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原來不是十兩,古代人稱重為什麼不用十進位?

2021-01-08 錢幣中的歷史

秦王朝統一中國後,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統一文字,可以說這些舉措為後世大中華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以後中國無論再怎麼戰亂分割,最後都能再次統一起來。

度量衡其實就是長度、體積、重量的單位,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幾尺布、幾鬥米、幾斤肉,還經常在使用。但是你知道嗎?古代先秦的這些單位形制卻和現在不太一樣。

度,長度單位,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量,容積單位,1斛=10鬥,1鬥=10升。

衡,重量單位,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長度和容積單位基本和現在差不多,變化最大的就是重量單位,古代中國的重量單位並不是現在我們熟悉的十進位。

而16兩為1斤的市制單位,其實一直沿用到1977年,直到80年代初才逐步改用十進位的10兩為1斤。那麼為什麼那麼方便的十進位在長度和體積上早早的就應用了,而在重量上卻不採用十進位?

秦朝一斤的銅權,也就是那時候標準一斤的秤砣,折合是16兩,並不是現在的10兩。

這個和人類的數學能力有關,很早以前人類的數學水平還不是很發達,那時候小數、分數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小數17世紀才出現,分數在三國時期的九章算術裡才提出,但是實際應用卻很麻煩),而重量單位和人類的交易活動密切相關,而10這個數字的公約數非常少,就造成在交易記帳中十分的麻煩。

公約數就是一個整數能被多少個整數整除,刨去整數自己和1,10隻能被2、5整除。

比如,如果是十進位的話,這裡有1斤米,我要買一半那還好我給你5兩就好了,但是我買一半的一半時,古代人就懵圈了,因為那時候古代人不知道2.5這種數學表示方法,也不知道1/4這種,他們只能用2兩又5銖表示,那如果到最小的重量單位「銖」都解決不了,那就徹底完了,根本沒法記帳了。

所以古人為了交易方便,紛紛採用公約數比較多的12、16、24、30、60這樣的數作為進位。比如16,能被2、4、8整除,這樣買半斤就是8兩(半斤八兩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意思是其實都一樣),半斤的半斤就是4兩,再折半就是2兩。

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採用六十進位的謝克爾為重量單位,現在謝克爾還是以色列的貨幣單位。

而且不單單是中國,外國也都不約而同的這樣設計自己的重量單位。比如英制的重量單位:1磅=16盎司,1盎司=16打蘭。再比如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直接採用六十進位的重量單位。

而直到現在,人們還經常用的一打,是12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時候一斤等於十六兩?算起來那麼麻煩!
    現在看半斤要比八量少,但是在古代一斤十六兩的制度下,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的。習慣了十進位,總會覺得一斤十六兩很麻煩。比如,去買一斤十五塊的東西,按照十進位,一兩就是一塊五。如果換成十六進位呢?一兩是多少?九毛三分七釐五。
  • 我們常用的秤 原來是這樣發展而來的 十六進位怎麼變成十進位
    我們現在用的秤是十兩秤,但古人用的秤是十六兩秤。我們的祖先是非常睿智的,為什麼要用十六兩秤,而不用十兩秤呢?十兩秤便於計算,是十進位,十六兩秤是十六進位,這其中的緣由,在民間大致有兩種說法,我們來為大家一一道來。
  • 為什麼在香港買東西,一斤是605克而不是500克?長見識了
    我們在購買需要稱重的東西時,都會詢問一斤多少錢,在得知價格後,就會計算一兩的價格,通常都是除以十就能知道一兩多少錢了。在中國人人都知道一斤是500克,一斤有十兩,而一兩自然就是50克了,每個人都是按照這樣的標準執行的,可要是小編告訴你,在中國有些地方一斤不是500克,你會感到驚訝嗎?這個地方就是中國香港,在香港買東西,一斤並不是按照500克來計算的,而是605克。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為什麼時間是12進位,十進位不是很方便嗎?毫秒又為什麼是十進位
    就現在來說,十進位是公認的基礎計數原則,畢竟人類只有十根手指頭,十進位用的順手,而且整數進位讓人好計算一些,不需要依靠其他工具,對於數學不好的西方來說尤為重要。那麼,我們使用最多的是時間計數為什麼是十二進位呢?這事說來就話長了。
  • 為什麼時分秒的單位換算是六十進位,而不是十進位?跟角度有關聯
    十進位是人類最早掌握的,最廣泛使用的計數方法。現行的公制單位裡,長度、重量等採用的都是十進位(或者是10的整倍數)。那為什麼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採用的是六十進位而不是十進位?時、分、秒是六十進位的,而角度的度量單位度、分、秒也使六十進位的,這之間沒有聯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 不是玩笑:十根手指決定了十進位成為國際通用記數規則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人類普遍使用十進位,只不過是因為人生來就有十根手指。與此相對的,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瑪雅數學使用的是二十進位,考古學家猜測這是因為他們在數數的時候除了手指,還加上了腳趾頭的緣故。英語單詞Digit(數字)可以指手指或腳趾,單詞five(五)和單詞fist(拳頭)有相同的詞根,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是巧合。
  • 不是玩笑:十根手指決定了十進位成為國際通用計數規則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人類普遍使用十進位,只不過是因為人生來就有十根手指。與此相對的,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瑪雅數學使用的是二十進位,考古學家猜測這是因為他們在數數的時候除了手指,還加上了腳趾頭的緣故。英語單詞Digit(數字)可以指手指或腳趾,單詞five(五)和單詞fist(拳頭)有相同的詞根,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是巧合。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秤用16進位,而現代的秤卻用10進位?
    馬三立先生的兒子馬志明的相聲——《賣布頭》裡有這麼一句詞,「古代半斤八兩,一斤十六兩」。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算術教育都是十進位,「逢十進一」是每個人算術時都了解的基礎規則,後來了解到原來還有二進位、八進位、十六進位等不同的算法,於是,我們開始學習這些不同進位之間的換算,難免心中會產生疑問:為什麼中國古代用16進位,現代人卻用
  • 為什麼我們都是用「十進位」,而不是「六或八進位」?是因為人類有...
    為什麼我們都是用「十進位」? 說實在的,現代人誰都沒有辦法穿越回到起初的時候,所以這個問題可能永遠誤解。目前的主流觀點確實是因為人類有十指。但我覺得這並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難道古代真的只有十進位麼?顯然不是! 寸、尺、丈是嚴格按照十進位的,這不是人為定義,而是基於人體組織的某個比例關係。
  • 顛覆認知的記數奇葩:原始二進位;一天只有 20 個小時!
    答:分不公平,肯定有人吃虧,因為我們用的是十進位,一元錢分成十角。10 不能被3 整除,所以無法完全平均分出去。 第二,為什麼一小時是 60 分鐘,一分鐘是 60 秒? 答:因為古巴比倫人使用的是六十進位,很多東西都以六十為單位。
  • 為何古人規定一斤等於十六兩?這種進位設計,彰顯先進的數學思想
    如果問現代人一斤等於多少兩?相信現代人肯定會脫口而出:一斤等於10兩。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一斤是等於16兩。並且,傳說這種換算方法早在秦漢時代就已經在全國得到應用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古人在計算重量的時候,會採取16進位的方法,讓一斤等於16兩呢?
  • 為什麼算數的時候,國際通用十進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採用十進位,也就是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這已經成為國際慣例。那麼,為什麼我們算數的時候,要使用十進位呢?我們年輕的時候,常常把稻草掛在脖子上數數。另外,我們會用手指來計算。因此,亞里斯多德說,十進位制在人類中廣泛使用,但大多數人天生就有10個手指。
  • 二進位中沒有2,為什麼十進位中有10?
    換個說法,其實任意進位都可以叫做10進位。只是我們先採用了10(9+1)進位,而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進位進行了命名而已。 以上雖然是個笑話,但這個故事也說明了十進位的一個起源——人類的使用數字的計數方式是通過數手指演化來的。因為,人只有十根手指嘛。
  • scratch製作「二進位轉十進位」
    我們之前學習並製作過「十進位轉二進位」的小程序:如圖:學生作品1「十進位轉二進位」學生作品2「十進位轉二進位」接下來我們製作「二進位轉十進位」的小程序。樣例輸入:11011樣例輸出:27方法1,從前向後遍歷新建變量:二進位,用於存儲回答中輸入的二進位數字長度,輸入二進位數字的長度(scratch相對簡單,不用區分變量的類型)十進位,初始化為0,用於累加轉換好的數字和最後的輸出。
  • 介紹一種二進位轉換成十進位的方法
    二進位如何轉換成十進位二進位轉換為十進位的簡便方法。
  • 二進位、八進位、十進位與十六進位
    一、 進位的概念在計算機語言中常用的進位有二進位、八進位、十進位和十六進位,十進位是最主要的表達形式。對於進位,有兩個基本的概念:基數和運算規則。基數:基數是指一種進位中組成的基本數字,也就是不能再進行拆分的數字。二進位是0和1; 八進位是0-7;十進位是0-9;十六進位是0-9,A-F(大小寫均可)。也可以這樣簡單記憶,假設是n進位的話,基數就是【0,n-1】的數字,基數的個數和進位值相同,二進位有兩個基數,十進位有十個基數,依次類推。
  • 二進位/十進位轉換?別用除法了,太弱的方法了.來看捷徑(啥也不背,2分鐘學會)
    你不覺得這種方法非常不好算麼咱玩轉的同學,從來不用這種方法因為,我們有捷徑——捷徑在哪裡?就是《玩轉Office輕鬆過二級》第3版,書中介紹的方法!以下節選自本書正文:1.2.2.1 十進位數轉換為二進位數在講進位轉換之前,先來做一個小遊戲。現有一架天平,和4種重量的砝碼,分別重8克、4克、2克、1克(每種砝碼只有一個)。現要用此天平稱重13克的物體,物體放在左盤上,如圖1-3所示。
  • 為什麼電腦採用二進位?十進位究竟代表人腦的進化還是退化?
    為什麼人類的運算最終統一為十進位?具體的歷史發展進程已經很難準確地進行考證,但大概率一定是因為人有10根手指。比如我國古代就曾使用過十六進位,但最終還是被歷史所淘汰。直到萊布尼茨提出二進位算法,人們才發現越簡單就越優化。後來,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人們終於意識到二進位算法的速度遠遠優於十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