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arm架構和x86架構有什麼區別

2020-11-29 電子發燒友

  本文主要介紹的是arm架構和x86架構的區別,首先介紹了ARM架構圖,其次介紹了x86架構圖,最後從性能、擴展能力、作業系統的兼容性、軟體開發的方便性及可使用工具的多樣性及功耗這五個方面詳細的對比了arm架構和x86架構的區別,具體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叫arm架構

  ARM架構過去稱作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AdvancedRISCMachine,更早稱作:AcornRISCMachine),是一個32位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架構,其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設計。由於節能的特點,ARM處理器非常適用於移動通訊領域,符合其主要設計目標為低耗電的特性。

  在今日,ARM家族佔了所有32位嵌入式處理器75%的比例,使它成為佔全世界最多數的32位架構之一。ARM處理器可以在很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上看到,從可攜式裝置(PDA、行動電話、多媒體播放器、掌上型電子遊戲,和計算機)到電腦外設(硬碟、桌上型路由器)甚至在飛彈的彈載計算機等軍用設施中都有他的存在。在此還有一些基於ARM設計的派生產品,重要產品還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構和德州儀器的OMAP系列。

  ARM架構圖

  下圖所示的是ARM構架圖。它由32位ALU、若干個32位通用寄存器以及狀態寄存器、32&TImes;8位乘法器、32&TImes;32位桶形移位寄存器、指令解碼以及控制邏輯、指令流水線和數據/地址寄存器組成。

  1、ALU:它有兩個操作數鎖存器、加法器、邏輯功能、結果以及零檢測邏輯構成。

  2、桶形移位寄存器:ARM採用了32&TImes;32位的桶形移位寄存器,這樣可以使在左移/右移n位、環移n位和算術右移n位等都可以一次完成。

  3、高速乘法器:乘法器一般採用「加一移位」的方法來實現乘法。ARM為了提高運算速度,則採用兩位乘法的方法,根據乘數的2位來實現「加一移位」運算;ARM高速乘法器採用32&TImes;8位的結構,這樣,可以降低集成度(其相應晶片面積不到並行乘法器的1/3)。

  4、浮點部件:浮點部件是作為選件供ARM構架使用。FPA10浮點加速器是作為協處理方式與ARM相連,並通過協處理指令的解釋來執行。

  5、控制器:ARM的控制器採用的是硬接線的可編程邏輯陣列PLA。

  6、寄存器

  

  x86架構

  目前的PC架構絕大多數都是Intel的X86架構,貌似也是因為INTEL的這個X86架構早就了目前INTEL如日中天的地位。X86架構(The X86 architecture)是微處理器執行的計算機語言指令集,指一個intel通用計算機系列的標準編號縮寫,也標識一套通用的計算機指令集合。

  

  當然,這個架構圖並不是所有的都是如此,根據不同的主板,平臺,架構是略有差別的比如說,目前很多主板已經將北橋集成到CPU當中,將南橋集成為PCH,但大致的框架還是如此的。下面對這個架構圖上的各個內容分別進行一些簡介。

  1:CPU,大家都不陌生的名詞,中央處理器,計算機的核心大腦。

  2: 北橋(North Bridge Chipset):北橋是電腦主板上的一塊晶片,位於CPU插座邊,起連接作用。

  3:南橋晶片(South Bridge)是主板晶片組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位於主板上離CPU插槽較遠的下方,PCI插槽的附近,這種布局是考慮到它所連接的I/O總線較多,離處理器遠一點有利於布線。

  4: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5: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稱顯示接口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

  6:顯示j接口

  7:網卡是工作在鏈路層的網絡組件,是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接口,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

  8:音效卡的基本功能是把來自話筒、磁帶、光碟的原始聲音信號加以轉換,輸出到耳機、揚聲器、擴音機、錄音機等聲響設備,或通過音樂設備數字接口(MIDI)使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

  9: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級技術附件)是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行硬體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接口規範。

  10: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製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11:總線

  arm架構和x86架構有什麼區別

  一、性能

  X86結構的電腦無論如何都比ARM結構的系統在性能方面要快得多、強得多。X86的CPU隨便就是1G以上、雙核、四核大行其道,通常使用45nm(甚至更高級)製程的工藝進行生產;而ARM方面:CPU通常是幾百兆,最近才出現1G左右的CPU,製程通常使用不到65nm製程的工藝,可以說在性能和生產工藝方面ARM根本不是X86結構系統的對手。

  但ARM的優勢不在於性能強大而在於效率,ARM採用RISC流水線指令集,在完成綜合性工作方面根本就處於劣勢,而在一些任務相對固定的應用場合其優勢就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擴展能力

  X86結構的電腦採用「橋」的方式與擴展設備(如:硬碟、內存等)進行連接,而且x86結構的電腦出現了近30年,其配套擴展的設備種類多、價格也比較便宜,所以x86結構的電腦能很容易進行性能擴展,如增加內存、硬碟等。

  ARM結構的電腦是通過專用的數據接口使CPU與數據存儲設備進行連接,所以ARM的存儲、內存等性能擴展難以進行(一般在產品設計時已經定好其內存及數據存儲的容量),所以採用ARM結構的系統,一般不考慮擴展。基本奉行「夠用就好」的原則。

  三、作業系統的兼容性

  X86系統由微軟及Intel構建的Wintel聯盟一統天下,壟斷了個人電腦作業系統近30年,形成巨大的用戶群,也深深固化了眾多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x86系統在硬體和軟體開發方面已經形成統一的標準,幾乎所有x86硬體平臺都可以直接使用微軟的視窗系統及現在流行的幾乎所有工具軟體,所以x86系統在兼容性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ARM系統幾乎都採用Linux的作業系統,而且幾乎所有的硬體系統都要單獨構建自己的系統,與其他系統不能兼容,這也導致其應用軟體不能方便移植,這一點一直嚴重製約了ARM系統的發展和應用。GOOGLE開發了開放式的Android系統後,統一了ARM結構電腦的作業系統,使新推出基於ARM結構的電腦系統有了統一的、開放式的、免費的作業系統,為ARM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和動力。

  四、軟體開發的方便性及可使用工具的多樣性

  X86結構的系統推出已經近30年,在此期間,x86電腦經過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用戶的應用、軟體配套、軟體開發工具的配套及兼容等工作,已經到達非常成熟甚至可以說是完美的境界。所以使用X86電腦系統不僅有大量的第三方軟體可供選擇,也有大量的軟體編程工具可以幫助您完成您所希望完成的工作。

  Arm結構的電腦系統因為硬體性能的制約、作業系統的精簡、以及系統兼容等問題的制約,造成Arm結構的電腦系統不可能像X86電腦系統那樣有眾多的編程工具和第三方軟體可供選擇及使用,ARM的程式語言大多採用C和JAVA。

  對這一點的比較,更直接的結論是:基於x86結構電腦系統平臺開發軟體比arm結構系統更容易、更簡單、實際成本也更低,同時更容易找到第三方軟體(免去自己開發的時間和成本),而且軟體移植更容易。

  從以上對比分析,給了我們的一個很清晰的感覺,ARM和X86結構的電腦根本就無法對比,ARM根本就不是X86電腦的的對手。是的,如果只考慮上述幾個方面的要數,ARM確實無法與X86電腦競爭,甚至連比較的資格都沒有。但是近1、2年,ARM的產品在終端應用特別是手持終端應用飛速發展(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其銷售數量已經遠遠超出x86結構的電腦銷售數量,可見ARM是具有其與X86結構電腦不可對比的優勢。該優勢就是:功耗。

  五、功耗

  X86電腦因考慮要適應各種應用的需求,其發展思路是:性能+速度。20多年來x86電腦的速度從原來8088的幾M發展到現在隨便就是幾G,而且還是幾核,其速度和性能已經提升了千、萬倍,技術進步使x86電腦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x86電腦發展的方向和模式,使其功耗一直居高不下,一臺電腦隨便就是幾百瓦,即使是號稱低功耗節能的手提電腦或上網本,也有十幾、二十多瓦的功耗,這與ARM結構的電腦就無法相比。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ARM與RISC-V架構的區別是什麼?
    打開APP ARM與RISC-V架構的區別是什麼?ARM架構,更主要的是ARM指令集系統。不同於x86架構的複雜指令集(CISC)架構,是一種精簡指令集(RISC)架構。相對於CISC架構處理器,採用精簡指令集設計的ARM架構設計目標是能在儘量高的時鐘頻率下通過很少周期執行的指令集。 大幅減少不常用的指令,降低晶片複雜度。
  • 解讀x86、ARM和MIPS三種主流晶片架構
    指令集可分為複雜指令集(CISC)和精簡指令集(RISC)兩部分,代表架構分別是x86、ARM和MIPS。而CISC體系的x86指令集因為硬體所提供的指令集較多,所以許多工作都能夠以一個或是數個指令來代替,編譯的工作因而減少了許多。  ARM指令集架構的主要特點:一是體積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二是大量使用寄存器且大多數數據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指令執行速度更快;三是尋址方式靈活簡單,執行效率高;四是指令長度固定,可通過多流水線方式提高處理效率。
  • 達文西架構和arm架構有什麼區別?
    昇騰、鯤鵬、麒麟、方舟之間是什麼關係》有詳細闡述,有興趣可以關注筆者,訂閱該專欄。現在回到正題:一直說華為獲得了ARMv8的永久授權,那麼為什麼又搞出了「達文西架構」?答案是:華為目前的主流晶片最底層都是基於ARM架構,達文西其實是在這個架構之上主攻AI加速。
  • ARM首次成功模擬運行x86-ARM,二進位轉換器,模擬器,x86...
    ARM在移動領域風生水起,但是要想在桌面和伺服器上佔領一席之地,最大的麻煩就在於不兼容最為普及的x86代碼系統和程序,而出路只有兩條:要麼大力推進自己的生態系統,要麼模擬運行x86,就像曾經的全美達那樣(下場比較慘)。
  • 馮諾依曼架構和哈佛架構
    1、馮諾依曼架構,也叫普林斯頓架構,其特點是程序空間和數據空間是一體的,數據和程序採用同一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指令和數據地址指向同一個存儲器的不同物理位置,指令和數據的寬度相同。由於馮諾依曼架構的指令和數據儲存在同一存儲器,而且由同一總線進行讀寫,因而指令和數不能同時進行操作,只能順序執行。也是這個原因限制了計算機的性能和數據處理速度。馮諾依曼架構採用馮諾依曼架構的優點是硬體簡單,最典型的應用便是intel的x86微處理器。
  • 微軟Windows向ARM架構轉型的夢要成真了?
    ARM 作業系統有無 x64 模擬,可以說直接決定了該系統對於大眾用戶是否可用。 蘋果此次向 ARM 架構的遷移之所以收穫好評一片,除去蘋果 M1 晶片硬體上運行原生 ARM64 應用的優異表現外,ARM 版本 macOS Big Sur 中 Rosetta 2 在軟體層面上所提供的對英特爾 x86、x64 應用翻譯與模擬同樣功不可沒——Rosetta 2 模擬效率之高、對日常應用兼容之廣泛,給 ARM 版 macOS 的用戶體驗提供了保障,更為蘋果由英特爾 x86
  • ARM與x86對決:誰最適合雲和行動裝置?_Intel伺服器CPU_伺服器評測...
    這一數值可能並不正確。此處的主要目的是說明它的功耗相當低,可能低於凌動 1260。  現在的問題是ARM和英特爾x86哪款 CPU 更好?然而這將引發另外一個問題:在哪方面更好?Leverhawk 主要感興趣的兩個市場是移動計算和雲計算,因此,此後的分析也將更側重於這兩方面的內容。
  • arm 微學術 架構_arm彙編 - CSDN
    lt;shifter_operand>  減法            cond:條件執行            s:操作結果影響cpsr N/Z/C/V            // 注意對C位的影響:            // 如果最高位沒有借位 - C=1 - 如 100-20            // 如果最高位有借位
  • macOS BigSur使用的arm晶片也許會改變未來的電腦晶片格局
    今年的WWDC2020其實可以說會對未來很長時間的數碼界有影響,當然主要的影響其實可能會是電腦,這一次蘋果終於開始要做arm晶片架構macbook電腦了。macOS BigSur這應該會是給未來的電腦帶來劃時代意義的產品,雖然Windows電腦有arm架構,但是明顯是不上心的操作,至少在性能上是有嚴重缺陷的,但是這次macOS BigSur的演示系統是什麼?是在基於A12X晶片上演示的,而且至少在演示版中告訴我們可以同時支持好幾個4k視頻剪輯,這就是重點,現在的x86架構明顯性能不足,所以這次其實最值得期待的就是這件事。
  • 推出全球首款大一統系統:兼容X86/ARM晶片架構
    【5月1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一提及「晶片、作業系統」,一直都是國產科技領域的痛點,尤其是對於「Wintel」聯盟,在微軟、Intel強勢結合之下,直接將Intel晶片、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進行強勢捆綁,唯有X86架構晶片才能夠安裝Windows系統,他們也幾乎壟斷著全球
  • 一文理解分布式架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手機電腦雙黑客,ID:heikestudi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什麼是分布式架構分布式系統(distributed system) 是建立在網絡之上的軟體系統。內聚性:是指每一個資料庫分布節點高度自治,有本地的資料庫管理系統。
  • 一文解密!最近火爆的SEA浩瀚架構到底是什麼?
    當然是吉利控股發布的全新架構——SEA浩瀚架構。歷時4年,投資超過180億元,在電氣化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當下,這款全新的智能純電架構從一開始,似乎就是衝著顛覆行業水平來的。全球主流媒體爭相報導,SEA浩瀚架構什麼來頭?SEA浩瀚架構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全球各大主流知名媒體的廣泛關注。
  • 深度長文(一):什麼是產品架構?
    一切脫離業務的架構都是耍流氓,產品更是如此。本文主要先跟大家整體講一下產品架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enjoy。我們常常會看到「產品架構」這個詞,甚至能看到有些公司專門有一個叫做「產品架構師」的崗位。說起架構,很多人會覺得很虛,那麼到底什麼是產品架構呢?我們知道開發有專門的一個崗位叫技術架構師,推己及人,我們先看下技術架構師是幹嘛的?
  • 為什麼AI晶片需要突破馮諾依曼架構?
    其次,人工智慧計算架構需要材料工程的突破..我將討論一些我們遇到的突破類型的例子。在應用材料領域,我們很興奮地期待人工智慧將為材料工程帶來巨大的增長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的目標是總結計算架構需求AI工作量是這個行業的都已經熟悉了幾十年的傳統計算架構(如x86或ARM)的不同。我們將討論為什麼傳統的馮·諾伊曼計算架構人工智慧是不夠的。
  • arm架構超算_arm彙編 - CSDN
    據稱,其運算性能可達到200PFlops,合作夥伴是IBM和英偉達。 美國今年在超級計算機方面的動作不止一個Summit。據外媒報導,本周早些時候,HPE和美國能源部宣布將安裝一臺名為Astra的超級計算機,可能最早會在今年夏天結束時完成,雖然無法確定具體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年年底之前。
  • 當今四大主流的晶片架構有哪些特點?
    造晶片和做房子雖不同,但原理卻有相似之處,首先得做的第一步就是選擇架構。提到晶片架構,就不得不說CPU,因為架構的發明離不開它。CPU也叫中央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主要包括運算器和高速緩衝存儲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繫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總線。CPU的核心是各種類型的晶片,晶片架構是造芯的第一步。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晶片架構有X86、ARM、RiSC-V和MIPS四種。
  • 晶片行業深度報告:為什麼說ARM可能是國產計算架構的最優選擇
    因此,內核的基礎就是指令集(指令 集架構)和微架構。指令集是所有指令的集合,指令集可以擴充(如從 32 位擴充至 64 位),它規定了 CPU可執行的所有操作,目前,市場主流的指 令集是以 x86 為代表的複雜指令集(CISC)和以 ARM 為代表的簡單指令 集(RISC)。
  • 分布式架構概述
    簡介作為一名架構師,我們要專業,要能看懂代碼,及時光著臂膀去機房,也能獨擋一面!及時同事搞不定問題,或者撂挑子,你也能給老大一個堅定的眼神:不怕,有我在!還能在會議室上滔滔不絕,如若無人,讓不懂技術的妹子看你時眼神迷離,就好想落霞與孤鶩齊飛!
  • 一文讀懂數據架構的進化史
    近期看到很多企業在設計自己的數據平臺,以及選型一些數據分析工具,正好拜讀了數據倉庫之父的《數據架構:大數據、數據倉庫以及Data Vault》一書,有些許感觸,就來聊一下個人思考吧。首先從企業信息化發展階段時,數據平臺結構的程度來看。
  • 一文看懂鋁基板和pcb板的區別
    打開APP 一文看懂鋁基板和pcb板的區別 發表於 2019-05-13 11:18:06   什麼是鋁基板   鋁基板是一種具有良好散熱功能的金屬基覆銅板,一般單面板由三層結構所組成,分別是電路層(銅箔)、絕緣層和金屬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