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時分秒的單位換算是六十進位,而不是十進位?跟角度有關聯

2021-01-08 採尺書廬

十進位是人類最早掌握的,最廣泛使用的計數方法。現行的公制單位裡,長度、重量等採用的都是十進位(或者是10的整倍數)。那為什麼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採用的是六十進位而不是十進位?

時、分、秒是六十進位的,而角度的度量單位度、分、秒也使六十進位的,這之間沒有聯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古代人對於時間的測量是基於天文曆法和生活的需要。而在地球上,時間流逝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晝夜變化——即地球的自轉。

太陽的東升西落,(古代人由於沒有確立起日心說,所以大多把地球作為參照系,把太陽的當作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天體)是古代人認識時間的重要現象[1]。而角度在天文觀測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時間和角度的測量就緊密地聯繫起來了。

那為什麼角度要用六十進位呢?現代六十進位的雛形起源於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當地人在天文觀測中經常要用到角度的概念(天體視位置之間的距離用角度表示)。而在這裡就一定會涉及到等分角和小數的問題。

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六等分……為了方便計算,最好使它們經過等分仍然是一個比較整的數。這一點就是六十進位相較於十進位方便的地方了:60是2、3、4、5、6的公倍數,而如果用十進位(或者100進位)記錄角度的話,遇到三等分、六等分;三分之一度、六分之一度時,只能用無限循環小數表示,不方便記錄和後續的計算。所以在時間和角度這兩個領域,十進位和六十進位的比較中,六十進位勝出。

六十進位誕生後在天文曆法方面得到了長期的使用並一直延續至今[2],獲得人們普遍的認可,成為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計時的重要工具。

除了時、分、秒,度量時間的單位有很多:大的單位有世紀、年、月、周、日;小的有釐秒、毫秒、微妙、納秒等等。它們依照的換算方式並不是六十進位。年月日之間的關係要遵循曆法確定。

比秒更小的時間單位是隨著科技進步,測量精確度的提高而產生的,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採用的是十進位,1釐秒=0.01秒、1毫秒=0.001秒、1微妙=0.000001秒……

隨著我們對自然界不斷地探索,我們也在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精確度,追求對時間更精準的把握。

[1]用於認識時間的自然現象有很多,比如月相的陰晴圓缺、夜晚恆星位置的變化等等。以天文現象來測量時間的原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2]我國古代天文學創造出過許多突出的成就,在曆法和計時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代天文學觀測天體時,將天體運行的圓周平均分為365段,一段稱為1度,而不是用六十進位。所以這裡說的六十進位在天文學的廣泛應用,指的是受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影響較大的西方天文學。

文字來源:蒼鰭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責編:艫韽

相關焦點

  • 漲知識 | 為什麼一分鐘是六十秒?
    最近,有人向本公眾號的冷笑話大王——舟某提問:」為什麼時分秒的單位換算是六十進位的而不是十進位的?」當然以她的知識水平是顯然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所以今天由我來為這位提出問題的朋友解答一下關於時間度量單位的相關問題。
  • 經緯度坐標的換算 地理坐標的度分秒——十進位
    經緯度坐標單位有不同的顯示方法,有度分秒(DMS)和度(DDD)等,例如:牛郎織女景區的經緯度坐標如下:
  • 10月5日 十進位
    十進位被很多文明採用,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人有10根指頭,非常方便計算。小時候最初接觸數學就是10以內加減法,老師教的就是數指頭,所以可以推測人類自文明起源之初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如果人類只有八根手指的話,估計現在通用的就是八進位了。單從數學的角度來講,10是2和5的最小公倍數,本身並不出眾。
  • 十二進位,二十進位,六十進位 | 數學與生活
    12 進 制實際上也有人不用十進位而改用十二進位。第一個有名的例子,據說就是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1682—1718)。他率領軍隊竄擾北歐。這個外號叫「北方的狂人」的好戰國王很年輕就死去了,沒有能實行十二進位。這樣一個豪強的國王,為什麼執意要搞十二進位呢?其理由還不太清楚,不僅因為「十二世」的十二,還一定有更合理的理由。首先想到的是12的約數很多這一事實。
  • 為什麼時間是12進位,十進位不是很方便嗎?毫秒又為什麼是十進位
    就現在來說,十進位是公認的基礎計數原則,畢竟人類只有十根手指頭,十進位用的順手,而且整數進位讓人好計算一些,不需要依靠其他工具,對於數學不好的西方來說尤為重要。那麼,我們使用最多的是時間計數為什麼是十二進位呢?這事說來就話長了。
  • 十六進位與十進位的互化
    最後,將每個數位上的數乘以16的相應次方所得的積相加,便是十進位的數。  由於十六進位數的計數單位可能是兩位數,所以十六進位數有別於其他進位計數法。諸如,十六進位數的計數單位162>上為13,計數單位161上為10,計數單位160上為7,可記作DA7。
  • 二進位與十進位如何互相轉換?
    距離考試倒計時11天最近好幾個同學問小楠,二進位與十進位是如何轉換的
  • 一斤原來不是十兩,古代人稱重為什麼不用十進位?
    度量衡其實就是長度、體積、重量的單位,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幾尺布、幾鬥米、幾斤肉,還經常在使用。但是你知道嗎?古代先秦的這些單位形制卻和現在不太一樣。度,長度單位,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量,容積單位,1斛=10鬥,1鬥=10升。衡,重量單位,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 2020年小升初複習:時分秒和年月日單位換算知識點歸納與命題方向
    一般的,貨幣、長度相鄰兩個單位進率是10,體積、容積、質量相鄰兩個單位進率是1000,面積、地積相鄰兩個單位是100,時間中時分秒相鄰兩個單位進率是60.根據情景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根據生活經驗,對每種單位和數據大小的認識,即可做出選擇.
  • 十進位和十進位是一個概念?那麼十進位還是中國最早發明的嗎?
    眾所周知,目前十進位算法已經是全世界通用算法,即1.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以此類推……2.按權展開,第一位權為10^0,第二10^1……以此類推,第N10^(N-1),該數的數值等於每位位的數值*該位對應的權值之和。
  • 用單位換算的方法,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小數……
    單位的換算,不一定要等孩子掌握了小數的運算之後才能學會。相反,通過對單位換算的理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小數的意義、靈活掌握小數和的運算技巧。單位的換算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學習的數學計算是十進位,多數的計量單位也是十進位的。
  • 算時間分秒為啥要用60進位,古羅馬的強盛影響了全世界?
    時間每時每刻都在向前,無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人好奇為什麼時間的分秒進位都是以採用60進位的?這是藏在一分一秒間被我們忽略的奧秘。在我們生活大多都是以10進位為計數規則的,而時間的分秒卻是60進位,很多人認為這和把圓分為360度有關係。因為圓就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圖形,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和人們對於時間的概念很接近。
  • 人類計算數字常用「十進位」,為何計算時間卻是「六十進位」?
    但是我們人類在計算時間的時候,往往卻在使用「六十進位」,60秒1分,60分1小時——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最早的時候,我們現在表示時間所用的「分」和「秒」,都不是時間單位,而是角度單位。六十進位是古代蘇美爾人發明的一種進位,後來古希臘也繼承了這種計算方式。
  • 為什麼一分鐘60秒,一個小時60分鐘?
    「為什麼一分鐘60秒,為什麼一個小時60分鐘?」,筆者偶爾看到有網友提出這個問題,一下子還真難回答,這還是一個關於60進位的問題。筆者通過查找資料,終於知道了一分鐘60秒,一個小時60分鐘和60進位的來歷了:六十進位首先,六十是一個非常好的數字,是2、3、4、5、6的最小公倍數。
  • 時間為什麼用 12 進位?
    但是時間好像不一樣,東西方都把一年分為12個月,一天分為24小時或者12時辰,然後每小時再分為60分鐘每分鐘分為60秒,大多數時間計數確實是有12這個公因子的。有一個計量單位系統也有類似的非10進位劃分——角度。一圓周=360°,1°=60′,1′=60″事實上這和時間的劃分也確實是直接相關的。
  • 十進位轉二、八、十六進位
    二進位如何轉十進位,十進位如何轉二進位計算機內部表示數的字節單位是定長的,如8位,16位,或32位。所以,位數不夠時,高位補零,所說,如圖3所示,42轉換成二進位以後就是。00101010,也即規範的寫法為(42)10=(00101010)2.趕緊記住吧。
  • 為什麼時間和角度的單位用六十進位制
    時間的單位是小時,角度的單位是度,從表面上看,它們完全沒有關係。可是,為什麼它們都分成分、秒等名稱相同的小單位呢?為什麼又都用六十進位制呢?
  • 看問題的角度,看角度的問題
    關於角度的制式有三種:弧度制、十進位和度分秒制。它們之間的相互轉換方法,您知道麼?這種表達方式在數學課上最為常見,也最容易接受。下面是轉換關係:1°=60'=3600"1'=60"Calypso內默認的是十進位的表達方式,如果遇到圖紙標註是11°12'13",您如何輸入呢?
  • 二進位-八進位-十進位-十六進位之間的相互轉換
    ,最近用到數字晶片74HC125,涉及到TTL-CMOLS-進位轉換,三個方面的知識,重新拿起書本,再查找資料,匯總信息如下:01:二進位-轉為-八進位//方法://每3位為一組,因為8進位數,需要3bit數據表示0~7,逢八進一;案例1:(1100 1110)2=(11 001 110)2=(316)8