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中國」ARM架構伺服器處理器僅有的未來

2020-12-01 電子產品世界

隨著IBM的Power架構逐漸從伺服器處理器市場淡出,X86架構基本成為伺服器處理器市場絕對的統治者,Intel也順勢依靠伺服器處理器方面的壟斷地位和高額利潤,在幾年前成功將自己的營收突破了500億美元大關。鑑於AMD前幾年在伺服器市場表現低迷,幾乎90%的伺服器處理器市場被Intel所統治,利潤嘛,自然是讓其賺的盆滿缽盈,三年間該公司總價值超過400億的大手筆收購說有一半來自於伺服器市場的盈利也毫不過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0/392557.htm

隨著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成為近兩年的熱點,計算能力的需求讓伺服器處理器市場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如此高額利潤的市場,自然其他處理器架構不會輕易認輸投降,特別是中國市場飛速增長的潛力引來八方覬覦。中國每年要購買500萬片以上的伺服器晶片,花費超過40億美金,佔全球1/4的市場份額,採購金額卻是全球的1/3,在伺服器晶片市場,中國用戶深受卡脖子之痛,有一種被一家獨大所籠罩的窒息感和恐懼感。尤其是在蓬勃發展的雲計算、大數據產業過程中,一旦出現如中興禁售事件,如此龐大的市場和緊密關聯的產業耦合,受影響的就不是中興一家公司了,而是整個以伺服器平臺為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產業,從電子終端、外賣服務到共享單車的眾多行業將處於停滯,甚至消失。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一家壟斷,無他選擇!除去價格壟斷之外,在黨政軍等敏感應用領域,中國政府要求核心器件必須自主可控,這就為國產伺服器晶片提供了大展拳腳的機會,不過對完全自主研發處理器架構和產品來說,龍芯艱辛之路也警示我們,從頭開始研發處理器,缺乏生態系統的支持,短時間內是無法滿足關鍵領域的產品應用的先進性需求的。因此,合作是唯一的出路。

中國市場有需求,中國政府有訂單,中國企業有資金,缺乏的就是如何進行技術合作實現自主可控的伺服器晶片了。一方面,昔日市場領導者Power架構在IBM的支持下並沒有完全繳械投降,針對中國市場他們選擇提供伺服器內核授權的形式,通過國內的合作夥伴進行二次開發實現IBM Power架構晶片的國產化,這種產品的性能基本達到國外主流Power產品的標準,而且完全滿足Power架構的生態需求,提供了一條比較完整的解決辦法。另一方面,近期AMD在伺服器市場隨著全新的Ryzen架構的卓越表現開始回暖,同時他們也開始將部分內核專利授權給中國的公司,兼容X86架構的處理器自然在生態系統上沒有任何問題,AMD就是希望曲徑通幽快速拿下大量中國市場的訂單。

上面兩種內核的合作模式可以快速幫助中國企業推出伺服器成品,但畢竟兩種處理器內核都對方完全開發然後授權的,我們並沒有完全掌控內核的技術能力,而且兩家公司不算專門的IP授權公司,中國企業合作推出的產品從另一個角度上完全是跟他們自己的產品競爭,只是借用中國企業的名義才能拿到政府及軍用市場訂單這條規則讓他們曲線救國罷了,真正要開發內核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伺服器處理器,目前最靠譜的方式,還是依靠成熟的ARM架構來自己研發處理器。

ARM架構相比大家都很了解了,起碼目前在智慧型手機AP和MCU兩個端計算的核心器件領域佔有了統治性地位,作為專利授權公司ARM和處理器製造商不會存在任何競爭關係。但ARM架構在伺服器市場的血淚史則不是很多人知道的。

當年ARM基本佔據移動處理器市場80%份額以後,他們就希望進軍桌面以及伺服器市場,桌面市場因為PC逐年下滑所以暫時擱淺,但伺服器市場的蓬勃發展是ARM無法錯過的新增長點。雖然ARM架構在單核處理器的複雜運算性能上,似乎和CISC架構的X86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但如果單以處理器能力功耗比,ARM做處理器並非不可能,只是多加幾個內核提升運算能力即可彌補不足。傳統MIPS架構伺服器處理器那個時候正是被X86打得節節敗退之際,老牌伺服器處理器廠商Cavium成為最早一批希望試水ARM伺服器的廠家並且推出了流片,不過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後來放棄。隨後通信處理器巨頭Broadcom高調宣布拿下ARM架構,即使剛剛50多億買入伺服器處理器公司,還是計劃大力發展ARM架構伺服器處理器,但這個計劃隨著公司被收購半途而廢。在ARM架構移動處理器端積累大量經驗的高通希望藉助經驗大展拳腳,擴展自己的業務範圍,結果今年年初同樣宣布ARM伺服器項目終止,不過留下高通和貴州政府合資的華芯通繼續苦苦支撐。

幾大晶片巨頭的競相放棄,基本宣告了ARM伺服器處理器在其他地方很難開展下去,面對Intel生態系統的強勢以及CPU+FPGA的combo chip的戰略,ARM伺服器處理器唯一能夠繼續發展的星星之火只能指望在中國開啟燎原之旅了。華芯通的堅守就是其中的證明,當然在國內專注ARM伺服器處理器廠商還有產品已經被納入政府採購名單的天津飛騰

依託國防科大的研發實力,藉助中國電子的產業支持,飛騰處理器是目前ARM架構伺服器處理器中發展比較突出的。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竇強介紹,2017年推出的飛騰FT2000+,64個內核,工藝從28nm提升到16nm,處理器主頻1.8-2.3GHz,以標準spec測試的實測性能和intel 2013年主流志強處理器性能相當。伺服器的存儲、資料庫和中間件適配都已完成,實際應用的產品性能表現穩定。談到其他方面,竇強也承認目前Intel的異構處理器架構相當領先,不過飛騰也開始研究處理器+FPGA等的伺服器架構,已經取得一些進展。在支持虛擬化方面,飛騰伺服器已經得以實現。下一步飛騰的目標是做多路,因為目前的FT2000+只能支持單路,無法滿足更大規模的需求,未來將擴展到兩路甚至是8路,實現整個系統512核,以匹配高端伺服器的處理器需求。

談到未來,竇強明確表示,ARM核處理器的市場目前看只有中國最有希望,因為中國是最需要自主可控晶片的,而拿到ARM架構授權的飛騰這樣的企業能夠脫離其他人的控制獨立設計伺服器處理器。同時,ARM核處理器的生態目前非常貧乏,只有一家公司是遠遠不夠的,目前主要還願意投入在這方面的也只有數家中國公司了,因此ARM伺服器生態在中國是最可行的。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現在大量投建大型數據中心,這方面在運算能力功耗比方面以及大規模處理任務方面,ARM核伺服器也是有優勢的,因為ARM核可以更好的做陣列處理方式,並且更好的動態分配處理器性能。

當然,這些技術方面的問題並非重點,真正決定ARM核伺服器未來的,還是要看中國市場的需求量以及伺服器處理器能否快速接近X86產品的性能。政策是有了,技術突破就交給企業和科研機構來解決,ARM核伺服器,贏的機會現在看只有依靠中國夥伴了!


相關焦點

  • ARM與x86對決:誰最適合雲和行動裝置?_Intel伺服器CPU_伺服器評測...
    ARM和英特爾處理器架構之爭不斷升溫。英特爾 x86如今的地位確實難以動搖,但是ARM具有顯著的功耗優勢,在未來更具吸引力。那麼什麼樣的CPU 最能滿足未來的需求呢?  ARM 於 2011 年發布了 Cortex-A15 處理器,它採用多核無序超標量設計,主頻可高達 2.5 GHz。
  • 一文看懂arm架構和x86架構有什麼區別
    本文主要介紹的是arm架構和x86架構的區別,首先介紹了ARM架構圖,其次介紹了x86架構圖,最後從性能、擴展能力、作業系統的兼容性、軟體開發的方便性及可使用工具的多樣性及功耗這五個方面詳細的對比了arm架構和x86架構的區別,具體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ARM與RISC-V架構的區別是什麼?
    ARM架構是一種採用獨特的ARM指令集系統、並且根據不同適用範圍開發的處理器體系結構。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ARM架構有針對不同類型計算設計的體系結構。 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Cortex-A、Cortex-R、 Cortex-M處理器等。 ARM架構,更主要的是ARM指令集系統。不同於x86架構的複雜指令集(CISC)架構,是一種精簡指令集(RISC)架構。相對於CISC架構處理器,採用精簡指令集設計的ARM架構設計目標是能在儘量高的時鐘頻率下通過很少周期執行的指令集。
  • 數據驅動第五波計算浪潮 Arm伺服器產業迎來新一輪機會
    華為智能計算TaiShan&Atlas領域總裁張熙偉評價道:「作為華為智能計算最用『芯』之作,TaiShan伺服器解決方案聚焦特定應用場景,充分發揮鯤鵬Arm處理器多核架構、高並發的計算優勢,可以將高效能計算帶入每一個數據中心。」
  • 早在2014年intel就將arm視為自己的強勁勁敵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市場,2017年新增智能終端數量約280萬臺,預計到2020年將達4000萬臺。智能終端雲(arm)必然要佔據半壁江山。經過大幅升級後的智能終端普遍採用arm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arm可以針對所有終端部署適合這一要求的深度學習處理器,並應用在所有終端上。隨著arm在雲端、終端以及個人終端用戶領域的持續發力,智能終端雲(arm)市場或將繼續迅猛增長。
  • 浪潮宣布AGX-2伺服器將支持英偉達Volta架構
    《浪潮宣布AGX-2伺服器將支持英偉達Volta架構》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HostEase是較早服務中國市場的美國主機商,提供了虛擬主機、獨立伺服器等產品,其美國主機伺服器在國內訪問速度非常快,也正因為速度優勢備受國內用戶青睞。 2014 年HostEase與香港知名的新世界機房合作,推出了亞洲地區訪問速度更快的香港伺服器,滿
  • 晶片行業深度報告:為什麼說ARM可能是國產計算架構的最優選擇
    基於 CISC 的 X86 架構處理器為了滿足電腦產業發展而不斷加入指令集, 處理器日益龐大;而 ARM 架構則大幅簡化架構,僅保留所需要的指令, 可以讓整個處理器更為簡化。ARM 的優勢在於效率,ARM 採用 RISC 流 水線指令集,在完成綜合性工作方面處於劣勢,但是在任務相對固定的應 用場景中,佔據較大優勢。
  • arm架構超算_arm彙編 - CSDN
    據我所知,目前全球超算TOP500中還沒有基於ARM的系統,從這我們也能看出美國能源部在將這種新架構帶進他們的生產環境方面有多麼積極。」 該系統基於HPE的Apollo 70系統,2U空間,每個包含四臺伺服器,每臺伺服器分別使用兩個Cavium ThunderX2片上系統。
  • 高通46核處理器正面硬罡Intel:你猜誰贏了?
    凡事沒絕對,如今這款處理器正式出貨,Cloudflare就搞到一套搭載Centrip的平臺,用它與Intel Broadwell(以下所稱的Broadwell均指Broadwell-E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Skylake,Falkor同理)和Skylake做對比測試,看看高通究竟有什麼底氣和x86陣營爭天下。
  • ARM處理器全解析:A8/A9/A15都是什麼?
    Cortex-A15處理器架構解析ARM Cortex-A15處理器隸屬於Cortex-A系列,基於ARMv7-A架構,是業界迄今為止性能最高且可授予許可的處理器。Cortex-A15 MPCore處理器具有無序超標量管道,帶有緊密耦合的低延遲2級高速緩存,該高速緩存的大小最高可達4MB。浮點和NEON媒體性能方面的其他改進使設備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下一代用戶體驗,並為 Web 基礎結構應用提供高性能計算。Cortex-A15處理器可以應用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移動計算、高端數字家電、伺服器和無線基礎結構等設備上。
  • 美超微(R)交付英特爾(R)至強Phi(TM)處理器伺服器解決方案
    (NASDAQ:SMCI) 已宣布批量交付基於全新英特爾® ( Intel®) 至強 (Xeon) Phi™ 處理器(之前代號為Knights Landing)的 SuperServer 解決方案,擁有一體化或外部英特爾® Omni-Path架構(英特爾® OPA)新一代架構選擇。
  • 從製程、架構、應用入手,深入分析這十款AI處理器
    據稱這是國際上首個成功商用的深度學習處理器IP產品,可廣泛應用於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智能處理關鍵領域。專注於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美國權威媒體CB Insights最新發布全球AI 100榜單,寒武紀以其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入選,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家上榜的AI硬體創業公司。
  • 雲計算時代,雲伺服器成為伺服器創新的主要形態
    2018Q1浪潮多節點雲伺服器全球第一Gartner對未來趨勢的預測也肯定了雲伺服器的增長,雲伺服器正在取代傳統機架伺服器成為主流雲伺服器正是浪潮面向大規模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和雲數據中心應用場景重新定義的新型伺服器,具有高密度、高彈性,節能、易擴展等特性。它有別於傳統伺服器架構設計,實現了從二維平面交換到三維池化互聯的架構變革。形態通常為多節點機架、多節點整機櫃,計算、存儲、供電、散熱等功能單元高度模塊化、池化,在部署密度、能效、投資回報等方面都明顯優於傳統伺服器。
  • porsche和arm_var x = 911 porsche document - CSDN
    /伺服器處理器,打造自己的計算平臺。作為RISC體系的佼佼者,ARM架構具有非常高的執行效率,在提供同等性能的條件下,ARM處理器所消耗的能源僅有同時代x86處理器的零頭,所消耗的電晶體總量也是x86當時業界分析家也認為,如果NVIDIA想在未來繼續生存,就必須及早掌握x86處理器資源。
  • 達文西架構和arm架構有什麼區別?
    現在回到正題:一直說華為獲得了ARMv8的永久授權,那麼為什麼又搞出了「達文西架構」?答案是:華為目前的主流晶片最底層都是基於ARM架構,達文西其實是在這個架構之上主攻AI加速。華為之所以投資搞達文西架構,是因為在華為看來,主流計算模式已經從過去基於規則的計算轉移到了基於統計的計算,計算進入了AI時代,所以有必要在傳統的ARM架構上進行AI的創新。
  • 從ZYNQ晶片架構談談其為何如此誘人|fpga|處理器|控制器|arm_網易...
    來源:嵌入式客棧  [導讀] 基於ZYNQ實現複雜嵌入式系統非常便利,其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本文來從對ZYNQ晶片架構的理解來談談個人體會
  • 64核 7nm 300億電晶體,最強Arm伺服器晶片對標英特爾至強
    周二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re:Invent2019大會上,亞馬遜(AWS)宣布了其第二代基於Arm的自主研發處理器Graviton2。這顆採用7nm製程,集成了300億個電晶體的64核處理器的核心數是之前被成功應用的A1實例的4倍,將為亞馬遜的第六代EC2實例提供動力。
  • macOS BigSur使用的arm晶片也許會改變未來的電腦晶片格局
    今年的WWDC2020其實可以說會對未來很長時間的數碼界有影響,當然主要的影響其實可能會是電腦,這一次蘋果終於開始要做arm晶片架構macbook電腦了。macOS BigSur這應該會是給未來的電腦帶來劃時代意義的產品,雖然Windows電腦有arm架構,但是明顯是不上心的操作,至少在性能上是有嚴重缺陷的,但是這次macOS BigSur的演示系統是什麼?是在基於A12X晶片上演示的,而且至少在演示版中告訴我們可以同時支持好幾個4k視頻剪輯,這就是重點,現在的x86架構明顯性能不足,所以這次其實最值得期待的就是這件事。
  • Arm 兩大關鍵戰役,翻轉英特爾獨霸地位
    首先,Mac 的核心不再採用英特爾的處理器,而是改用自有設計,基於ARM架構的M1處理器。這是自15 年前換架構之後,蘋果的再次移情別戀,當初被拋棄的是基於RISC核心的PowerPC架構,這次被拋棄的是英特爾的X86架構。
  • arm 微學術 架構_arm彙編 - CSDN
    @ goto 當前位置執行,構成執行死循環.end @ 代表整個彙編文件的結束$: arm-cortex_a9-linux-gnueabi-as test.s -o test.o // 編譯彙編代碼$: arm-cortex_a9-linux-gnueabi-objdump -S test.o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