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 「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轉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足,因此稱小雪。氣象專家表示,雖然「小雪」節氣不一定下雪,但這個節氣也為雪的到來準備好了「請柬」。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常年,華北、黃淮一帶會在小雪節氣期間迎來初雪,像是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鄭州、太原、西安等地多在這一時節出現冬天的第一場雪。
不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下雪時間早晚差別很大,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往往10月中下旬就開始下雪;南方大部的初雪時間集中在12月中下旬;華南地區出現降雪的概率本就不高,即使出現,時間也更晚一些,在次年1月中下旬才會迎來初雪。而在雲南的一些地方,個別年的2-3月份也會飄下雪花。
王偉躍介紹,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南方雖然沒開始飄雪,但隨著氣溫走低,長江中下遊一帶陸續開啟入冬進程;西北、東北地區則需要警惕強風雪天氣的侵襲。此外,南方氣溫走低、降水仍多,天氣可能陰冷潮溼;貴州、重慶等地還需防範低能見度天氣給出行帶來的不便。
預計今年小雪節氣期間,冷空氣活動依然頻繁,我國多地降水將較常年平均偏多,氣溫起伏較大,其中11月22日夜間至25日,中東部有大範圍雨雪降溫天氣過程,氣溫普遍下降4~8℃,其中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10℃以上。
由於小雪節氣後,氣溫急劇下降,空氣也變得乾燥起來,十分適合醃製和冬儲食物,故在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
在我國廣東、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一直都有醃製臘肉的習俗,人們會在小雪節氣殺豬宰羊,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製、風乾,製成腊味年貨來享用。
如今,腊味已經形成多個派系,其中,川味臘腸、廣式臘腸、湖南臘肉和雲南火腿特點最為鮮明。川味臘腸以煙燻、麻辣口味著稱,外表紅油油的色澤感,切開後能感受到「辣香撲鼻」;湖南臘肉和川味臘腸較為相似,也會加以煙燻,但以鹹香為主,少了麻辣口感;廣式香腸無煙燻的環節,但會加糖、酒,口感芬芳醇厚、甘甜清爽;整腿醃製的雲南火腿最為特殊,由於當地海拔高氣溫偏低、氣候溼潤,風乾時間最長,所以雲南火腿一雪花飄般霜降節氣就開始製作,遠早於其他派系。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適合的腊味,吃的時候以清蒸,搭配富含維C的蔬菜一起食用最為健康。另外,由於腊味含鹽量高,「三高」人群和腸胃不好的人群要慎吃。
文/張慧 設計/任成英 數據支持/王偉躍
審核/張方麗 陳曦 劉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