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好好做教育,我是王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四首》的最後一首《次北固山下》。
一、題目解釋:
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北臨長江,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詩題點明了寫詩的地點。
二、作者簡介:
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人,唐代詩人。現存詩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終南山》《奉和賀監林月清酌》等。
三、句子解讀:
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開篇點題以對偶句,寫旅途所見的大江兩岸的景色。大意是:我要走的道路,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乘船向前。
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船上所見景色。大意是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水上的風吹拂著,一葉白帆高高懸掛。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寫景兼點時令,運用了對偶。大意是: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
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照應首句,表現了詩人淡淡的思鄉愁緒。大意是:我多麼思念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
四、主題歸納: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即景抒情,細緻地描繪了長江下遊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抒發了旅途中的思鄉之情。
五、寫作特色:寓情於景,景中含理。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頸聯被明代胡應麟贊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
。時序匆匆交替,這怎能不讓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詩中「生」「入」用了擬人手法,詩人無意說理,卻在描寫的景物中蘊含理趣。海日生於殘夜,驅盡黑暗,江上景物呈現的「春意」闖入舊年,趕走寒冬,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六、問題探究:
解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句詩的妙用?
(1)用詞凝練精妙。「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湧動,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而開闊。這一句寫的恢宏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懸」是豎直高掛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僅「風順」還不足以使「一帆懸」。風雖順,若很猛,那帆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一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意味。
(2)它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詩人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寫景逼真,春意闖進舊年,趕走寒冬,帶來春意,作者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聰明的,你都有哪些收穫與感慨,評論區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