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中東地區局勢再度變得緊張起來。以色列計劃於7月吞併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的做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歐盟、俄羅斯和中東周邊多國均對此表示反對,態度激烈的如約旦,更是以發動戰爭作為威脅回應。
與此同時,梵蒂岡緊急召見美國和以色列大使,表達了對約旦河西岸地區局勢的擔憂,擔心以色列單方面的行動會破壞過去幾十年來,各方為巴以和平作出的努力,甚至可能會引發中東地區局勢動蕩。
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以色列又搞了個大新聞。近日,科威特日報《傑裡達》披露了一則重磅消息,一位匿名的以色列高級消息人士表示,以空軍在上周出動F-35戰機,對伊朗帕爾欽軍事基地發動了越境空襲;另外還在7月2日,對伊朗納坦茲核電站發動了網絡攻擊,引發爆炸燃燒,導致伊朗損失了80%的UF6(六氟化鈾)儲量,這將會減慢伊朗的鈾濃縮活動。
幾乎在同一時間,《紐約時報》披露了伊朗核設施爆炸的內情,一位匿名中東情報官員表示,伊朗伊斯法罕納坦茲核電站的爆炸是由內部安裝的爆炸裝置引發,摧毀了大量的地面建築,其中包括安裝完成不久的離心機。
在此之前,伊朗原子能機構發言人貝魯茲·卡瑪爾萬迪曾對外表示,爆炸並未產生太大影響,核反應堆沒有遭到破壞,一直在正常運轉,爆炸和火災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根據公開消息可知,納坦茲核設施是伊朗國內最大的鈾濃縮設施,一直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重點關注,曾在10年前遭遇美國與以色列的網絡攻擊。在2015年「伊核協議」正式籤署後,伊朗納坦茲核設施再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因為按照伊核協議,伊朗只能在該處生產濃縮鈾,且豐度不得高於3.67%,還需要隨時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
不過,隨著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採取封鎖與制裁措施後。伊朗開始作出反擊,2019年5月伊朗納坦茲核設施負責人對外表示,已經將豐度3.67%的濃縮鈾產量提升近4倍;2019年11月,伊朗坦茲核設施的高級離心機數量增加了一倍。
由此,伊朗納坦茲核設施發生爆炸,絕對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簡單。納坦茲核設施發生爆炸的實情可能遭到了伊朗方面的掩蓋,反倒是《傑裡達》與《紐約時報》披露的消息,可能會更加接近真相。因為過去數年裡,美國與以色列一直沒有放鬆對伊朗核設施的關注,一直在準備發起破壞行動,10年前發動網絡攻擊破壞納坦茲核設施就是明證。
同時,在7月1日,美國伊朗問題特別代表胡克就直白地表示,美軍正在考慮採用軍事手段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僅隔一天,伊朗核設施就發生爆炸,不免過於巧合,反而更像是美國提前發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