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古代平均壽命影響最大的不是近親生子或者疾病難醫,而是戰亂,尤其是朝代更迭時期的戰亂。
冷兵器時代打仗是拿人懟的,又有強制的兵役,只要統治者想打,剩多少人都得打下去。戰場上消耗了大量青壯勞力,導致生產力下降,糧食產出減少,繼而就是饑荒。
再加上醫藥短缺,輕輕鬆鬆把人口總數拍到一半以下,在繁育後代上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再其次是自然災害,同樣會帶來饑荒民不聊生,還有,大災後必有的大疫。
爆發性的傳染病最為致命,比如從中國傳到歐洲的鼠疫,也就是黑死病,咔咔收割了2500萬的人頭,差點拍死歐羅巴。戰鬥民族也未能倖免,三分之一的人口被K.O。
說到傳染病,不得不提另一個割命狂魔——天花。然而自古勞動人民有力量,16世紀,中國開始接種人痘,不但有效,而且傳入世界各國。至清代,經過不斷改良已經達到了不錯的效果。「經餘種者不下七、八千人,屈指記之,所莫救者,不過二、三十耳。」
18世紀末,英國醫生發明了牛痘,安全性和穩定性又上了一個臺階。
再往後排才是普通的疾病。說說病,那就先說大家都會想到的腫瘤吧,其實在古代未必不常見,比如胃癌,這在以前是窮病,生活水平不高的家庭長期飲食缺乏優質蛋白質,當然了這麼說太不接地氣,那時候能吃到新鮮蔬果都是奢求,醃製品的過量食用導致罹患的概率大大增加。
古代新生兒死亡率是很高(建國前是千分之二百),這個在拉低平均壽命上居功至偉……主要疾病有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透明膜病、顱內出血、窒息、先天畸形、遺傳病、黃疸、其他感染。擴大一點講,學齡前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體弱多病,所以兒童早夭是常事,平均壽命又拉低一大截。其他的,各種急症:一個急性闌尾炎就不知幹掉多少人,小孩子腸套疊,小夥子氣胸,姑娘再得個宮外孕破裂……之前看古裝戲,總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嬪妃們生個孩子那麼難呢?就算生下來也是早早夭折,現在看來,真是辛苦啊。
現代文明何其珍貴,感恩當下,和平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