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是怎麼成為美國的鐵桿小弟的?
說起來澳大利亞這跟美國還真不是一般的鐵,對美國人來說簡直就是澳鐵,凡事都以美國馬首是瞻。在美國針對我們的道路上,澳大利亞也是鬧得最歡的。比如打壓5G,更是五眼聯盟成員國之一,還經常性的針對我們搞一些小動作,造謠生事是一個都不少。
本來澳大利亞可以依靠著我們龐大的消費市場活得非常不錯,畢竟我們每年進口澳大利亞的農副產品和礦產資源,但它卻處處得罪它的大金主。
這番操作著是令人迷惑,其實看似很多不可思議的行為,其背後必然有歷史的根源。
澳大利亞跟美國走得如此之近,其實是源於二戰時期的恐慌和焦慮,以及它被母國英國的拋棄和背叛,種種因素導致澳大利亞需要緊緊抱住美國的大腿,才能緩解他內心的恐懼,來保障他的安全。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之後,美日太平洋戰爭就爆發了,日本開啟了南下佔領東南亞的步伐。說起來澳大利亞面積雖然很大,但重要性比起來英國其他殖民地根本不夠看。
比如英屬印度殖民地和在東南亞的海峽殖民地,澳大利亞的重要性就不如這些殖民地,而當時英國也疲於應對戰爭,在歐洲與納粹德國糾纏,在亞洲還要擋住日本人的進攻,澳大利亞這一塊地方反而顧不上了。
珍珠港事件之後的兩個月,日本軍隊就南下登陸馬來半島,只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在1942年2月15日就攻下了英屬海峽殖民地的核心區域,新加坡。一共有13.4萬英印和澳大利亞軍隊向日本人投降,其中有1.5萬澳大利亞士兵被俘,最後超過1/3都死在了日本戰俘營裡。
日本在攻下新加坡4天後,就派了200多架戰機轟炸了澳北部的達爾文港,炸死了230人,受傷400多人,甚至日本的潛艇都開進了雪梨港,日本人的瘋狂舉動讓澳大利亞徹底慌了。
本來澳大利亞就像一個世外桃源一樣,沒有人打擾,而日本發動了戰爭,徹底打破了世外桃源的寧靜。所以這時澳大利亞一直期盼著英國派軍隊來保護自己,然而自己的期盼卻徹底落空了,英國軍隊根本就沒有來,澳大利亞人感受到了欺騙。
在此之前,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對澳大利亞曾經再三承諾,英國軍隊和艦隊將會通過新加坡基地保護澳大利亞免受日軍的侵擾,也會保障澳大利亞的海域不受任何日本戰艦的侵擾。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成為空頭支票了,英國在亞洲的核心利益是英屬印度,澳大利亞只能靠邊站,澳大利亞這一塊地方本來就是無關緊要,在英國人看來徹底放棄,也是經過反覆權衡的。
在1992年,距離英軍在新加坡投降已經過了50年了,在一場國會的演講中,時任澳大利亞總理保羅基曾尖銳的批評英國當時的行為,言語中透露了很多憤恨,他說:
我當時還在上小學,便已經意識到澳大利亞需要自尊自愛,而不要低三下四的討好。曾經決定不再保護馬來半島,對新加坡基地棄之不理,並且不把我們的軍隊還回來,導致我們無力抵抗日軍侵略的國家。
可以說日軍在進攻東南亞這一時期,澳大利亞全國都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之後救世主就來了,美國。這時的美國正在西太平洋地區找立足點,所以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合作是一拍即合。
新任的老大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用自己強大的工業能力和軍隊打敗了日軍,並在珊瑚海上打了一場漂亮仗,迫使日本人徹底斷絕了對澳大利亞進攻的計劃。
自此之後,澳大利亞就跟著美國混,處處緊跟著美國的步伐,就怕與美國的隊形不一致。美國二戰後打的戰爭,比如韓戰、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有澳大利亞人的身影。
二戰之後歐洲列強殖民地紛紛獨立,東南亞作為列強的殖民地也展開了如火如荼的獨立運動,而這時的蘇聯一直積極輸出主義,讓澳大利亞很害怕澳大利亞,甚至認為這和當年日本攻打澳大利亞是一樣的,所以基於這種思維邏輯,澳大利亞必須時刻跟隨美國的步伐,就害怕自己稍微做的不讓美國人滿意,也會被美國人拋棄,造成澳大利亞是美國曆次對外戰爭最狂熱的支持者之一。
由此也就明白了,澳大利亞雖然經濟上很大程度上依賴著與我們的貿易,但是它的行為邏輯處處跟隨美國,因為只有抱上美國的大腿,他才會緩解內心的安全焦慮。
當然這也極有可能是一種文明孤島心態。雖然澳大利亞地處亞洲邊緣,屬於大洋洲,但它是典型的西方文明,它的地理位置卻遠離西方國家,無論是離北美還是離歐洲都很遠,所以也可以看作西方文明的飛地,所以時時刻刻都害怕被亞洲的一些文明吞併。
實際上沒有國家想要吞併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人自己卻產生這種心態,已經形成了固定式,短時間內是轉變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