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x86、ARM和MIPS三種主流晶片架構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指令集可分為複雜指令集(CISC)和精簡指令集(RISC)兩部分,代表架構分別是x86ARMMIPS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8232.htm

  ARMRISC是為了提高處理器運行速度而設計的晶片體系,它的關鍵技術在於流水線操作即在一個時鐘周期裡完成多條指令。相較複雜指令集CISC而言,以RISC為架構體系的ARM指令集的指令格式統一、種類少、尋址方式少,簡單的指令意味著相應硬體線路可以儘量做到最佳化,從而提高執行速率。因為指令集的精簡,所以許多工作必須組合簡單的指令,而針對複雜組合的工作便需要由編譯程序來執行。而CISC體系的x86指令集因為硬體所提供的指令集較多,所以許多工作都能夠以一個或是數個指令來代替,編譯的工作因而減少了許多。

  ARM指令集架構的主要特點:一是體積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二是大量使用寄存器且大多數數據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指令執行速度更快;三是尋址方式靈活簡單,執行效率高;四是指令長度固定,可通過多流水線方式提高處理效率。

  MIPS是高效精簡指令集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一種,與當前商業化最成功的ARM架構相比,MIPS的優勢主要有五點:一是早於ARM支持64bit指令和操作,截至目前MIPS已面向高中低端市場先後發布了P5600系列、I6400系列和M5100系列64位處理器架構,其中P5600、I6400單核性能分別達到3.5和3.0DMIPS/MHz,即單核每秒可處理350萬條和300萬條指令,超過ARM Cortex-A53 230萬條/秒的處理速度;二是MIPS有專門的除法器,可以執行除法指令;三是MIPS的內核寄存器比ARM多一倍,在同樣的性能下MIPS的功耗會比ARM更低,同樣功耗下性能比ARM更高;四是MIPS指令比ARM稍微多一些,執行部分運算更為靈活;五是MIPS在架構授權方面更為開放,允許授權商自行更改設計,如更多核的設計。

  同時,MIPS架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MIPS的內存地址起始有問題,這導致了MIPS在內存和cache的支持方面都有限制,即MIPS單內核無法面對高容量內存配置;二是MIPS技術演進方向是並行線程,類似INTEL的超線程,而ARM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物理多核,從目前核心行動裝置的發展趨勢來看物理多核佔據了上風;三是MIPS雖然結構更加簡單,但是到現在還是順序單/雙發射,ARM則已經進化到了亂序雙/三發射,執行指令流水線周期遠不如ARM高效;四是MIPS學院派發展風格導致其商業進程遠遠滯後於ARM,當ARM與高通、蘋果、NVIDIA等晶片設計公司合作大舉進攻移動終端的時候,MIPS還停留在高清盒子、印表機等小眾市場產品中;五是MIPS自身系統的軟體平臺也較為落後,應用軟體與ARM體系相比要少很多。

  x86 CISC是一種為了便於編程和提高記憶體訪問效率的晶片設計體系,包括兩大主要特點:一是使用微代碼,指令集可以直接在微代碼記憶體裡執行,新設計的處理器,只需增加較少的電晶體就可以執行同樣的指令集,也可以很快地編寫新的指令集程式;二是擁有龐大的指令集,x86擁有包括雙運算元格式、寄存器到寄存器、寄存器到記憶體以及記憶體到寄存器的多種指令類型,為實現複雜操作,微處理器除向程式設計師提供類似各種寄存器和機器指令功能外,還通過存於只讀存儲器(ROM)中的微程序來實現極強的功能,微處理器在分析完每一條指令之後執行一系列初級指令運算來完成所需的功能。

  x86指令體系的優勢體現在能夠有效縮短新指令的微代碼設計時間,允許實現CISC體系機器的向上兼容,新的系統可以使用一個包含早期系統的指令集合。另外微程式指令的格式與高階語言相匹配,因而編譯器並不一定要重新編寫。相較ARM RISC指令體系,其缺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通用寄存器規模小,x86指令集只有8個通用寄存器,CPU大多數時間是在訪問存儲器中的數據,影響整個系統的執行速度。而RISC系統往往具有非常多的通用寄存器,並採用了重疊寄存器窗口和寄存器堆等技術,使寄存器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二,解碼器影響性能表現,解碼器的作用是把長度不定的x86指令轉換為長度固定的類似於RISC的指令,並交給RISC內核。解碼分為硬體解碼和微解碼,對於簡單的x86指令只要硬體解碼即可,速度較快,而遇到複雜的x86指令則需要進行微解碼,並把它分成若干條簡單指令,速度較慢且很複雜。

  第三,x86指令集尋址範圍小,約束用戶需要。

  第四,x86 CISC單個指令長度不同,運算能力強大,不過相對來說結構複雜,很難將CISC全部硬體集成在一顆晶片上。而ARM RISC單個指令長度固定,只包含使用頻率最高的少量指令,性能一般但結構簡單,執行效率穩定。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arm架構和x86架構有什麼區別
    本文主要介紹的是arm架構和x86架構的區別,首先介紹了ARM架構圖,其次介紹了x86架構圖,最後從性能、擴展能力、作業系統的兼容性、軟體開發的方便性及可使用工具的多樣性及功耗這五個方面詳細的對比了arm架構和x86架構的區別,具體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macOS BigSur使用的arm晶片也許會改變未來的電腦晶片格局
    今年的WWDC2020其實可以說會對未來很長時間的數碼界有影響,當然主要的影響其實可能會是電腦,這一次蘋果終於開始要做arm晶片架構macbook電腦了。macOS BigSur這應該會是給未來的電腦帶來劃時代意義的產品,雖然Windows電腦有arm架構,但是明顯是不上心的操作,至少在性能上是有嚴重缺陷的,但是這次macOS BigSur的演示系統是什麼?是在基於A12X晶片上演示的,而且至少在演示版中告訴我們可以同時支持好幾個4k視頻剪輯,這就是重點,現在的x86架構明顯性能不足,所以這次其實最值得期待的就是這件事。
  • 當今四大主流的晶片架構有哪些特點?
    造晶片和做房子雖不同,但原理卻有相似之處,首先得做的第一步就是選擇架構。提到晶片架構,就不得不說CPU,因為架構的發明離不開它。CPU也叫中央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主要包括運算器和高速緩衝存儲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繫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總線。CPU的核心是各種類型的晶片,晶片架構是造芯的第一步。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晶片架構有X86、ARM、RiSC-V和MIPS四種。
  • ARM與RISC-V架構的區別是什麼?
    關於ARM 1991 年ARM 公司成立於英國劍橋,早期ARM也自主設計和生產晶片,但由於業績平平,最後ARM改變了策略,他們不再生產晶片,轉而以授權的方式,將晶片設計方案轉讓給其他公司。 ARM有三種授權方式:處理器、POP以及架構授權。
  • 蘋果M1與主流x86處理器比比,單線程基準測試效能怎麼樣?
    其出現的意義在於,一旦成功,將成為扭轉ARM和X86攻防態勢的時間節點,引領未來更多基於ARM的晶片「。iz8EETC-電子工程專輯儘管許多人對蘋果 M1 晶片組的基準測試成績不屑一顧,WCCFTech 還是嚴肅地指出:與現代 x86 處理器相比,幾乎所有單核基準測試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 假設旨在評估單核性能的話!
  • 關於MIPS與ARM之間的對比分析和差異性
    在微處理器誕生早期,基本上都是不同廠商生產不同架構的晶片(例如Intel的X86系列處理器),雖然後來在IBM的「強迫」之下Intel將X86架構授權給其他幾家廠商生產處理器,但當時的主流一直都是處理器廠商自主研發架構和設計甚至生產處理器的。這種境況一直維持到1980年,RISC的誕生。
  • ARM與x86對決:誰最適合雲和行動裝置?_Intel伺服器CPU_伺服器評測...
    幾周前,英特爾針對數據中心發布了基於自身凌動架構的全新低功耗 CPU。凌動 S1200 系列旨在提供 x86 在低功耗片上系統上的指令集兼容性。凌動S1200系列 主要針對微伺服器和其他以性能為導向、功耗較低的應用。
  • 晶片行業深度報告:為什麼說ARM可能是國產計算架構的最優選擇
    目前,全球 IT 信息產業依然是由 x86 架構的 Intel 底層晶片和 Windows 作業系統組成的 底層 Wintel 體系主導:2018 年,全球 CPU 領域 Intel 佔比 90.41%,操作 系統領域微軟 Windows 佔比達 88.17%。
  • ARM首次成功模擬運行x86-ARM,二進位轉換器,模擬器,x86...
    ARM在移動領域風生水起,但是要想在桌面和伺服器上佔領一席之地,最大的麻煩就在於不兼容最為普及的x86代碼系統和程序,而出路只有兩條:要麼大力推進自己的生態系統,要麼模擬運行x86,就像曾經的全美達那樣(下場比較慘)。
  • 推出全球首款大一統系統:兼容X86/ARM晶片架構
    【5月1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一提及「晶片、作業系統」,一直都是國產科技領域的痛點,尤其是對於「Wintel」聯盟,在微軟、Intel強勢結合之下,直接將Intel晶片、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進行強勢捆綁,唯有X86架構晶片才能夠安裝Windows系統,他們也幾乎壟斷著全球
  • porsche和arm_var x = 911 porsche document - CSDN
    Intel和AMD共同壟斷了這個市場,二者都將注意力緊緊地放在對方身上,雙方從設計思想、發展方向、晶片微架構到半導體工藝,都進行著針鋒相對的競爭,任何一方提出的新穎創意,很快就會被對方所吸收。>在指令架構上具有不對稱的優勢,x86晶片無論如何完美,都難以在晶片效率上同RISC產品較量。
  • 微軟Windows向ARM架構轉型的夢要成真了?
    leon ye 發表於 2021-01-07 14:46:33 蘋果基於 ARM 架構的 M1 晶片大出風頭,老對頭微軟也不甘示弱地加快了其自研 ARM 晶片的開發進度;加之近期微軟終於補足了 Windows 10 on ARM 中關鍵性的 x64 模擬支持
  • 蘋果M1晶片:如何開啟一個時代
    蘋果UMA結構示意圖(圖片來自蘋果)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架構設計和封裝方法其實並非蘋果獨有,其實在英偉達的A100GPU、AMD的Rome處理器,還有英特爾和賽靈思的高端FPGA晶片裡,都使用了類似的方法,可以在同一個晶片封裝裡集成了多個不同的計算和存儲單元。
  • 達文西架構和arm架構有什麼區別?
    關於華為的主流技術術語,筆者在專欄《華為方舟編譯器原始碼分析》的第5章《鴻蒙能解決谷歌斷供嗎?昇騰、鯤鵬、麒麟、方舟之間是什麼關係》有詳細闡述,有興趣可以關注筆者,訂閱該專欄。現在回到正題:一直說華為獲得了ARMv8的永久授權,那麼為什麼又搞出了「達文西架構」?
  • 晶片全景圖和國產數字晶片的機會
    IP核是晶片常用設計模塊,現在晶片的設計,不再是完全從0開始,都是基於某些成熟的IP核,並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晶片功能的添加。 以ARM公司為例,自身不生產晶片,而通過處理器授權、處理器優化包授權與架構授權三種授權方式作為商業模式。晶片設計公司獲取ARM公司的授權,得到ARM晶片的IP核,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晶片開發。
  • 馮諾依曼架構和哈佛架構
    1、馮諾依曼架構,也叫普林斯頓架構,其特點是程序空間和數據空間是一體的,數據和程序採用同一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指令和數據地址指向同一個存儲器的不同物理位置,指令和數據的寬度相同。由於馮諾依曼架構的指令和數據儲存在同一存儲器,而且由同一總線進行讀寫,因而指令和數不能同時進行操作,只能順序執行。也是這個原因限制了計算機的性能和數據處理速度。馮諾依曼架構採用馮諾依曼架構的優點是硬體簡單,最典型的應用便是intel的x86微處理器。
  • arm 微學術 架構_arm彙編 - CSDN
    @ goto 當前位置執行,構成執行死循環.end @ 代表整個彙編文件的結束$: arm-cortex_a9-linux-gnueabi-as test.s -o test.o // 編譯彙編代碼$: arm-cortex_a9-linux-gnueabi-objdump -S test.o > 1.
  • ARM指令學習筆記
    適用於多種領域,比如嵌入控制、消費/教育類多媒體、DSP和移動式應用等。這個公司ARM公司既不生產晶片也不銷售晶片,它只出售晶片技術授權。縱觀我們周圍的手機,諾基亞n86,n97,n95,n96......摩託諾拉,索愛,蘋果,三星,無一不大量使用arm處理器。
  • MIPS和ARM「二虎」鬥Intel「
    MWC 2015是移動業務,平板和智慧型手機的海洋,但該盛會和半導體廠商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圍繞著最新的後端伺服器架構的討論和關於移動環境裡的數據中心的話題也越來越吸引世人的注意ARM和MIPSCavium,這位ARM和MIPS的老夥計,近日公布了它去年和聯想一起研發的48位伺服器晶片,ThunderX。Cavium堅信 ARM的ThunderX足以和Intel的Xeon E3系列一爭高下。據它的全球銷售副總裁,Milt Douglass所言,它的性價比高於ARM同類產品(AMD, AMCC, Calxeda)。
  • 蘋果 ARM 代替 intel 晶片!微軟放狠話:別想裝 Windows 雙系統
    蘋果 ARM 代替 intel 晶片!蘋果近日宣布推出 ARM 架構的自研晶片替代 intel 晶片,這將導致所有蘋果 PC 設備無法正常安裝 Windows 10 系統,需要微軟方面提供支持 ARM 架構的版本,但微軟方面已經明確聲明不會為蘋果做出任何改變,也就是不會推出單獨支持 ARM 架構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