新網8月2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26日刊載《改革防衛省 日本修憲建軍又邁一步》一文,文章指出,安倍政府正在對日本防衛省進行機構改革,其真實目的是希望日本能像其他國家那樣,對軍隊普遍進行一元化管理,使自衛隊出擊更加專業快速。
  •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2018全國兩會融合報導實踐
    該檔60分鐘的特別直播節目,由黨媒平臺聯合河南廣播電視臺與人民網共同推出,邀請李連成、俞章法、高新才三位人大代表,將主演播室設立在人民網,以河南廣播電視臺北京兩會演播室為副演播室,通過現場訪談、連線直播、時空對話等形式,分別就鄉村振興、振興實體經濟、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個方面講述河南鄉村奮鬥實踐,傳遞兩會河南好聲音。
  • 基層調研:區域主流媒體的融媒化探索 | 三個地·理論周刊
    當前,台州廣電集團在前期融合轉型初顯成效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著眼理念、手段、載體的全方位提升,以融媒化為方向,謀劃探索平臺、內容、經營、管理、隊伍等的全面、深度、一體融合,著力推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圍繞5個方面的融媒化改造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新聞宣傳的深化改革。實現平臺的融媒化改造。
  • 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有限公司 基本情況介紹
    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象融媒」)於2014年10月註冊成立,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後,全國首家以「融媒體」命名的傳媒集團,是省委宣傳部主管的省管國有骨幹文化企業。2016年12月27日,大象融媒與省財政廳、中信國安籤署《增資擴股協議》,經專業機構評估,大象融媒整體市值24.09億元。中信國安於2017年2月10日對大象融媒完成1.28億元增資,大象融媒的企業性質由「國有獨資」變更為「國有控股」,股東為省財政廳(持股94.95%)和中信國安(持股5.05%),但目前尚未完成股東變更的工商備案。
  • 彩雲之南飄起融媒"七彩雲"
    原標題:播發全媒體內容13萬條,進行網絡直播逾1000場——彩雲之南飄起融媒「七彩雲」   □本報記者 李子木   「媒體+政務」怎樣呈現?「媒體+便民」如何便民?媒體融合怎樣「融」?
  • 融媒矩陣齊發力 雲中報導綻多屏——2020年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國兩會...
    01品牌統領,巧打融媒「組合拳」品牌影響力是媒體兩會新聞報導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品牌聚合,才能有力出擊。2020年,河南廣電面臨局臺分設、兩臺合併、融合發展的新形勢,以品牌為統領,移動優先為發展策略,全面布局移動網際網路生態,助力全國兩會新聞報導,構建起「前方後方共聯動,臺網報端微齊發力」的宣傳報導大格局。
  • 點燃「雲服務」焰火 照亮「融媒體」前程
    近年來在融合媒體技術應用領域取得非常亮眼的成績,特別是採用省技術平臺合作模式,以省帶縣、借梯上樓,完成縣級融媒體的最終落地。截至現在,已經實現近400個縣級融媒業務落地。2002年公司提供創意及技術能力為央視打造國內第一家電視網絡門戶——央視國際網,助力國內黨媒網際網路轉型。   李鯤先生說道:「我們做的最早的一個客戶是央視,幫助他們構建央視國際的網站,並為該網站做技術體系上的支撐。2004年雙方合作業務加深,我們除了技術,還提供了合作運營,比如央視網廣告業務、央視商城等。
  • 洛川融媒承辦的首場朗誦大賽開始報名啦!
    只要你喜歡朗誦,就可以來參加洛川融媒設立初賽,提高社會各界對朗誦藝術的認知程度,推動朗誦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經陝西省文化交流協會、陝西省慈善協會、陝西省戲劇家協會、陝西省詩詞學會同意。三、報名方式加「洛川融媒」微信:18691119810 ,發送「報名朗誦大賽+姓名+參賽組別+聯繫電話+學校班級+朗讀篇目」給工作人員,等待回復報名結果。
  • 2020年廣電MCN調研報告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廣電MCN大方向沒有問題,廣電MCN只是給擁有一定資源稟賦的廣電媒體提供了一條市場化的轉型路徑,但若將MCN作為廣電轉型的唯一路徑和方向,無異於過分誇大了廣電MCN的功能和成效,更不符合媒體融合的本源。」在採訪調研中,有平臺高管告訴《電視指南》。從發軔於地市臺和地面頻道到大範圍鋪開,在市場MCN和直播帶貨的熱潮傳導和催化下,廣電MCN在今年掀起大範圍波瀾。
  • 廣電總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
    市級廣電媒體因地制宜,加強上下聯動和橫向合作,加快自身融合發展步伐。發揮廣電媒體的特色和優勢,積極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以有條件、有實力的廣電媒體為龍頭,推進多種形式的集群化發展,建設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新型主流媒體「航母」。4.協同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加快省級和地市級廣電融媒體建設,建立長效運營機制,健全與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協同發展機制。
  • 解好融媒方程式——湘潭市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紀實
    解好融媒方程式  ——湘潭市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紀實  近年來,湘潭市在縣級媒體融合發展的歷史轉折中順勢而為,大膽改革,守正創新,始終秉持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宗旨,圍繞打造成主流輿論陣地  去年,正式掛牌成立的湘潭縣融媒體中心,完成指揮中心、高清播出、技術平臺和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著眼於建設高標準「中央廚房」,湘鄉市從城區中心地帶騰出一棟2100平方米的辦公樓,將技術用房改擴建與周邊環境提質改造相結合。去年12月,該中心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優等生」。
  • 中國-瓜地馬拉經貿研討會探討深化中危經貿合作
    新華社馬那瓜1月26日電(記者劉璇 許雷)瓜地馬拉城消息:中國-瓜地馬拉經貿研討會25日在瓜地馬拉城舉行,與會代表共同探討深化中危合作,進一步實現互利共贏。  這一研討會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瓜地馬拉-中國貿易與合作商會(危中商會)共同主辦。
  • 大河財立方再拓融媒變革新疆界
    從傳統生產到數字生產,從廣眾分發到精準分發,從泛服務到訂製服務……三年來,大河財立方客戶端多次升級,實現秒級發布,大河財立方微信公眾號以優質內容聚合高端精準粉絲,30+融媒矩陣,百萬級精英覆蓋。財立方新聞實踐的智慧化探索行穩步堅,努力從財經全媒體向訂製化智媒體轉變,從傳統內容生產向平臺傳播轉型。三年來,財立方持續升維數字產品陣容。千企千面,新品迭出,私享訂製。
  • 解碼兩大媒體戰略合作的共振效應
    今後,魯商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魯商傳媒)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簡稱山東廣電融媒體)的戰略合作,將推動媒體要素、資源間流動形成共振效應。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汽車產業鏈條上的各環,都可藉此實現「四兩」撥動「千斤」的產業生態效果。
  • 線上線下共融探索 影像為媒演繹申城"舞極限"
    作為上海市文教結合支持項目之一,藝術節中心與上海學生舞蹈聯盟共同組織和開展了本年度「舞極限」學生舞蹈實踐活動。活動總歷時半年,集編創作品、教學培訓、拍攝製作於一體,在線下和線上兩端為本市青少年兒童提供了藝術教育的創新載體。
  • 融媒一線|寒風中的供熱搶修
    融媒一線|寒風中的供熱搶修 2020-12-31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